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凤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凤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凤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凤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工育蚕技术。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甲骨文中出现象形字 “丝 ”和 “蚕 ” B诗经里对人工育蚕进行了描写 C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含有家蚕丝的绢片 D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半个茧壳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诗经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时间都不符, AB不对; D也不对,茧壳不能说明是人工育蚕,因此选 C。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
2、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法属留尼旺岛是全球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维多利亚市长以 75欧分在市场上买了一公斤荔枝,完成了欧元正式流通后的第一笔交易。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A 1995年 1月 1日 B 1999年 1月 1日 C 2002年 1月 1日 D 2005年 1月 1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9年 1月 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 2002年 1月 1日起正式流通。因此选 C。 考点:欧元 点评:欧元对区域经济整合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欧洲一体化开世界经济区域化
3、之先河。半个世纪以来,在欧洲一体化的鼓舞下,世界经济区域化蔚然成风、欣欣向荣,当今除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集团外,还有东盟与 “10+3”、南亚经济共同体、南太平洋自由贸易区、海湾经济共同体、经济合作组织 (ECO)、加勒比海经济共同体、南美经济共 同体、西北非经济共同体、中非经济共同体、南非经济共同体等几十个区域性的经济集团。欧元的启动与使用,为区域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现有的区域经济整合方式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随着货币联盟的推进,经济的整合必然要求政治的联合, “欧洲联邦 ”如今已成为欧盟内热烈讨论的话题。这种超越国界和民族经济疆界的新型组合方式,对于各国、各集团无疑具有
4、很大的吸引力,从而鼓励更多的国家和集团选择 “货币联盟 ”道路。从长远来看,欧元的诞生,也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绘出了新的蓝图 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模式 1 关税 、货币、市场和司法统一 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 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 3特点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符合模式 2的特点, C符合模式 1的特点; D不对, 上海合作组织 ,作为国际组织具有多边性、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不结盟性、新的安全观念、新的区域合作模式等特
5、点;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论坛式的协调机构,而并未形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也并未实现互惠关税等,最多只能说其目前正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因此选 A. 考点:经济区域化 点评:注意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某思想家提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后梁启超将其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位思想家是 A 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严复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6、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将此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因此选 C。 考点:顾炎武 点评:顾炎武所谓的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成功地塑造了 “智绝 ”“义绝 ”“奸绝 ”等人物形象、至今仍给读者以多方面启迪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聊斋志异 D三国演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智绝是诸葛亮,字孔明 ;义绝是关羽,字云长 ;奸绝是曹操,字孟德,因此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答案:选
7、D。 考点:明清小说 点评:归纳明清小说 书 名 作者 成书时间 内 容 价 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起义 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朝 借妖狐鬼怪故事,批判黑暗腐朽社会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朝 揭露科举制的腐败与封建纲常的沦丧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清朝 描写封建家族的兴衰和青年爱情悲剧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以下
8、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 “书圣 ”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书圣 ”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而四幅书法作品中只有 D中有 “羲之 ”两字,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书法 点评:书法的三种书体 发展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 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形体严整均匀,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其他字体不可比的实用功能。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9、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 “草 ”是潦草、快捷的意思。到唐朝以后的 “狂草 ”,则更是难以辨认。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不容易识别。 东晋:王羲之、 王献之 唐朝: “颠张狂素 ”张旭、怀素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 ”是 “行走 ”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实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 ”
10、。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 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造纸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的革新,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不对,造纸术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但是儒家思想传至西方并产生重要影响是在明清时期由传教士推动; 正确,印刷术打破了教士垄断教育的局面
11、,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正确,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因此选 D。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归纳四大发明 项目 出现 成熟 应用 传播 造纸术 西汉(甘肃省放马滩纸为证明) 东汉蔡伦的 “蔡侯纸 ” 中国传统的造纸工业 唐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的 “活字印刷术 ”,欧洲人的 “活字印刷机 ” 经书、书籍读本、纺织品花纹印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火药 古代炼丹中出现 唐朝时用于军事,火药武器的出现 广泛应用于军事,热兵器时代开端
12、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指南针 战国时的磁石指南 宋朝时用 “磁针指南 ”,制成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手工业工序示意图(局部)。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图片的文字,显然这项发明以竹子为原料。唐朝时期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因此选 A. 考点:四大发明
13、点评:图片型选择题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康有为曾认为: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 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 ”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西方差距在于武器
14、和工业 B中国还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C中国急需破除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 D中国已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康有为大意是说:购船置械,只是引进来洋人的先进器械,而没有从根本上去学习科技创造,所以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但政体没有改变,所以只能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因此是强调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AC 无从体现; D也不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因此选 B.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15、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是 A科举制的废除 B白话文的使用 C列宁装的普及 D新青年的出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1905年晚清时期; C不对,列宁装的普及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D不对,新青年的出版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非影响; B 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得到使用 ,因此选 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抨击旧道德,提倡白话文,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当时的中国乃至现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6、. 1923年 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 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指示: “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 ”这表明当时 A孙中山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B苏联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苏联已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苏联成为支持国民党的重要国际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孙中山晚年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B不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 C不对,题干无从体现,而且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是在 30年代斯大林时期;题干反映出孙中山接受苏联的帮助,因此选 D. 考点:孙中山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于苦
17、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他热烈欢迎十月革命,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 1924年 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所说的 “不同 ”办法是指 建立民国 扶助农工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建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 扶助农工属于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排除; 属于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因此选 D.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新旧三民主义内容的比较 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反
18、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2012年 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大会修改后的党章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追溯到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遵义会议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C不对,中共八大是分析三大改造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提出正确
19、的经济建设方针; D 不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B符合题意,1945年中共七大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 1945年中共七大大会通过了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及新党章。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下图是人民日报对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氢弹的新闻报道。对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20、 A发生于 “文化大革命 ”时期 B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C属于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D反映了 “科教兴国 ”战略实施的成功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7年,而文化大革命在 1966年已经开始; B不对,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C不对, 1970年我国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不对,是在 20世纪 90年代提出,因此选 A。 考点:新中国科技 点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 “两弹一星 ”。此后,
21、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 “两弹一星 ”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上述 材料应出自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的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欧洲联盟的建立反映了欧洲走向联合抵制美国的控制,不可能由美国提
22、出; C是美国对欧洲提高 N 股经济援助,但不具有全球性; D是关于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也与题干不符;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二十多年的时间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架,西方各国在这个体系下都完成了战后经济的复苏并走向繁荣,因此选 B.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原文出自 1945年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
23、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 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 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C减耕 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 “Work Pays America”中 “”即工作的意思,联系新政推行 “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因此选 D。 ABC都与就业没有直接的关系。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 “以工代赈 ”的措施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莱芜市 凤城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