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它泥沙俱下的另一 面。每天,数不清的资讯都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其中 鱼龙混杂 ,真伪难辨,充斥着大量有意或者无意的谣言。 B大约在 1921年,这伙土匪遭到直系军阀的围剿,孙美珠被捕后被砍头示众,孙美瑶一怒之下决定要 反戈一击 ,报仇雪恨。 C他在晚会上 出神入化 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D十年,由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 吉光片羽 ;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
2、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项,鱼龙混杂,是指真假难辨,此处不合语境; B项,反戈一击,指比喻掉转方向 ;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此处不合语境; 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感情的人怎能抗拒感情?有回忆的人怎能抗拒回忆? 。 人类和个
3、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 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活动。 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 没有这种活动的人,甚至无法欣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更谈不上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5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注意从句与句之间逻辑关联角度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尾随 SARS的不期而至,也许能够促使人类学会怀疑在
4、对技术理性近乎迷信之下心安理得的生活和对自然的掌控程度。 B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使我们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局限。 C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欣说,虽然中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涉及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比较零散,难以形成严密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网。 D这位院士诚恳的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
5、,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 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项,成分残缺,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去掉 “随着 ”。 C项,语序不当,将 “虽然 ”放在 “中国现有的一些法律 ”之后。 D项, “夺得 ”与 “科学高峰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宫斗剧 ”的文
6、化本质 顾名思义, “宫斗剧 ”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 “斗 ”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 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
7、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 “斗争 ”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 “以恶制恶 ”的套路。 从本质上看, “宫斗剧 ”属于娱乐至上的 “戏说历史 ”,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事实上, “宫斗剧 ”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 “宫斗剧 ”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为代表的
8、 “帝王系列 ”,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 “戏说系列 ”,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 “明君清官侠客梦 ”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 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 “宫斗剧 ”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
9、的 “隐忍 ”与 “奉献 ”,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 “高明 ”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 “宫斗 ”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 “心灵鸡汤 ”和人生教科书了。 【小题 1】下列对于 “宫斗剧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斗剧 ”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 “斗 ”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 B “宫斗剧 ”是
10、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 C “宫斗剧 ”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 然是不堪一击的。 D “宫斗剧 ”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 【小题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宫斗剧 ”属于 “戏说历史 ”,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 B “宫斗剧 ”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
11、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C “帝王系列 ”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 ,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 D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份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 “宫斗剧 ”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 B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
12、妃的 “隐忍 ”与 “奉献 ”,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 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C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 “宫斗剧 ”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 D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与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 ”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 “心灵鸡汤 ”和人生教科书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
13、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原文是说“宫斗剧 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 ”,这里, “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 ”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 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D 项,“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原文没有涉及。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
14、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B 项,原文是说 “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 “隐忍 ”与 “奉献 ”,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孤傲 ”俞平伯 俞平伯 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 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 “新红学 ”的开拓者之一。 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 1917年,俞
15、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20世纪 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 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 “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 1956年 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
16、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 “北京昆曲研习社 ”。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 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 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 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 1958年 10月 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 1959年 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
17、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 “身 体好吗? ”答: “嗯。 ”高官说: “我们走了。 ”答: “嗯。 ”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文革 ”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 “牛棚 ”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 “牛棚 ”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从 “牛棚 ”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费。 1971年 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
18、五七干校回到北京。 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 :“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 ”来人都很惊愕,说 :“没有利息。 ”俞先生说 :“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 ”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俞先生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 ,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 ”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 2012年 1期)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 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19、 )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 B “北京昆曲研习社 ”成立于 1956年 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C俞先生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 ,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 ”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 D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 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E “文革 ”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
20、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了。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 “牛棚 ”学习班。 【小题 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请联系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 由。( 8分) 答案:【小题 1】 B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A、 D不给分。 【小题 2】 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 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 “与他的爱情相关
21、”给 1分); 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每点 2分) 【小题 3】 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昆曲的喜爱; 通过这些事情突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与下文俞平伯耿介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 【小题 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 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牡丹 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的特点; 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格特征; 从受到批斗上看,在 “牛棚 ”里依然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特点。 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理由要点: 在牡丹亭演
22、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主动和领导打招呼; 对于高官的问话不能有礼貌的回答; 对于送工资的人,不说感谢,反而刁难。 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 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 A项应该是 “新红学开拓者之一 ”; D项原因解说错误。 C项 “贪腐黑暗 ”说得有点重。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
23、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可从第三段 “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 ”、 “俞平伯一生爱好 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 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 ”、 “文革 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 牛棚 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 牛棚 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等
24、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从文中的叙写 “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 ”、 “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 ”、 “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 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等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