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一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中的 “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体现了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并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故本题应选 B项;图片的 “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为耕作方式,故排除 A项; C项的表述无法体现 “石器 ”“耜 ”,故排除;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晚于 “石器 ”和
2、 “耜 ”,故排除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早期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列强通过掠夺金银、贩卖黑奴等手段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故本题应选 A项; B、 C、 D三项的表述均包含在 A项中,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 “最大影响 ”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 “G”来概
3、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 Cod)、荣誉( Glory)、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 、 、 三项分别体现了黄金( Gold)、上帝( God)和荣誉( Glory),而 第 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本题应选 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 近代 “帽业专家 ”盛锡福帽店的发展历程。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 “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 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
4、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 ”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由题目中的信息 “失去辫子 ”可知这应为辛亥革命后, “剪辫易服 ”的现象。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习俗风尚的变革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轮船
5、、火车等交通工具于 19世纪末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先后经历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的过程。故 D项的表述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变迁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无媒婚嫁始文明 ”可知 A项的表述正确、 “奠雁牵羊礼早更 ”可知 B项的表述正确、 “申报 ”可知 D项的
6、表述正确;上海并不能代表全中国,故 B项中 “普遍 ”的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B美国是头号经济强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资本主义矛盾的普遍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 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国家。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黄梅戏天仙配
7、里有一段经典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 )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由题目中的信息 “你耕田来我织布 ”可知这应为 “男耕女织 ”式的小农经济。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8、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均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C、 D两项的表述错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以资本主义萌芽为代表的商品经济缓慢发展,故排除 B项;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本题应选 A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9、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工业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其发展的土壤应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或较彻底的地区。沿海地区在近代以来,大都先后成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故民族工业在此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 ) 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 ”可知第 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挂冠从商 ”可知第
10、 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张謇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阶级属性决定其不可能批判科举制度,也不可能从制度层面来学习西方,故排除第 两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两项分别为民族工业 “短暂的春天 ”和 “短暂的发展 ”时期,故与题目中的信息 “毁灭性打击 ”不符;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新二十一条 ”的签订和官僚资本的压榨等,民族
11、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故本题应选 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 “转折 ”主要是指( )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 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逐渐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 C项应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D项应为工业革命后,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 “新航路开辟后 ”,故排除; A项是对欧洲的影响,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 “人类历史 重大的转折 ”不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由隔绝走向一体,故本题应
12、选 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一战 ”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 “短暂的春天 ”,故本题应选 C项; A项应为 19世纪 60、 70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项应为 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项应为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均与题目中的时间 “一战期间 ”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13、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战期间的 “短暂的春天 ” 古书说: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信息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的大意为:国家的大事,主要是祭祀和军事。故当时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祭祀)和兵器(军事)。本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有( )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手工业经营形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
14、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故第 项与题意相符;第 项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并非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故排除。本题应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经营形态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土地私有制度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从而导致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而土地之所以能够被兼并,其根源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本题应选 B项; A、 D 两项的表述均由 B项所致,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 “根本原因 ”不符;面对
15、土地兼并现象,封建政府曾采取措施进行抑制,故 C 项的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影响 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落后于世界潮流 C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存在是其深层原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明太祖起,中国政府逐渐确立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即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故 A 项中 “一概禁绝 ”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 A项; B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项为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直接原因、 D项为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均与史实相符。
16、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冬至、小寒、大寒 ”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国家的 “重农抑商 ”政策 B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C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重农抑商 ”政策由战国时期的商鞅首倡,晚于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时间(春秋时期),故本题应选 A项;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规则制定的指导农事的历法,它正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故 B、 C、 D三项的表述与其相
17、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二十四节气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诗中涉及易服和不缠足等社会现象 因为维新人士的倡导,断发和不缠足均得以实现( ) 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 C 正确, 不正确 D 不正确, 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旗装改汉装 ”“脚 融化 ”可知第 项的表述正确;断发和废止缠足均实现于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提倡,故第 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习俗风尚的变革 下图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山东省 济宁市 任城一 中高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