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郑州第四中学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郑州第四中学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郑州第四中学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郑州第四中学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A、殷墟刑具陶俑 B 牛耕图 C 甲骨文 D 铁犁答案: C 试题分析:殷墟戴刑具陶俑无法看出耕作情况,属于陪葬品,物品陪葬代替了人的陪葬;铁犁牛耕在春秋以后;铁犁出现在战国时期。因此 ABD均错。甲骨文中体现的是井田制,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协作生产。故选 C 考点: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点评: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采用大规模协作的方式生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小农经济的产生、耕作方式的变化等。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
2、95 、 18961911 、19121913 、 19141918 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 1914-1918年应是 A 0 55个 B 2 5个 C 3个 D 4 6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增多的趋势四个年份段分别是18751895 、 18961911 、 191219 13、 19141918 对应的民族工矿业年均注册数应是 0.55个、 2.5个 、 3个、 4.6个。因此 D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与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不符。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
3、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下图是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 示意图 ”,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指的是自然经济; 指的是洋务派企业; 指的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指的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经分析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指的是 19世纪 60年代 90
4、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外国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 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 “创举 ”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5、由材料中 “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可看出当时对工商业的重视,而 “创举 ”就是指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由此可判断 B 项正确。 A 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应该是在明朝后期出现; C 项并非材料说的主要意思; D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 考点:清末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点评:清朝末年,随着外国侵略的不断地加深,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也在不断地增强。学习外国强盛之术,兴办实业成为了国人的自强之道。另一个方面,丧权辱国的对外合约也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为了增加税源,开始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 料:民国某年 1月至 8月, 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 17.8万
6、元上升至 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处境艰难。故选 C。 A 项错误,材料信息应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B项错误,国民党的内战是主要的原因; D项明显错误。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筹措战争的经费,
7、大肆搜刮的同时,实行货币贬值的政策,引起了通货膨胀的严重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 革 ”(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 ,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8、 ”可以看出此时说的改革是指洋务运动。故选 A。 B项是在1898年光绪年间,清末 “新政 ”是在 1901年开始的,也只是在光绪年间; D项是在 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同样是在光绪年间。因此都与材料说的还是在同治年间不符;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 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观察下表分析中国丝茶出口的特点,你认为这特点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
9、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C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对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是外国商品侵入的影响,材料并未体现中国的进口情况; CD项说法都正确,但不是最大的影响。 考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0、。一方面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量增加,另一个方面中国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洋务工业和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 表 1 1885 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 厘金 (商业税 )( %) 关税( %)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 0 表 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
11、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处理、概念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明确题中 “厘金 ”的含义是指国内贸易税收 “关税 ”是指对外贸易的税收,而 “田赋 ”是封建传统的赋税制度。研读表格数据可以发现 19 世纪末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于国内外贸易的税收逐渐超过传统的封建赋税开始占据政府收入的主体,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甚至开始影响到清政府的上层建筑和经济政策。故选 D。根据以上分析 ABC均错误。 考点:清政府财政收入比例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清政府的财政
12、收入的比例情况。 1840年后,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 19世纪 60年代以后,民族工业发展起来,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于商品流通,成为清政府的主要税源。 1895年后,顺应这一趋势,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
13、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答案: C 试题分析: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过程是 “纺与织 ”“耕与织 ”分开的过程,根据这个 “原理 ”,查看材料,即可得出 C项正确。 A项说的是土布使用者增多; B项说的是农妇等开始从事建筑业; D项说的是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因此 ABD均未体现耕织分离的情况。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点评: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
14、界市场。此外, 还要知道,此时中国还出现了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表 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仔细阅读材料,
15、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材料看, 18701910 年,中国的棉布、金属和矿物的进口量逐年下降,而机械设备的进口逐年增加。这表明,随着中国工矿企业的发展,棉布、金属和矿物产量增加,对外依赖减少,进口逐年下降;而工矿企业的发展,对机械设备需求量增加,导致进口量逐年上升。故选择 C。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工矿业的发展 点评: 19 世纪 70 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成果也逐渐的传入中国,中国的采矿业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此时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还是很微弱,经济发展还是以轻工业为主。一战期间,中国的轻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新兴工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16、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 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作为省会的汉阳建成投产。选址汉阳建铁厂,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的指向性,问选址的主要 考虑因素,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看图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故选 B。 A项错误,洋务企业是官府经营,不计成本; C项说法错误,洋务企业具有垄断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项是兴办企业的目的,但是不是选址方面的考虑。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兴办了
17、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其性质是封建主义性质的企业,由封建政府控制。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下列选项中 正确反映了 1870 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870年前后民族企业出现发展起来; 19世纪 90年代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19121919 年一战前后迎来黄金时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观察几幅曲线图, A项较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以上分析
18、, BCD均错误。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
19、治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材料提供的一组时间和发展特点,即洋务早期(六七十年代)初开、清朝末年( 19世纪末)移风、民国初年( 20世纪初)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故选 A。 B项错误,近代传媒的发展并未经历着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 CD项错误,政治和思想领域里的变革开始是从 19世纪末期开始的。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属于天下移风时期、一战期间由 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
20、黄金时期,是飙转豹变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 ”(世博会 )的有利条件是 ( )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兴商 务 ”“必自上海始 ”,体现了上海商贸业的发达;上海为 “中西总汇 ”,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故选 B。 A、 C、 D 在材料中
21、均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充分。 考点:早期维新思潮 点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持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一些洋务派人士从洋务阵营中走出来,主要代表人物有分桂芬、王涛和郑观应等,转而批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发展工商业,同外国进行商战,产生了最早的维新思想。 元代王祯指出: “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佃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 ”这反映的本质是 A小农 经济生产规模小 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田地被分完了,进而山上得到开发,山上土地被开垦完了,租佃关系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材料反
22、映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故选 D。AB项材料并未体现; C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这一特点,而是说由于人口太多,致使土地资源紧张。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和租佃关系的发展 点评:小农经济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也要知道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得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乾隆时南江县制 棉布谣: “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 )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
23、有较大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产生 C早期包买商已打入生产领域 D江南出现 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家庭纺织业已经与市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为 “吴中贾 ” 会来征收她们的产品;这种为包买商生产的方式实际上是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形式,是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说明包买商已经打入生产领域。因此 ABC均正确。 D项错误,并没有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清代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与市场联系的越来越密切。并且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于此相关的古代手工业的集中经营形态如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等它们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郑州 第四 中学 下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