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概念是由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 B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推翻了绵延几千年的、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 ”的论断 C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 答案: AB 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 C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值,所以 D错误。 考点: 本题考
2、查了有关物理学史问题 质量为 0.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它的两个正交分速度图线分别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最初 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8 m B 5 s末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3 m/s2 C从开始至 6 s末物体先做曲线运动后做直线运动 D从开始至 6 s末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总功为 - 2 J 答案: AC 试题分析:由速度 -时间图像,知最初 4秒物体沿 x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分位移 ,沿 y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分位移 ,根据运动的合成,得最初 4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最初 4秒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 A 正确; 4 6s,物体沿 x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沿 y
3、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合加速度的大小 ,故 B错; 时刻,合速度与 x方向夹角正切值为 ,合加速度与 x负方向夹角正切值为 ,因此合速度与合加速度方向相反, 4 6s,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C正确;由动能定理,可知从开始至 6 s末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总功为 -0.4J。 考点: 本题考查速度 -时间图像和曲线运功有关知识。 质量 为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下落的加速度为 ,在物体下落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B物体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D物体动能增加了 答案: BD 试题分析: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 ,知
4、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故 A错;由牛顿第二定律,空气阻力的大小 ,则物体克服空气阻力做功 ,故 B正确;由功能关系,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物体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故 C错;由动能定理,得物体动能增加了 ,故 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功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功能关系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的 A、 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 的恒力 F竖直向上拉 B,当上升距离为 h时 B与 A开始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与 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B B与 A刚分离时, A与 B的加速度相同 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D从开始运动到 B与 A刚分离的过程中, B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
5、减小 答案: BCD 试题分析:当 A和 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并保持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形变量 ;当 A和 B两物体一起上升时,把 A和 B两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 B物体进行隔离分析,得 ;当 A和 B开始分离时, ,解得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形变量 ;由题中条件,则 ,故 B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受力分析中整体法和隔离法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如图所示, A为 “静止 ”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 B为赤道上空的近地卫星, 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若它们的运动都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比较三个物体的运动
6、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者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A = B = C B三者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vA aB aC D三者的周期关系为 TB TC = TA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物体 A随地球自转, C为地球同步卫星, , ;根据 和 ,得 , ;根据 ,则,知 ;根据 ,则 ,知 ;根据,则 ,知 ;根据 ,则,得 ;故综合以上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如图所示,形状都为长方体的 A、 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 A、 B间接触面粗糙,它们以沿斜面向上的相同初速度冲上 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在 A、 B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
7、B物块受到沿接触面向上的摩擦力 B上升和下滑过程中, B物块始终不受摩擦力 C下滑过程中, A、 B两物块将发生相对滑动 D A、 B两物块上升至最高点时,它们均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升和下滑过程中,对物块 A和 B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 为光滑斜面的倾角;用隔离法对 A或 B进行受力分析,得物块 A和 B之间无摩擦力; A、 B两物块上升至最高点时,所受合力不为零,它们不处于平衡状态,故 B正确。 考点:考查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及牛顿第二定律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 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 AB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 A
8、点,另一端 B用轻绳悬挂一重为 G的物体,另一根轻绳系着 B端并绕过定滑轮 C,用力 F 拉绳,开始时 BAC 90,现使 BAC 缓慢变小,直到杆 AB接近竖直杆 AC。此过程中 A力 F大小不变 B力 F逐渐增大 C两段绳对轻杆 B端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不变 D两段绳对轻杆 B端的作用力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B端受沿轻绳 BC的拉力 F、沿竖直方向轻绳大小等于 G的拉力、沿轻杆 AB的支持力 三个力而平衡,三个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与几何相似, ,因 AB、 AC为定值,可知拉力 F逐渐减小,沿轻杆AB的支持力 的大小不变,两段绳对轻杆 B端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不变,故C正确
9、。 考点:本题考查力的合成知识和利用法来解决此类平衡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政府一再挑衅,并于去年九月发起购岛闹剧。对此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上下共同掀起保钓高潮。中国人民解放军做为坚强后盾更是频频亮剑,一批批重量级装备纷纷闪亮出场。国产最先进武装直升机武直 10( WZ10 )已经进行多次试飞,右下图为一架WZ10 在钓鱼岛海域用 “拖曳扫雷具 ”进行近岛扫除水雷演习模拟图。拖曳型扫雷具质量为 m,由于近岛海水的流动对扫雷具产生水平方向的冲击力,使轻质软绳偏离竖直方向,当直升机相对地面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成 角,已知扫雷具所受的浮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Z
10、10 受重力、软绳的拉力、空气的阻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B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C扫雷具受到的浮力大小一定等于 mg D扫雷具受到海水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小于绳子的拉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WZ10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沿软绳方向的拉力 、空气的浮力 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故 A错;对扫雷具进行受力分析,沿软绳方向的拉力 、竖直向下的重力 、海水竖直向上的浮力 及海水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力 ,有平衡条件知, 和 ,故B、 C错, 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热点问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三个共点力的平衡及会用正交分解的方法处理平衡问题。 一物体自 t =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
11、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 0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40m B在 06 s内,物体离出 发点最远为 30m C在 0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6.67 m/s D在 4 s 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5m/s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体的 图像,可知物体在 06s内通过的路程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 ;物体物体在 06s内离出发点最远的距离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即;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物体在 06s内的平均速度,物体在 46s内的平均速度 ,所以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图像在解题中的应用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超重状态
12、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下 B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一定是在向下加速运动 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内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物体超重时,所受重力增加了;物体失重时,所受重力减小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悬挂物的拉力 )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即做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运动;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即做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运动;物体在超重和失重过程中 所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内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完全提
13、供其所需要的向心力,所以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关超重和失重以及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知识。 实验题 (8分 )如图所示为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 ”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 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 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A后边连接着纸带,纸带可由接了 50 HZ交流电源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迹。小车(含小车上放的砝码)的质量为 m1,小桶(含桶内放的砝码)的质量为 m2。 ( 1)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为了便于分析,应作 图像 D本实验 m2应远大于 m1 (
14、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只是把长木板放于水平面上便进行实验,他测量得到的 a-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 (选填 “甲 ”、“乙 ”、 “丙 ”) ( 3)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 1) C( 3分) ( 2)丙 ( 2分) ( 3) 0.50 ( 3分) 试题分项:( 1)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重新平衡摩擦力;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在本实验中 m2应远小于 m1,钩码的重力大小才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力;小车的
15、加速度 a与小车的质量 m是成反比的关系,因此 a-m图像是一条双曲线,作出 a-m图像,不易判断加速度跟质量的反比关系,而作出图像则容易加速度跟质量的反比关系,故 C正确。 ( 2)由于长木板与水平面之间有摩擦力,施加较小拉力后,还不能克服它们之间的摩擦力 ,而得出图像丙。 ( 3)由纸带信息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两相邻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 ,得 。 考点:本题考查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中注意相关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处理。 填空题 如图甲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
16、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立即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1)若图乙中示波器显示屏上横向的每小格对应的时间为 1.0010-2s(即乙图中 t轴每 大格表示 5.0010-2s),则圆盘的转速为 _r/s。 (保留 3位有效数字 )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 11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 _cm。(保留 3位有效数字 ) 答案:( 1) (1) 4.55 (3分 ) (2)1.57cm (3分 ) 试题分项:( 1)由乙图可知,圆盘转动的周期,根据转速、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和,得到 ,代入数据, 。 ( 2)由乙图可知,反光涂层经过接收器的时间 ,根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武汉市 武昌 区高二 下学 期期 调研 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