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 1月 11日,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 “仁者爱人 ”,要 “克己复礼 ”,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 ) A主张法治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对应法家主张, C对应孟子主张, D对应董仲舒主张, B符合题意,“克己复礼 ”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等级名分制度。强调 “秩序 ”。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 “仁 ”就是 “爱人 ”。而如何实行
2、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 “礼治 ”,即 “克己复礼为仁 ”;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强调人与社会的和同;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 某一思想家在从技艺进步的角度论证今人优于古人时说道,唯有自由政治才是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唯一适宜摇篮。此人生活在( ) A 15世纪的意大利 B 16世纪的德国 C 17世纪的中国 D 18世纪的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都不对,所涉及的国家在当时都是封建国家,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D符合题意, 18世纪的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政体得到发展。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
3、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有着巨大影响。 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本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1870年到 1900年间,德国的文盲率从 2%降低到 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 59%降到 33%。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经济的需要 B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C人权意识的增长 D科学事业的进步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及内部的根本动力, 19世纪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BCD
4、 三项都取决于此,因此选 A。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逐渐控制经济生活,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 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
5、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海伦 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 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此段描述( )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
6、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和 “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可以判断材料主要表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CD三项都没有得到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 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7、。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根据材料中的 “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体现了人民有权力的思想,故选 C项。 A项说法错误,为资产阶级胜利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启蒙运
8、动;材料中强调的是人格权力,不是经济纠纷的解决,故 B、 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罗马法 点评: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苏格拉底认为: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各项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A倾
9、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德行和智慧的重要性 “美而好的事情 ”。 AB符合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不符; C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因此选 D. 考点:苏格拉底 点评: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提出 “美德即知识 ”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部著作,其共
10、同的作用是( ) A有利于政府调节与企业的关系 B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 D有利于西方政府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不对,亚当斯密强调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政府干预; C 不对,凯恩斯主义盛行于二战以后,此时工业革命已经结束; D不对,无论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还是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都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如 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 20世纪 70年代的滞胀危机; A符合题意,市场调节或是国家干预,都涉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考点:西方经济思想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
11、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 ) 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B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D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CD不对,新 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已经传至世界其他地区;A不对,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而棉花在中国已经大量种植,联系鸦
12、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因此选 B.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汤因比说: “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 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说明作者是从全人类或整体世
13、界的角度看待历史,因此选 B,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全球史观 点评: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 “西欧中心论 ”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 不同文明之间的
14、相互关联和渗透。 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体的变化 B美国从独立战争到内战的历史 C法国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D中国辛亥革命后政治局势的演进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启蒙思想产生; BC 不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前夕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符合题意,辛亥革命虽然推翻清朝统治,但是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面临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
15、动以改造国人的思想。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分析评价型选择题往往评价的内容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此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对评价的内容中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处理,并运用历史知识和语文阅读能力对信息进行简化处理;最后将评价与主体对照分析,找出最佳答案:。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 “革命 ”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成为欧美早期
1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为了摆脱宗教神学统治,向宗教神学宣战,为真理而斗争 ”中可知,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起着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 A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且主 要是指文艺复兴的内涵; C不对,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是启蒙思想, D则明显错误,因此选 B. 考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 “一标多本 ”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
17、政治时说: “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 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大革命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统一后的德意志 答案: A 试题分析: “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 ”这符合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BC 不对,大革命后的法国、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D不对,统一后的德意志虽然确立君主立宪制,但是专制色彩浓厚,与题干不符; A符合题意,
18、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1919 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 “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 忠告运动 ,实行 呼声革命 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 (和) 无血革命 ” 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 ,向强权者为持续的 忠告运动 ,实行呼声革命
19、 说明此时的毛泽东主张社会改革但希望用改良的方式,因此选 A,BCD都没有体现。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分析评价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完全符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课改区高考的重点题型。 有位学者说: “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 15至 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 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 ”这位学者所说的“商品 ”指的是( ) A白银 B黄金 C棉布 D鸦片 答案: A 试题分析: CD
20、不对,中国的棉纺织业比较发达,不需要从外购入,鸦片也与题干不符,鸦片不是正当商品,而且英国是在 19世纪前期向中国走私鸦片; B也与史实不符; A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而且中国在正常中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向中国,因此选 A。 考点:列强侵华 点评:对于材料型选择题,可采取下列步骤:第一步,提取信息。阅读题干和选项中的新材料、新情境,捕捉有效信息。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审清选项含义。第二步,转换信息。回忆、联想教材知识,思考该题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综合题干要求、选出题干要求、选项信息和教材知识,整合出正确答案:。 “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
21、心而定也。尧谓舜曰: 天之历数在尔躬 。 言察身以知天也。 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意 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出自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大意是要充分引起人尤其是人之君王的内心反省,从而求得天意,实现所谓 “察身以知天 ”。董仲舒实际是借 “天 ”的名义规劝统治者施行仁政,因此选 C.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 “天人感应 ”的学说。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 “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
22、,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 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B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 C “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 D “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出自老子的道家思想;
23、B出自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出自朱熹的理学思想。 D符合题意,出自王夫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王夫之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 “气 ”是物质实体, “理 ”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 “气者,理之依也 ”,这里的 “理 ”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 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省 新余市 下学 期期 质量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