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下列标志中,应贴在装有浓硫酸的容器上的是答案: 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H2O 的质量为 18g/mol B CO2的摩尔质量为 44g C 3.011023个 SO2分子的质量为 32g D标准状况下 ,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 22.4L 答案: C 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Mg2+、 SO42-、 K +、 Cl- B Na+、 NH4+ 、 NO3-、 MnO4- C K +、 Cu2+ 、 Cl-、 NO3- D B
2、a2+ 、 Na+ 、 OH-、 HCO3- 答案: A 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A 酸 化合物 纯净物 B 电解质 盐 化合物 C 胶体 分散系 物质 D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化 合物 答案: B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 1 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 2 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NaCl是非电解质 B 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 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答案: C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
3、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答案: B 某溶液中滴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A一定有 SO42- B还可能有 CO32- C一 定无 Ag+ D可能有 SO42-或Ag+ 答案: D 量取 10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 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A液体分层,上层为四氯化碳层,黄色 B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紫色 C液体分层,下层为水层,黄色 D液体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紫色 答案: D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
4、 方法正确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Fe(OH)3胶体和 FeCl3溶液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 BaSO4的 BaCO3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 CaCl2、 MgCl2等杂质 答案: A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CO32- + 2H+ = H2O +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 2Fe +6 H+ = 2Fe3+ +3H2 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 CO32- + 2H+ = H2O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 OH- =H2O 答案: A 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
5、无关的是 A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B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C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溶 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医学上,使用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 ”等治疗或诊断疾病 答案: C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 2mol/L的 NaCl溶液 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 NaCl质量分别是 A 950mL, 111.2g B 500mL, 117g C 1000mL, 117g D任意规格,111.2g 答案: C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过滤 蒸发 溶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D 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最好采用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云南省 蒙自县 高级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