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伽利略曾说过: “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他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斜面的倾角为 ,长度为 L,小球在斜面上由静止下滑,由可知选项 A错误;由 可知选项 B正确;
2、由 可知,故选项 C错误;由 可知 ,故选项 D错误 考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 ( 1)( 6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正向传播,波传到 x=1m的 P点时, P点开始向下振动,此时为计时起点,已知在 t=0.4s时 PM间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此时 x=4m的 M点正好在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点的振动周期为 0.4s B P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C当 M点开始振动时, P点正好在波峰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 10m/s E从计时开始的 0.4s内, 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30cm 答案:( 1) ACD 试题分析:波刚传到 P点时,质点开始向下振动,说明质点的起振方
3、向向下,故选项 B错误;在 t=0.4s时 PM间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此时质点 P向下振动,说明周期 ,故选项 A正确;此时 x=4m的 M点正好在波谷,说明质点M 已振动四分之一周期;由题意知波长为 ,从 P 点传到 M 点需要 0.3s,所以 M点刚开始振动时,质点 P已振动四分之三周期,位于波峰,故选项 C正确;由 可知波速 ,故选项 D正确;从计时开始的 0.4s内, 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4个振幅,即 40cm,故选项 E错误 考点:波的图像;质点的振动 ( 1)( 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通过对 粒子的散射实验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
4、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 C查德威克用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 D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成因 E. 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答案:( 1) CDE 试题分析:卢瑟福通过对 粒子的散射实验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 A错误;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时作出量子假设,物质振子与辐射之间的能量交换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的能量为 hv; 1905年A.爱因斯坦进一步提出光波本身就不是连续的而具有粒子性,爱因斯坦称之为光量子,故选项 B错误;查德威克利用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故选项 C 正确;波尔的原子模型解释了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
5、释放的能量不同,从而放出不同频率的光子,故选项 D正确;人类建成的核电站主要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的能量,故选项 E正确 考点:物理学史的理解 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物块 A放在足够长的不带电的绝缘小车 B上,两者均保持静止,置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在 t 0时刻用水平恒力 F向左推小车 B.已知地面光滑, A、 B接触面粗糙, A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下列四图中关于 A、 B的 v-t图象及 A、 B之间摩擦力 Fft 图像大致正确的是 答案: AC 试题分析:在 t=t1之前物体 A与小车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M) a,所以小车与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6、对物块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即静摩擦力提供其加速度,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物块A所受洛伦兹力方向竖直向上 ,物块所受的洛伦兹力 逐渐增大,由于物体 A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所以 A与 B之间的压力减小,即它们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当两物体 A、 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能提供物块 A原来的加速度a时, A、 B发生相对滑动当物块 A与小车 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能提供物块 A原来的加速度 a时,物块与小车发生了相对滑动,此时物块 A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虽然小于刚才的静摩擦力,但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仍然向右,物块 A仍然加速运动,物块所受向上的洛伦兹力 qvB逐渐增大,由于物体 A竖直方向受力
7、平衡,物块 A与小车 B之间的压力减小,所以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也减小,即物块 A的加速度在减小,直到 t2时刻加速度减小到零,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速度 -时间图象中物块 A的斜率逐渐减小到零;当物块与小车发生了相对滑动,小车受到物块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一直减小,由于水平恒力 F是定值,所以小车受到向右的合力一直增大,即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在速度 -时间图象中,小车的图象斜率从 t1时刻开始增大,直到 t2时刻,两物体间无摩擦力时,小车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 F保持不变,即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 A C正确 BD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洛伦兹力;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将一物体以一 定的初
8、速度从某一高度处竖直上抛,一段时间后物体回到原出发点,已知空气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所用时间与下降过程所用时间相等 B上升过程所用时间小于下降过程所用时间 C上升和下降过程,小球的机械能都减少,且上升过程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下降过程 D在出发点,上升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小于下降时的瞬时功率 答案: BC 试题分析:空气阻力的大小 ,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大小为 ,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为 ,所以 ,物体减速上升过程可看作初速为零的加速下降过程,由 可知上升过程的 时间小于下降过程的时间,故选项 A错误 B正确;由于需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在同一位置的速度上升时大于下降时
9、的速度,即上升时的阻力大于下降时的阻力,所以上升过程中的阻力大于下降过程中阻力,即上升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故选项 C正确;因为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小于出发时的速度,所以上升时重力的功率大于下降时阻重力的功率,故选项 D错误 考点:匀变速运动规律;功能关系;功率 图甲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n1:n2=5:1,电阻 R=20, L1、 L2为规格相同的两 只小灯泡, S1为单刀双掷开关。原线圈接正弦交变电源,输入电压 u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S1接 1、 S2闭合,此时 L2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输入电压 u的
10、表达式 u=20 sin(50 t)V B只断开 S2后, L1、 L2均正常发光 C只断开 S2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减小 D若 S1换接到 2后, R消耗的电功率为 0.8W 答案: CD 试题分析:由乙图可知原线圈的输入电压的周期为 T=0.02s,所以,可知其表达式为 ,故选项 A错误;由题意可知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电压 ,由 可得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将 S1接 1、 S2闭合,此时 L2正常发光,所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4V,只断开 S2时,两个小灯泡串联,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选项 B 错误;只断开 S2时,副线圈电阻增大,其电流变小,由 可知原线圈电流减小,所以输入功率减小,故选项 C正
11、确;若 S1换接到 2后,电阻 R的功率,故选项 D正确 考点:交流电的表达式;理想变压器的规律 图为可测定比荷的某装置的简化示意图,在第一象限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B=2.010-3T,在 X轴上距坐标原点 L=0.50m的 P处为离子的入射 口,在 Y轴上安放接收器,现将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以v=3.5104m/s的速率从 P处射入磁场,若粒子在 y轴上距坐标原点 L=0.50m的M处被观测到,且运动轨迹半径恰好最小,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 m,电量为 q, 不计其重力。则上述粒子的比荷 ( C/kg) 是 A B 4.9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粒子在磁场中的
12、运动半径为 r,画出粒子的轨迹图如图所示, 依题意 MP连线即为该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直径,由几何关系得,由洛伦兹力提供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得,联立解得: ,故选项 B正确 考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如图所示,图甲中 MN为足够大的不带电薄金属板,在金属板的右侧,距离为 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电荷量为 +q的点电荷 O,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 P是金属板上的一点, P点与点电荷 O之间的距离为 r,几位同学想求出 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
13、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均为 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2d,虚线是两点电 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对 P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和大小做出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方向沿 P点和点电荷的连线向左,大小为 B方向沿 P点和点电荷的连线向左, 大小为 C方向垂直于金属板向左,大小为 D方向垂直于金属板向左,大小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乙可知, P点的电场方向垂直于金属板向左,设正负点电荷与 P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所以 P点的场强为,故选项 C正确 考点: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场强的合成 设想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有一垂直于地面延伸到太空的轻质电梯,电梯顶端可超 过地球
14、的同步卫星高度 R(从地心算起)延伸到太空深处,这种所谓的太空电梯可用于低成本地发射绕地人造卫星。假设某物体 A乘坐太空电梯到达了图示的 B位置并停在此处,与同高度运行的卫星 C比较 A A与 C运行的速度相同 B A的速度大于 C的速度 C A的速度小于 C的速度 D因为不知道质量,故无法比较 A与C的速度大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 A坐电梯到达位置 B处,受万有引力和电梯的支持力,其合力小于万有引力,由 可知其速度小于同高度的卫星的速度,故选项 C正确 考点: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为一水平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图中虚线为 电场中的一条直线,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一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陕西省 五校高三 第三次 模拟 理科 综合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