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只在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D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位置有关,也与物体是否运动及怎样运动有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重力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故选 C 考点:重力和重心 点评:容易题。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重力的大小一般发生改变;而在同一位置,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变,
2、与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如图,一物体从 O 点静止开始沿 O x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经过 AB、BC、 CD段所用时间相同,且 AB 2m, BC=4m, CD=6m,则 OA的距离是( ) A 0.25m B 0 50m C 1.00m D 1.25m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 可知 , ,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 故选 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点评:难题。在运用公式时,要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公式,这样能使问题简单化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
3、有两块质量分别为 m1和 m2的木块 1和 2,中间用一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 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种状态弹簧被拉长,以 1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则有,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故选 D 考点:胡克定律的应用 点评:容易题。研究对象的选取对解题难度有很大的影响。 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一起拉船前进,两个大人的作用力如图所示,为了使船在河中间行驶,小孩施加的最小力为( ) A 30N B 40N C 50N D 70N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保证船
4、在河中行驶,沿垂直河岸方向的各个力的分量的矢量和为零即 ,解得 ,当 时有最小值,即 故选 D 考点:求力的最小值问题 点评:中等难度。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明确题目中的物理量是在什么条件下取极值,或在出现极值时有何物理特征,根据这些条件或特征去寻找极值 两辆游戏赛车 a、 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t 0时两车都在同一位置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v-t图如下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追匀速运动的赛车,一定能追上;正确 B、两个赛车均匀速度,速度小的永远追不上速度大的;错误
5、C、匀加速的追匀减速的一定能追上; 正确 D、在 12.5s前如果 a能追上 b则能相遇,如果追不上则永远追不上。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赛车的位移, 1.25s时, b车的位移 , a车的位移, ,追不上;错误 故选 AC 考点:追及问题 点评:中等难度。追及问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速度大者减速 (如匀减速直线运动 )追速度小者 (如匀速运动 )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且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若两者位移相等,且两者速度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 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
6、两者间距离有一个极大值第二类:速度小者加速 (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追速度大者 (如匀速运动 )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若两者位移相等则追上 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汽车以 20m/s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前面有障碍,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从刹车开始在 5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 A 37.5 m B 40m C 162.5 m D 97.5m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可知,汽车 4s就停下, 5s时汽车已经停下了,。 故选 B 考点:刹车问题 点评:中等难度。刹车问题是运动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时碰到的
7、具体情况,在解答刹车等减速运动问题时,学生往往不加分析直接套用公式,从而造成错解,要正确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判断出物体究竟用多长时间,然后才能根据相应的时间带入合适的公式求解。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 P连接, P与固定挡板 MN 接触,且 P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 P受力的个数可能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 AC 试题分析:接触面如果没有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 P 与固定挡板也没有压力,此时只受重力和弹簧弹力;如果有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 P与固定挡板一定有弹力,此时受 4个力。 故选 AC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中等难度。分析
8、受力是不但要找施力物体,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如图所示,物体用轻绳通过轻小且不计摩擦力的滑轮悬挂起来,物体静止。现将 B点稍向右移一点,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较 A绳子拉力变大 B绳子拉力变小 C两侧绳子对滑轮的合力变大 D两侧绳子对滑轮的合力变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 B点稍向右移一点,两绳子夹角变大,两绳子合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合力不变,分力夹角变大,分力变大 . 故选 A 考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点评:容易题。两等大分力夹角变大,如果合力不变,分力则增大。 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 1、 2s为第 I段,第 3、 4s为第 II段,第5s为第 III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 A第 1s内与第 5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 1s的加速度大于第 5s的加速度 C第 I段与第 III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D第 I段与第 III段的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整个过程 中速度都在时间轴上方,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均相同;错误 B、第 1s的加速度 ,第 5s的加速度 ;错误 C、第 I段平均速度 ,第 III段平均速度 ;正确 D、第 I段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第 III段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反;错误 故选 C 考点:速度图像 点评:容易题。速度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也不能把它和位移图象混淆,图线在正半轴,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小,方向均相同,图
10、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面积表示位移。 在成都二十中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 6s末的速度为 9.5 m/s, 12.5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9.8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9.5 m/s B 9.8 m/s C 10. m/s D 8.0m/s 答案: D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 故选 D 考点:平均速度 点评:容易题。注意不要受到题目中的其它瞬时速度的干扰。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它们之间一定有弹力 B物体对桌面的弹力是由于重力所引起的 C物体对桌面的弹力是由于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成都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理科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