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我国古代, “社稷 ”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主管五谷之神,而社稷则是国家的代称,足以证明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具备和国家同等的份量,也反映了农业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所以本题答案:是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本题
2、并不是反映非常重视祭祀,而是强调农业在我国古代的崇高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为立国之本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 “近代中国的产 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 “产业革命精神 ”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这种 “产业革命精神 ”是中国所独有的,只是因为中国是独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这种 “产业革
3、命精神 ”就是要有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独特的国情决定了独特的产业精神。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民国某个时期,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 8;而同时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为 127.88亿美元,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日本的 180 同时,中国进口商品减少了 16,而出口商品则增加了 28。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 20世纪 20年代后期 B 20世纪 30年代中期 C 20世纪 40年代初 D 20世纪 40年代后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
4、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20世纪 30年代中期,日本的国民经济军事化,大量的资源用于战争,而同期的中国大量出口面粉和纺织品,所以造成了中国进口商品减少了 16,而出口商品则增加了 28。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出口商品增加 清稗类钞中说: “男女并耕之俗,广东、广西、福建最多 盖其地之妇女皆天足也,常日徒跣(赤足步行),无异男子。世或视女子为废物,谓其徒手坐食者,实 言(不实之言)耳。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清代妇女已没有缠足的习俗 B清代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传统男耕女织模式彻底 瓦解 D对男尊女卑思想有一定冲击 答案: D 试题分析: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男女并耕、无异男子、谓女子徒手坐食者,实 言(不实之言)耳,足以证明对男尊女卑思想有一定冲击,所以本题答案:是 D.对男尊女卑思想有一定冲击。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男尊女卑思想有一定冲击 下面是 19421947 年中国进口贸易额增长情况表,造成 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进口总值(百万美元) 161.7 169.2 222.9 719.1 650.9 441.2 A.美国对中国
6、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抵制 C.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D.国统区的经济出现明显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不平等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1945年之后中国到处充满着美国的货物,所以造成 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7、 ”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一五计划的制定 B “大跃进 ”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改革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是大跃进时代的带有时代烙印的口号,所以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B.“大跃进 ”运动。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运动 1976年 12月,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强调 : “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
8、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 群众运动。 ”这一信息反映出 A “文化大革命 ”依然如火如荼 B “左倾 ”错误依然影响经济建设 C全社会都特别重视经济建设 D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1976年 12月,十年文革已经结束,中国仍然在搞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 ”,足以证明文革虽然已经结束, “左倾 ”错误依然影响经济建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 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9、道路的实践 “左倾 ”错误依然影响经济建设 据统计,至 1984年底,全国农村基层组织政社分开的有 91171个,已建立乡(镇)政府 91171个,村民委员会 946439个,保留作为经济组织的人民公社28218个。这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经实现 B人民公社体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 D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全国农村基层组织 “政社分开 ”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已建立乡(镇)政府 91171个,村民委员会946439个,保留作为
10、经济组织的人民公社 28218个。这只能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当然不能说明人民公社体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 宗教等多角度进行分类,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可谓异彩纷呈。如果从时代方面来看,对于 19世纪中叶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美菜系成为主导 B反映出一定的革命特色 C西式糖果糕点受到抵制 D中餐西餐并行于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1、。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19世纪中叶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只能说是中餐西餐并行于世,欧美菜系当然不能成为主导,西式糖果糕点当然不是受到抵制,对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演变不能夸大。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9世纪中叶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据载,近代上海电车营运之初,曾闹出不少笑话。当时不少人相信, “电车电车,车上带电,乘者触电 ”。这反映出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识有个过程 B近代人们思想愚昧 C电车安全性能不高 D在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发展艰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
12、现, “当时 ”不少人相信,只是说当时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后来肯定也就不会再这样去认识新式交通工具,所以本题答案:是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识有个过程。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识有个过程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 社会服务兴起 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发展。上述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城市化历史进程加快 D政府加强经济的干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1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 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发展 ”其实就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法国史学家马克 .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的将原因归结于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务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多角度地认识、考察史实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14、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法国史学家马克 .布洛赫的观点是人们不要迷恋于寻找单一的 原因,便错误的将原因归结于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单一的原因、归结于一个、一种价值判断,意思就是要 .多角度地认识、考察史实。 考点:文史常识 史学常识 多角度地认识、考察史实 下列各项有利于近代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或新的阶级力量出现或成长的是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的出现 洋务企业的创办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毫无疑问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的出现 洋务企业的创办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这四个选项都有利于近代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或新的阶级力量出现或成长,然而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仍然是在搞小农经济。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或新的阶级力量出现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 “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 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 ”由材料可以得出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
16、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嗣称为洋货铺,那么多的 “洋 ”字足以证明材料是反映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是我
17、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反映出 A农时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B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D耕作制度和水利灌溉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就是农时的变化,二十四节气就是用来指导农业活动的,这是一个常识问题,所以本题答案:是 A.农时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二十四节气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 “井 ”字,因此称做 “井田 ”。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 B要求
18、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 C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 族所有 D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图片里既有公田又有私田,并且私田对公田形成了包围圈。 “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 ”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在井田制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王土,私田归庶民所有就是不可能得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井田 ” 500年前的中国,曾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中心,有人设想:假如当时的明朝政府,不去攻剿双屿岛,而是打开国门,利用压倒性贸易优势
19、,中国的世贸中心地位,可能保持 500年至今。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明朝政府 A继续重农抑商 B抑制土地兼并 C实行海禁政策 D加重外贸税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继续重农抑商影响的主要是国内的贸易,而实行海禁政策影响的主要是世界贸易,而本题考查的正是哪种因素影响了世界贸易,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C.实行海禁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实行海禁政策 唐六典 .尚书工部载: “少府监(掌手工技巧的事务)匠 19850人,将作监(掌土木匠
20、的政令)匠 15000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 ”材料直接反映了唐代官营手工业 A政府管理混乱 B产品大多精美 C工匠技艺高超 D使用上等原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技能工巧者是本题的题眼 ,既然材料说技能工巧,当然材料直接反映了唐代官营手工业肯定就是 C.工匠技艺高超。 A.政府管理混乱当然不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 2000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丝绸, 1000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瓷器, 500年前中国的
21、 “名片 ”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于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不论丝绸还是茶叶本身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从 2000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丝绸到 500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茶叶,足以证明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根本性突破是正确的。 1000年前中国的“名片 ”是瓷器当然能证明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是正确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22、 明代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 工对曰: 吾业虽贱 ,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主要说明 A自然经济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雇佣关系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日佣为钱二百缗 ”是本题的题眼,佣就是雇佣的意思,所以材料主要说明的就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雇佣关系出现 “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几
23、乎没有过直接的交往,欧洲黑暗时期正是亚洲国家空前繁荣的年代。 ”据此,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 16世纪的状况 B不能直接交往的主要原因是商路受阻 C资本主义萌芽导致 “欧洲黑暗 ” D亚洲的 “繁荣 ”激发了欧洲人遐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亚洲的 “繁荣 ”激发了欧洲人遐想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亚洲国家中国和印度 的繁荣,所以西方国家一定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西 吉安县 中高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