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上述甲骨文中的 “王 ”、 “国 ”和 “侯 ”等字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在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分封制,这一制度在西周最为盛行。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2、工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 “封驳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官员的升迁和任免。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国家军事,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 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
3、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 “三法司制 ”。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据材料和所学可知 B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科举制与察举制从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与 前边朝代所实行的选官制度相比,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使得选官制度更具开放性,所以有利于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所以 不对; 均正确,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
4、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针对于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把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C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都是科举制的作用,而题目强调的是在 “加强中央集权 ”方面的 “主要作用 ”,所以应该从对中央集权的加强角度考虑选择,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下图为唐书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 D 试题
5、分析:唐书所载的 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故 ABC 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 ”可排除 A、 B两项,因五代十国局面是在唐朝灭亡后出现,再由 “盐铁、度支
6、、户部 ”可知正确答案:为 C项。宋朝时设三司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司。 西汉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的措施是 A “削藩 ”建议的采用 B “七国之乱 ”的平定 C “推恩令 ”的实施 D “大一统 ”思想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兵平定。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王国问题的解决。
7、宋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B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改革导致了 “三冗 ”局面的出现,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但是不改革也不合适,所以要想改革且不出现财政危机的办法,只有精兵简政,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初的改革。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 中央的财政收入 B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避免了地方官吏的贪污 D使北宋政府有足够的财
8、力议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宋初期的改革中,中央政府在地方设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财赋运交中央,使地方割据缺乏物质条件,由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转运使。 秦统一至北宋建立,社会的动乱与分裂集中反映了政治制度建设中的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B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C皇帝集权与宰相分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民族政权的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统一到北宋建立之间发生过很多次社会的动乱与分裂事件,主要就是表现为中央没能及时将动乱和分裂问题解决,所以主要表现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BC 不会引发大的社会动乱, D则是社会动乱的
9、次要表现,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尺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 政务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自己因此要直接承担繁重的行政事务,这是其感到劳累的直接原因,为此,后来朱元璋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殿阁大学士。 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A顺治帝时 B
10、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 D乾隆帝时 答案: C 试题分析:雍正帝设军机处,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这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故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设立。 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限制内阁的权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起初是解决对西北地区用兵时保守军事秘密的需要。后来军机处的权力扩大,成为了清朝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设立。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 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
11、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说明是隋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高
12、答案: 试题分析:三省六部制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其官员品位不高,职权有较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权和任免官吏,但是最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的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建立的影响。 D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早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没有
13、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 C也错误。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分析,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14、成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山东省经常被称为 “齐鲁大地 ”,这渊源于 A商代曾在山东建都 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 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 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齐鲁大地 ”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 ,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 ,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 “齐鲁之邦 ”。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包括 服从周王命令 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 向周王交纳一定地租 随从周王作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山东济南 中高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