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记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材料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作用 B宗法制的作用 C郡县制的作用 D君主专制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 “天子建国 ”即天子建诸侯, “诸侯立家 ”即诸侯立卿大夫, “卿置侧室 ”即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 “大夫有贰宗 ”,即大夫立下级大夫或 “属大夫 ”。 “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 亲 ,皆有等衰 .”指士以其子弟为隶级,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级之别。材
2、料中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表明血缘关系是宗法制的体现。故选 B。 A项只说了一个制度且表述不对; CD项是在秦朝确立。 考点:宗法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 海国图志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 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 ”这段文字描述
3、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得出,在该国议会分为两院,下院(就是材料中说的乡绅院)掌握有实权,有决策权;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 ”可以看出,该国国王无实权。因此可判断该国为英国的议会制。故选 A。 BC项实行共和制,无世袭的国王; D项皇帝 有实权。 考点:近代西方政治体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西方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内容。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政治体制的具体的内容、确立的法律文献是什么、政体特点等需要掌握,这些在教材中很容易找到,属于基础知识。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
4、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 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符合这些信息总体特征的只有 C项。 A项只是说了内阁制的一个方面; B项说法明显错误; D项说法错误,政党的竞选决定首相继
5、任,但不能决定内阁政策。 考点:英国责任内阁制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常考的地方如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责任内阁制 的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成熟等。 2010年 3月 1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向英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兼外交使团副典礼官马丁递交国书副本。刘大使应该将国书的正式文本递交给英国 A国王 B首相 C财政大臣 D外交大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根据权利法案,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外交活动中代表国家形象,故国书的正式文本应交给英王。故选 A。 B项首相是行政首脑,但是不是国家元
6、首; CD项是行政工作人员,受首相领导。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 1689年确立君 主立宪制。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在美国,自 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 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美国共和制确立。美国总统的政治生涯开始于选民的 选举,
7、总统无法控制选民,所以 A项不正确。总统是联邦政府的首脑,两大政党轮番当选总统,说明他们控制了联邦政府。故选 B。 C、 D两项关于 “一致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考点:美国的政治体制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这体 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 B民主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中央集权
8、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的有关知识点。美国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材料正反映了总统和议会间 “分权制衡原则 ”,故选 A。 BCD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点评
9、: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 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 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 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它的支持。 ”题中的 对应正确的应当是 A 国会 内阁 议会 B 最高法院 参议院 下议院 C 内阁 国会 下议院 D 国会 最高法院 内阁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美的政
10、治体制的特点。英国建立的是责任内阁制,其基本原则是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这种体制下,只要内阁全体一致通过,政府就可以把某项决策执行;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原则是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衡。根据以上分析,丘吉尔特被关注 内阁成员的一致性,而美国总统则受到国会的监督。故选 A。其他各项均不符合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 考点:英美政治体制 点评:英国根据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就政府事务集体对议会负责,美国是通过 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相互制衡。 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
11、州都不得 “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 “未经国会同意 . 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 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 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的原则。联邦政府拥有较大的权力。这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故选 B。共和制原则是总统由选举产生,不世袭;分权制原则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争衡。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
12、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行政权内部,总统有任命内阁官员的权力。是近代第一部资产 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英国人 Sir John Tenniel所画 1890年 “辞退俾斯麦 ”的历史漫画非常有名。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帝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 ,帝国首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故辞退帝国 首相的只能是皇帝。故选 A。 BCD三项均无此权。 考点:德国君主立宪制 点
13、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 1871年宪法内容。 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有明显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议会只是用来装点门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和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献和它们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地方各邦保留的权力有 教育 卫生 地方行政权 地方立法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帝国政府控制了各邦的军事、外交、海关、立法、 银行立法、民法、刑法等,各邦只保留了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故选 A。立法权收归中央。因此 不准确。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
14、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欧美主要国家在近代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民主政体。其共同点是 以法律保障民主的实施 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 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德国等君主立宪制下的国家元首不是经选举产生而是世袭。因此 不正确。其他各项均能体现近代民主制的特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制的特点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近代的政体。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
15、法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德国也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近代政体的确立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此相关的近代西方国家确立政体的宪法也需要掌握。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 “君主立宪制 ”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 “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德意志帝国宪
16、法的理解。宪法规定德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故选 D。 A项体现不出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来; B项说法错误,德意志帝国立法权的议会无实权; C项表述不准确。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制度起到奠基作用的内容包括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设五百人议事会执掌统治权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在公民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A B C D
17、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设四百人议事会执掌统治权;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在公民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因此 是正确的, 错误。故选 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公元前 1世纪,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军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 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 恺撒。当恺撤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
18、,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 A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不会,因为她们不属于罗马共和国公民 C会,因为她们属于罗马帝国公民 D不会,因为她们不属于罗马帝国自由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 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规定只有罗马公民才享有法律的保障和赋予的权利,奴隶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 随着罗马对外扩张的进行,国家领土与外来人口日益剧增,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体系。公元前 27年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为了对庞
19、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帝国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从 3世纪开始,帝国内部自由民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原先适用于不同法律主体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实际意义。因此材料中 “公元前 1世纪 ”时还是在实行公民法,法官不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故选 B。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 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在共和国时期主要是公民法,后来发展成为万民法。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20、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 “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 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分封制度被废除不符合史实,秦朝建立后废除,排除 A项;新的社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经济上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排除 B项;封建社会的贵族特权始终没有被真正废除,排除 D项; “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 ”体现了等级制度被破坏。故选 C。 考点: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通
21、过分封形成了层层的等级制度。在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战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礼乐制度等也需要掌握。 中 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中央集权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实行分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该大臣主张实行分封制。故选 D。 A项材料未体现; BC项是
22、否反对中央集权制度我们也从材料中看不出。 考点: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形成了层层的等级制度。但是西周的分封制存在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强,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等,西周后期,分封制走向衰落。到了秦朝,有过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辩论,最终秦朝实行郡县制。 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小农经济是分封制存在的经济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通过分封制
23、,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因此 ABC均正确。 D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西周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实行井田制。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等 点评: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在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井田制决定了政治上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产生,井田制瓦加,分封制和宗法制也崩溃了。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 王、 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 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皇族姓氏排在首位,主要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南京 师大附中 江宁 分校 下学 期期 调研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