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 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答案: A 1904 1907 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这次兴办实业浪潮的出现是由于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
2、侵略 D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 B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 C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答案: A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有 都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都是
3、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帝制的斗争 都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都试图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A B C D 答案: C 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举行双边谈判 采用政党政治 运用法律手段 进行武装斗争 A B C D 答案: D 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 “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 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 ” 该文章是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第二次讨袁宣言 C布尔什维主义
4、的胜利 D文学改良刍议 答案: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 “求变 ”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答案: A 右图是 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 “北大 ”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 “北 ”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 “大 ”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给人以 “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的想象。下列对北大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突出了 “以人为本
5、 ”的理念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C 下图是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 20 世纪早期的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答案: B 1922年中共 “二大 ”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实现共产主义 A B C D 答案: C 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扶清灭洋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打倒列强除军阀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A B C D 答案:
6、 B 中共某一会议的一份决议写道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 这份决议诞生在 A上海 B广州 C汉口 D北京 答案: B 1925年 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 994人, 10月增加到 3000人,年底发展到 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案: D 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使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C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彻底摧毁了封建军
7、阀统治的基础 答案: D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斗争的侧重点上 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 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 答案: A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 “第二次反思 ”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B 梁启超阐述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观点的变法通议发表于答案: C 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岛开放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
8、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中 答案 : B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 B C D 答案: D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对材料中的 “借
9、助外来的思想武器 ”理解准确的是 A照搬了西方基督教义 B改造了西方基督教义 C实践了西方的政治理论 D借鉴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 B 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B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果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没有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 A “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 洋布、洋米面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易矣。 ”(张文襄公全集 奏议)该材料反映出哪一派别或群体的什么主张 A顽固派 “抵制一切外洋事物 ” B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洋务派 “求富自强
10、” D民族资产阶级 “实业救国 ”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江流域出现的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缫丝厂 答案: C 19世纪 60年代时的福建, “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答案: C 19世纪 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 主张进行 “商战 ”,发展民族工商业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重庆 西南 师大附中 2011 届高三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