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 A自来水中通入少量 Cl2进行消毒杀菌 B用三聚氰胺添加到牛奶中,增加其含氮量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CaCO3) D用小苏打( 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聚氰胺有毒,能致癌,选项 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点评:该题属于基础性试题,难度不大。该类试题多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
2、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在 Al2(SO4)3和 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 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 Al2(SO4)3与 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6 1 B 3 1 C 2 1 D 1 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Al3 3OH-=Al(OH)3、 Mg2 2OH-=Mg(OH)2、Al(OH)3 OH-=AlO2- 2H2O 并结合图像可知,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是 10ml,则生成氢
3、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是 30ml,所以生成氢氧化镁消耗的氢氧化钠是 20ml,即 Al3 和 Mg2 的个数之比是 1 1,因此 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1 2,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氢氧化铝制备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依据图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白鹭洲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焰色反应,但不能检验氯离子;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应该是蒸馏, B 不正确;氯气的密度大于水的,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选
4、C。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气体的制备、收集 点评: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 各纯净物叫分离。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分离提纯物是固体 (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 :加热 (灼烧、升华、热分解 ),溶解,过滤 (洗涤沉淀 ),蒸发,结晶 (重结晶 ); 分离提纯物是液体 (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 :分液,萃取,蒸馏; 分离提纯物是胶体 :盐析或渗析; 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在一定条件下, 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从而可知在 中,元素 R的化合价( ) A +4 B
5、+5 C +6 D +7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等号两端电荷守恒可知, n=( 22+21-41) 2=1,所以 R的化合价是 +5价,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合价的有关计算 点评:化学计算时一般都遵循几个守恒关系,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的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的事实是 :CO2溶于水生成碳酸, 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跟水直接反应生成硅酸 B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C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自然界中既存在化合态的硅又存在游离态的硅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正确,应该
6、是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来验证,即将 CO2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 C不正确,应该是氧化铝; D不正确,硅的存在形式全部是化合态,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存在等 点评:关于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关键是熟练记住,并能灵活运用即可。 在一定条件下,使 CO和 O2的混合气体 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 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加 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 CO和 O2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4 9 B 1 1 C 7 6 D 6 7 答案: C 试题分析: CO和氧气反应生成 CO2, CO2和过氧化钠反应又生成氧气,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就
7、是 CO的质量。即 CO是 14g,氧气是 12g,质量之比是 7 6,答案:选 C。 考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2CO O2=2CO2、 2CO22Na2O2=2Na2CO3 O2得出 CO Na2O2=Na2CO3,然后列式计算即可。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 NH4 、 Ba2 、 Mg2 、 H 、OH-、 Cl-、 HCO3-、 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0.1mol/L乙溶液中c( H ) 0.1mol/L; 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
8、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含有 Ba2 B乙溶液含有 SO42- C丙溶液含有 Cl- D丁溶液含有 Mg2 答案: D 试题分析: 0.1mol/L乙溶液中 c( H ) 0.1mol/L,则乙应该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所以丙中含有氯 离子。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这三种白色沉淀分别是硫酸钡、碳酸钡、氢氧化镁。所以甲中含有 Ba2 ,则甲应该是氢氧化钡,丙是氯化镁,丁是碳酸氢钠,所以选项 D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的共存及离子的有关检验等 点评:进行物质
9、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 4 L氨气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36.021023 B 1.8g水中所含质子数为 0.16.021023 C标准状况下, 4 48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26.021023 D 80 g苛性钠溶于 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 L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正确,因为氨气的状态不能确定; 1.8g水是 0.1mol,水是 10个质子的,因此 B不
10、正确; D不正确,因为溶液的体积不是 1L,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某溶液既能溶解 Al(OH)3,又能溶解 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K+、 Na+、 HCO3-、 NO3- B Na+、 SO42-、 Cl-、 C
11、lO- C H+、 Mg2+、 SO42-、 NO3- D Ag+、 K+、 NO3-、 Na+ 答案: B 试题分析:某溶液既能溶解 Al(OH)3,又能溶解 H2SiO3,所以该溶液一定显碱性。则 HCO3-、 H+、 Mg2+、 Ag+等均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
12、lO-; S2-、 Fe3+等);( 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 “一定 ”共存等。 将 40mL 1.5 mol/L的 CuSO4溶液与 30mL 3 mol/L的 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 c(Cu
13、2+)或 c(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 A Cu(OH)2 B CuSO4 Cu(OH)2 C CuSO4 2Cu(OH)2 D CuSO4 3Cu(OH)2 答案: D 试题分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0.04L1.5mol/L=0.06mol、0.03L3mol/L=0.09mol,即铜离子和 OH-的个数之比是 23,所以根据选项可知,选项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原子守恒通过排除法逐一筛选即可。 将氯气分别通入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其中的离子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SO42- B F
14、e2+ C HCO3- D OH- 答案: A 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所得溶液是氯水,溶液显酸性,还具有氧化性。 A正确,亚铁离子被氧化, HCO3-、 OH-和氢离子反应,答案:选A。 考点:考查氯水的性质 点评:在氯水中既显酸性,还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在判断有关氯水的试题中,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下列有关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新制氯水中只有 Cl2和 H2O 分子 B氯气跟水反应生成两种强酸 C光照氯水时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 Cl2 D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会变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正确,还有次氯酸分子; B 不正确,次氯酸是弱酸; C 不正确,次氯酸不稳
15、定,光照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因此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所以新制氯水久置后将变成稀盐酸,酸性增强,氧化性降低,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氯水的组成、性质 点评:氯气溶于水即得到氯水,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 H 、 OH-、 Cl-、 ClO-、H2O、 Cl2、 HClO,共计是 4种离子,三种分子。氯水既显酸性,还具有强氧化性,在有关判断时需要注意。 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气溶胶也是胶体, A 不正确;氧化还原反应中也会伴随能量的变化,B不正确; C不正确,钠盐也可以是碳酸盐,同样钾盐也可以是碳酸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上述条件下,都不
16、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 点评: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化合价的变化,这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 反应无关系,在进行有关判断时需要注意。 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gNaCl 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 C在蒸发皿中放入 NaCl溶液,加热、蒸发制取 NaCl晶体 D用 100mL容量瓶配制 50mL0.1mol/L的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托盘天平只能读数到 0.1g, A不
17、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所以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水从漏斗上口倒出, B不正确; D不正确,应该用 50ml容量瓶,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 Br2+SO2+2H2O=H2SO4+2HB
18、r 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 同的是( ) A 2Na2O2+2H2O= 4NaOH+O2 B 4Fe(OH)2+O2+2H2O= 4Fe(OH)3 C 2F2+2H2O= 4HF+O2 D Cl2 + H2O = HCl + HClO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反应 Br2+SO2+2H2O=H2SO4+2HB中,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 B、 D中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中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0价,失去电子,做还原剂,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物质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做还原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省 白鹭 中学 第一次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