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 12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 “在所有 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 蛮夷 学习的自强运动。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 蛮夷 学习的自强运动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从向西方学习机思想的近代化这一角度来进行评价的。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近代化史观 点评:
2、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城市化、世俗化等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 “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要求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不是最重要的意义; B.实现了 “学而优则仕 ”,这一说法错误,并非参加高考后就做官; D.为下乡知识
3、青年提供出路是其意义但并非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科教兴国的原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 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 ,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 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 “红卫兵 ”这个名称是我发明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发
4、生于 1953-1956年,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发生于 1977年后;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发生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90年代后; 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 “红卫兵 ”这个名称是我发明的,发生于文革时期,故此题应选 C 项。 考点:三大改造、文革、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为排列式选择题(先后顺序式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
5、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因为批 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 “科教兴国 ”的战略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 ”这说明要让不同的学术问题相互争鸣,不在学术问题上搞集中统
6、一,这是双百方针的贯彻,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 “双百 ”方针的提出背景: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2) “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3)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破除; ( 4)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世 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也面临挑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答
7、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仅毛泽东思想符合;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三者都符合;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仅毛泽东思想符合;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回答的问题,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点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思想体系 创立者 解决核心问题 思想精髓 历史作用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中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什么
8、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表 ”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说法错误
9、,是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说法正确;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两者不具有因果关系;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此时中共还没有成立,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背景: ( 1)国内: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
10、力量后卷土重来 ” B “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 ”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 ”,这些都是脱离中国实际的;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 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这符合中国的实际,因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毛泽东思想
11、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有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表达,正确的是( ) 它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它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 物; 它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它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它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它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它是一股
12、进步、爱国的思想,以上说法正确; 它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他缺少群众基础,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
13、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 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是:主席台上方有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的横幅,会场后面 “同心同德 ”四个大字。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的横幅最早出现于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这说明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马泽东思想 点评:联系选修 4中毛泽东的相关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联系必修 2中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和必修 1中的 “一国两制
14、 ”,以及选修 4的相关知识来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指导意义。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 “洒水清道 ”的人应该是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这说明此人反对孔孟学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皆未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 D.陈独秀主张 “打倒孔家店 ”,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近现代中国实现解放与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资产阶级维新
15、思想联系选修 1中 “戊戌变法 ”的内容进行分析;围绕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联系必修 1中的 “十月革命 ”与 “五四运动 ”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 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说明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三民主义
16、 点评:对于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突出一条主线,即 20世纪百年变迁中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嬗变。掌握四个重点,即四个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掌握其基本内容,理解其嬗变历程,充分认识理论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 “救国之要道 ”或 “根本之救亡 ”,其 “要道 ”或“根本 ”是 A改革制度 B思想启蒙 C发展经济 D改革军队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戊戌变法时期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此题应
17、选 B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 1)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的影响) ( 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根本原因) ( 3)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尊孔复古的逆流是直接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主要是在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国民
18、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 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此题应选 D 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影响(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 “康有为能 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 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 ”这一 “处方 ”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 A首先将 “向西方学习 ”付诸实践 B使中国正
19、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首先将 “向西方学习 ”付诸实践,是洋务运动;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是辛亥革命;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洋务运动,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维新思潮 点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大大激发人民 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具有爱国意义。 2009年 10月 31日,
20、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 “两弹一星 ”, “两弹一星 ”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两弹一星研制的大背景出发来考虑,当时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所以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为了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点评: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文革 ”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以
21、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阶段: “文革 ”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虽然十年动乱导致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但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南优 2号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 第三阶段: “文革 ”以后,特别是 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时期。 1983年 3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 “863计划 ”、 “星火计划 ”,目前在原子能、航天工程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992年提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
22、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C 试题分析: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要关注自己短暂的人生,而非神,这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的萌芽,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人文主义的起源 点评:智者学派的影响。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
23、工业不包括( )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成就; D.煤炭开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产业,故此题应选 D 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 ( 1)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新能源。 ( 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力被广泛应用。 ( 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不断涌现: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电气时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清流 中高 12 月考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