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坩埚 D蒸发皿 答案: B 试题分析: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其余选项都是可以中间加热的,答案:选B。 考点: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 点评:可以加热的化学仪器有: 试管:直火加热,一般用量少的实验,不能用酒精喷灯加热; 蒸发皿:直火加热,一般用于蒸发溶液结晶; 坩埚:直火加热,一般用于熔化熔点高的反应物; 烧杯:隔石棉网加热,一般用于加热溶液,加速反应; 烧瓶:隔石棉网加热,一般用于溶液间反应; 蒸馏烧瓶:隔石棉网加热,一般用于蒸馏溶液提纯。 用 NA表
2、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 22.4 L CO2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B将 10.6 g Na2CO3溶于水,电离出 Na+的数目为 0.2 NA C 1 mol CuO 被还原成 Cu,得到电子数目为 2 NA D 1 L 0.5 mol/L的 FeCl3溶液中,含有 Cl-数目为 0.5 NA 答案: D 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 22.4LCO2的物质的量是 22.4L22.4L/mol 1mol, A正确; 10.6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 10.6g106g/mol 0.1mol,溶于水电离出 0.2mol钠离子, B正确;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2
3、价,生成物单质铜中化合价是0价,所以转移 2个电子, C正确; D不正确,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1L0.5mol/L3 1.5mol,即含有 Cl-数目为 1.5 NA,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的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目,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电解质、非电解质都
4、对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B一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与其所处的状态无关 C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因其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D电解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导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上述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所以选项 A、 B、 C都是正确的。 D不正确,电解质只有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不满足条件则不能导电,例如固体氯化钠等就不能导电,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在判断时应该注意,电解质不一定是导电的,而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导电 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下
5、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有误的是( ) A NaHSO4=Na+ H+ SO42- B NaHCO3=Na HCO3- C CH3COOH=H+ CH3COO- D Ba(OH)2=Ba2 2OH- 答案: C 试题分析:醋酸是弱酸,应该用 “ ”连接,选项 C不正确,应该是CH3COOH H+ CH3COO-,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电离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这里注意区分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 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6、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 强电解质用等号 ,弱电解质一律用可逆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强酸的酸式盐一步电离。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不可逆,以后步步可逆,且一步比一步的电离程度小。 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含氧酸,第二种是强电解质,第三种是混合物的是( ) A水、纯碱、空气 B HNO3、盐酸、碱石灰 C H2SO4、 NaCl、烟 D Fe
7、2O3、 BaSO4、饱和食盐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正确,水是氧化物,不是酸; B不正确,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氯化氢才是电解质; D不正确,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不是酸,所以正确的答 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 点评:该题容易错选 B。这是受思维定势导致的,盐酸是指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氯化氢才是电解质,这与硝酸、硫酸、醋酸等不同。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B胶体粒子很小,所以可以透过半透膜 C直径介于 1 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D所有胶体都能产生电泳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胶体粒子很小,但不能
8、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来分离和提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 1 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C不正确;只有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时,该胶体才能产生电泳现象,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胶体的判断、性质和鉴别等 点评:该题容易错选 C。胶体首先是一种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只有满足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 1 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才能称为胶体,否则不是胶体。 下列各组反应中,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盐酸分别与 NaOH溶液、 Ca( OH) 2溶液 B硫酸分别与 NaOH溶液、 Ba( OH) 2溶液 C氢氧化钠分别与稀硝酸、 NaHSO4溶液 D Zn分别与稀盐酸、稀
9、硫酸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强碱, A可以; B不正确,因为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还有硫酸钡白色沉淀产生;同样分析 C和 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有关判断 点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准确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准确判断出哪些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哪些物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即可。只有同时满足易溶和易电离的物质才能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余的全部用化学式表示。 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 ,实验员选择了一种试剂就把它们区别开来了,这种试剂是( ) 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 CO2气体,和
10、氯化钠不反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盐酸可以鉴别,氢氧化钠只能鉴别出硝酸银,氯化钡只能鉴别出氯化钠,硝酸只能鉴别出碳酸钠,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的有关检验 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N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 + 2H2O = 2NaOH + H2,在反应中水( )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11、 1价降低到 0价,得到电子,所以水是氧化剂,钠是还原剂,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的关键是准确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再依据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盐酸: Ca(OH)2+2H+=Ca2+2H2O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 H+=CO2+H2O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 CO2: CO32- 2H+=CO2 H2O D Ba(OH)2与 H2SO4反应: H+ OH-=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正确,澄清的石灰水应该用离子符号表示;
12、石灰石是难溶性物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 C 不正确; D 不正确,因为还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对于微溶性物质的处理一般遵循:如果微溶性物质出现在生成物中,则用化学式表示;如果作为反应物出现,则 澄清的溶液就用离子符号表示,如果是浊液则用化学式表示。 已知,粗盐中除了含有少量的泥沙外,还含有可溶性的 CaCl2、 MgCl2、Na2SO4等杂质,先将粗盐溶于水后,再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 加入稍过量的 NaOH溶液; 加入稍过量的 BaCl2 溶液; 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 过滤。正确的
