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分校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分校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分校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分校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 “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 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 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 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 !”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
2、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 ”可以看出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 D 项最全面; A、 B 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 C 项错误。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学研究和史料的相关知识。史学研究需要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把握。而史料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 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
3、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在于说明当时的洋务派只看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而未认识到根源在于制度先进。四个选项中只有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故选 A。 BC项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建 立君主立宪制; D项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因此 BCD三项均不符合只学习技术不学习制度的材料要求。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就是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外
4、题中涉及到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 “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 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 75%,而石油占 17%,水力大约占 8%。 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 至 30%。但是到了 20世纪 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 ”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 B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的发展 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D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的使用,是以煤炭作为燃料的,推动了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得到广泛
5、地使用,石油的使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到了 “20世纪 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 ”。故选 D。 ABC项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的,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 19世纪 70年代开始发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在电力、石油开采业、内燃机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标志性成就一个是电器产品的广泛的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内燃机的产生、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出现和老的工业如钢铁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1912年 4月, “泰坦尼克 ”号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用
6、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运用。根据时间 “1912年 ”采用排除法,电视出现于 20世纪 20年代,排除 ;从英国到美国穿越大西洋,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 ,故答案:为 B项。 考点:近现代科技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近代科技的成就和相应科学家的成就。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和相关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
7、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近现代科学理论的记忆。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相对论与量子论也属两个不同范畴。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物体宏观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特例。故选 B项。 考点:近现代科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近现代科学的主要成就和它们的主要内容。如 A 项中神创论与进化论是相反地理论,准确的理解材料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 “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
8、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材料主要归纳出,重点理解 “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对科技进步的意义,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 ”,简言之,大家都认为,科技要进步,科学方法很重要,故选 D。 A 项错在 “仅从实用角度 ”; B项错误,当时科学素养的作用小,不是因为不受社会重视,而是因为生产力和社会条件限制; C 项与 D项含义相反。 考点:近代科学 点评:近代科学是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有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9、,同时,随着科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学方法逐渐获得广泛地认同。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 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幅历史名画时说 “从这幅画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蛮高的吗! ”。邓小平参观的这幅画应该是 A纸绘生活图 B清明上河图 C西夏打铁图 D女史箴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蛮高的吗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宋代的民间风情画清明上河图,故选 B。 A项反映的是 46 世纪西北地区的社会生活; C项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 D项是人物画。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 的发展
10、点评:宋代在商业上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并相当的繁荣。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从宋代的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上述现象。但是也应该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还是农耕经济的附属物,并未跳出农耕经济的轨道进而得到独立的发展。 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 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 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的再现。识别不同的字体,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行书两字,结合各种字体的特点可知 A、 B、 C、 D项分别为
11、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故选 C项。 考点:古代的书法 点评: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瑰宝。借助于汉字布局的疏密得宜,书写出美感。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自觉地艺术。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需要掌握。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市坊融为一体 活字印刷首创 儒家信仰重建 世俗文学兴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词是 “数千载发展在宋元到达一个新高度 ”。在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活字印刷术在宋代由毕 N 发明,宋明理学在宋代产生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世俗
12、文学是指从从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宋词等。因此 均正确。故选 D。 考点:宋代的社会发展 点评:宋代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经济发展上,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原来坊市界限分明,在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思想上,宋明理学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更加注重人的内心的修养;在科技上,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 “最大胆的学说 ”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答案: A 试题分
13、 析:美国是按照 “三权分立 ”、 “制约与平衡 ”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故选 A。狄德罗是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主编百科全书概括了 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洛克是 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主张分权学说;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开明君主制。因此 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 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在一次
14、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描绘资产阶级的理想蓝图,启蒙运动则描绘了这一蓝图, 错误;文艺复兴 侧重于个人解放,启蒙运动则强调改良社会制度, 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实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 错误。故选 C。 考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资产阶级
15、思想解放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他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对这种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路德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C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 D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1517年马丁 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 “九十五条论
16、纲 ”,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因此 A正确;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因此 D 正确;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因此 C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的作用,没有消除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 B.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 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为代表。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苏格
17、拉底认为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 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祟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智慧和道德的推崇。故选 D。 AB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 C项是在近代启蒙运动中出现的主张。 考点:苏格拉底的观点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苏拉格底的哲学观点和主要的影响。苏格拉底的哲学在很大程度
18、上是对智者学派的纠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智者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普罗塔哥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宋明理学家提出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所讲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 A项。 B项错误,宋明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不是以人为中心; C 项错误,知行合一不是二者的观点,朱熹强调该观点; D 项是迷惑项。 考点:智者学派 点评:智
19、者学派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的哲学派别,研究的是人和社会,强调人的决定作用,但是其学派否定真理、美德等客观标准,对个人极端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 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要人们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制度。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据材料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宋教仁 D胡适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将政治型态分为三类,一为君主之国,一为民主之国,一为君民共主之国;作者认为其中
20、最理想的型态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君民共主制,首先可以排除 A,魏源还没有这种认识水平,受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也不可能有。这是向西方学习的 “制度 ”层次,而且是 “君民共治 ”,即仿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所以应该选择早期维新思想家 B郑观应。 CD项均主张共和制。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认为学习西方技术层面是不够的,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 “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 为汲取外形文明开
21、辟道路。 ”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首先变革人心 ”说明应该新文化运动; “然后改变政令 ”,对应的应是辛亥革命; “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说明最后发展经济。与此相对应的是 D 项。ABC皆与材料不符。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点评: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 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
22、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二十世纪前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 “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 “20世纪初期 ”及材料对事物的描述可知,促成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媒介是电影和电视。故选 A。 B项和 C项的报纸无法及时的传播 “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 ”; D项在二十世纪的前期还未出现。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
23、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交通和通讯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电报、电话和广播、电影等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方便和娱乐了人们的生活,还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很大的改变。文化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项是 20 世纪以来 现代主义画家西班牙的毕加索的作品,出现最晚,是正确选项。 B项是 19 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画家俄国列宾的作品, C 项是 19 世纪前期法国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 D 项日出印象是 19 世纪后半期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 考点:近代西方的绘画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对近代西方绘画的流派及它们的特点有所了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省 安阳 一中 分校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