13、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Ca2 用碳酸钠除去, Mg2 用氢氧化钠除去, SO42-用氯化钡除去,最后加入盐酸酸化。但用于过量的氯化钡要用碳酸钠来除,所以碳酸钠必需放在氯化钡的后面,而氢氧化钠可以随意调整,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点评: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叫分离。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 ,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 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
14、变;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 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铁制菜刀生锈 B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C铜制饰品上出现绿色斑点 Cu2(OH)2CO3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答案: B 试题分析:酸雨和大理石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无关,其余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点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的关键是准确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情况,然后再依据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河虾不宜与西
15、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 +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C,两者同食会产生有毒的 +3价砷。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维生素 C作还原剂 B该反应中砷元素被氧化 C河虾与西红柿同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河虾与其它含维生素 C较多蔬菜也不宜同食 答案: B 试题分析: +5价砷和维生素混合,会产生 +3价砷 .这说明砷的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砷元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维生素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因此选项 B 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出砷
16、元素被还原,从而得出维生素失去电子,作还原剂这一结论。 已知 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作还原剂, HNO3作氧化剂 B 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 C每生成 22.4L(标准状况 )NO 有 3 mol的电子转移 D如果有 8 mol HNO3被还原,则生成了 2 mol NO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升高到 2价,失去 2个电子,铜作还原剂。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 5 价降低到 2 价,得到 3 个电子,硝酸作氧化剂。由于还有硝酸铜生成,所以硝酸还起酸性的作用,所
17、以选项 A、B、 C都是正确的。 D不正确,如果有 8 mol HNO3被还原,则生成 8 mol NO,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点评:在判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时,需要注意的是审请题意,看清楚是参加反应的硝酸还是被还原的硝酸。因此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熟练灵活运用知识更为重要。 碘是一种易溶于酒精,苯,汽油,四氯化碳的物质,现有碘的水溶液,要从碘水中萃取出碘,下列试剂不能用作萃取剂的是( ) A四氯化碳 B汽油 C酒精 D苯 答案: C 试题分析: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作萃取碘水中碘单质的萃取剂,其余都是可以的,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常见基本实验操作 萃
18、取中萃取剂的选择 点评: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 离的一种方法,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是: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溶质在该溶剂中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等体积的 NaCl、 MgCl2、 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1:2:3 B 3:2:1 C 1:1:1 D 6:3:2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a、 b、 c。则根据方程式 Ag Cl-=AgCl和化合物的化学式可知, a 2b 3c,所以 abc 6:3:2, 答案:
19、选D。 考点:考查根据方程式进行的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容易错选 A。这是受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影响导致的,因为在该题中,硝酸银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所以必须根据方程式并结合化学式列式进行计算。 根据下列反应方程式,判断指定的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1)Cl2 2KI 2KCl I2 (2)2FeCl2 Cl2 2FeCl3 (3)2FeCl3 2HI 2FeCl2 2HCl I2 (4)H2S I2 2HI S A S I2 Fe3+ Cl2 B Cl2 Fe3+ I2 S C Fe3+ Cl2 S I2 D Cl2 I2 Fe3+ S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氧化
20、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所以根据 可知氧化性是氯气强于单质碘的;根据 可知,氧化性是氯气强于氯化铁的;根据 可知,氧化性氯化铁强于单质碘;根据 可知,氧化性是单质碘强于 S单质的,综上所述,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Cl2 Fe3+ I2 S,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氧化性强弱的判断 点评: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 化剂和氧化产物,然后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底部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
21、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是,所选择的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正确,蒸发时当出现大量晶体是即可停止加热; B不正确,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出口处; D不正确,萃取操作是,所选择的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必须比水大,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查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标准状况下 ,13g某气体的分子
22、数与 14g一氧化碳分子数相等 ,则该气体的密度为( ) A 11.6g/L B 1.16g/L C 12.5g/L D 1.25g/L 答案: B 试题分析: 14g一氧化碳当物质的量是 14g28g/mol=0.5mol,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0.5mol22.4L/mol 11.2L。因此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该气体的体积也是 11.2L,因此其密度是 1311.2L 1.16g/l,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也可以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应的摩尔质量之比进行计算。即可以利用 CO的物质的量计算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然后即可得出密度。 下列说法
23、正确的是( ) A将 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 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 NaCl溶液是电解质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D固态的 NaCl不导电,熔融态 NaCl可以导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正确,硫酸钡是电解质; B不正确,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氯化钠才是电解质;同样盐酸也是混合物,不能是电解质,氯化氢才是电解质,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但在具体判断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导电只是一种现象,而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含有离子,即只有能够发生自身电离的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甘肃省 永昌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