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3分) “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 ”,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 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 “动于衷 ”,才能 ,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 “形之于外 ”。 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 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 读春秋,宝相庄严, 。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
2、色 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 “绘声绘色 ”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 “惟妙惟肖 ”指 “描写 ”“模仿 ”得美妙逼真 ; “栩栩如生 ”强调描述对象不 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
3、 “四大 ”,而是 “五大 ”。此 “五大 ”者何 即 “四大 ”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 。 。 。 。 。 。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这是很 “唯物 ”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 ,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这就又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
4、,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 总括论点, 从汉字本身及以汉字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具体分层论述, 从哲学层面肯定自己论断的正确性。利用指代语言可判断 在一起; 中心话题都是 “汉字 ”可判断其在一起;由 句中的“这 ”“又决定了 ”脉络语可初步判断 在一起, 中汉字的 “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 ”和 中 “书卷、 本册、
5、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 ”有决定关系,可判定 在一起;又 有明显的总括意味,并且主语是 “这 ”,所以只能放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 6级,安徽和 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B今年 “双十一 ”,淘宝 24小时便创造出 350多亿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 “双十一 ”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C嫦娥三号探测器 12月 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
6、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 组成,其中 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 D有人批评 “汉字听写大会 ”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 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 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A项 “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有歧义; 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 “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节 ”; 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 “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
7、分 ”或 “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审美 “关系在先 ”及其自由性 朱立元 审美 “关系在先 ”的思想,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是,依照马克思 “人就是人的世界 ”的存在论命题,人与世界源初是一体的,而不是现成的主体、现成的客体二分的。因此,在逻辑上,审美关系(活动)之外或者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也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活动),即使是最富于创意的艺术家和最富有经验的鉴赏家,也算不得审美主体;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作
8、品和最优雅的田园山水,也不是什么审美客体。人能否成为审美主体,世界能否成为审美客体,都取决于审美关系是否生成。审美主客体是在审美关系(活动 )的状态中生成和存在的。根据之二是,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逻辑确定者。例如我们只能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状态中,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定为审美客体。可见,人之所以被称为审美主体,世界之所以被称为审美客体,其根本前提在于二者已经处在审美关系中了。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永远是审美关系发生的独一无二的根基。 但是,人并非每时每刻都处在审美状态,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
9、审美对象(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每时每刻都呈现为审美 关系。世间不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审美关系,只存在特定条件、情境、机缘下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根据 “关系在先 ”的原则,任何从生生不息的生成之流中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是抽象的、无根的,也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同样,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也都是随着审美关系的生成而生成,而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林黛玉听到女子们歌唱牡丹亭中的唱词,最初还处于非审美状态,还不是审美主体,因为它并没有成为她的审美对象;之后,才逐步形成了审美关系而不能自已,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精 神性的自由关系。审美主体不追
10、求对象的功利的满足,在外不受他物的束缚,在内不受欲望的限制,完全由自己做主。自由又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感性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感性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展开自己的心灵形式。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 (选自论审美关系及其生成性,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于 “审美关系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审美,关系在先,即审美活动之外或者之前,既没有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的存在,也不 会有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的存在。 B人与世界的 关系并非呈现为静止的固定的审美状态,而是在特定的条件、情境、机缘当下才会生成 显现出一种审美关系。 C任何审美关系,
11、只存在于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中。审美关系发生的唯一根基永远是人生活在世上, 人的生存的实践。 D审美关系生成,人才成为审美主体,世界才成为审美客体,即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只有在审美关 系中才能生成和存在。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精神性自由关系,始终关注对象的感性意义形象,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联想,在外不会受到他物的束 缚。 B审美 “关系在先 ”并有自由,任何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抽象无根,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 C由牡丹亭中的几句唱词引发了林黛玉复杂而细微的情感过程,是因为她形成了审美关系并获得了 独特的审美体验。
12、 D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审美对象,世间上任何审美关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既然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艺术家和鉴赏家,算不得审美主体,那么其艺术作品和田园山水,也 就不会是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 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可见,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和审美 客体的逻辑确定者。 C只有在那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审美关系中,我们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 定为审美客体。 D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可见,审美关系,也就是审美活动是 很难建立和发生的。 答案:【小题
13、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概念 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 ,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分析可知, B理解错误,该项表述中心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强调 “人与世界不一定产生审美关系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
14、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筛选并整合信息 ”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 、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分析可知, A与原文不符。根据文意,缺少 “环绕这一感性意义形象 ”这个 “自由想象和联想 ”的前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15、试题分析: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 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概括 ”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 “分析 ”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本题可以运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把原文内容与选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分析可知, D根据原文, “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 ”强调的审美关系生成的条件或前提,和 “审美活动很难建立和发生 ”没有必然的联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 析综合 C。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郑哲敏院士: “给力 ”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孙自法 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倾尽全力的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两院 ”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 “给力 ”祖国,祖国给予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殊荣。 1943年,郑哲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 1946年,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回到北京清华园。同年,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他的课上,大四的郑哲敏首次 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钱伟长严密而生动的理论分析引起了郑哲敏的极
17、大兴趣。 1947年毕业后,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多年后,郑哲敏回忆,钱伟长重视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对自己影响很大,使他确定研究力学的道路。 1948年 4月,在钱伟长等人推荐下,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郑哲敏深受钱学森所代表的近代应用力学学派影响:着眼实际问题,强调严格推理、表述清晰、创新理论,开辟新的技术和工业。 1955年,郑哲敏与钱学森师生俩相继回国。郑 哲敏回国前夕,钱学森特地跟他谈心: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1956年 1月,钱学森回国后,创建中科院力学所,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
18、组组长。在钱学森指导下,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 1984年 2月,郑哲敏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郑哲敏最早期科研生涯主要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曾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郑哲敏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于很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拉开 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 郑哲敏在爆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一是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二是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崭新的力学基础;三是开辟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并发展
19、水下爆炸及其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核心难题。 郑哲敏还通过对 “瓦斯突出 ”的机理研究,认为 “瓦斯突出 ”的动力来源于煤层瓦斯中含有的机械能。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郑哲敏参与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学学科及相关科学规划。他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 在材料力学研究中,郑哲敏提出的硬度表征标度理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被广泛引用,还以他与合作者的姓氏命名为 C-C方法。引领中国力学发展的郑哲敏为促进中国力学界与国际力学
20、界的交融、提升中国力学国际地位等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郑哲敏认为,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科研需要耐心。现在,一 些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成果。有的人急于要实效;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 ” 在郑哲敏眼里,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就是古希腊时代传承下来的 “自由探索 ”的精神。纵观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自由探索 ”精神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中国科学创新不足的核心问题。要真正激活科技界的创造力, “自由探索 ”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精神,
21、也应成为一种人生目标。 郑哲敏指出,中国当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压力很大,各种评奖评审、项目申请等,“把人搞得很浮躁,东迎西迎,像 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年轻人急功近利,必然影响到他们从事科研的决心。他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把他们从浮躁的 “包围圈 ”中解放出来。 已 89岁高龄的郑哲敏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近年来,他将研究重心转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安全性等方面,带领相关研究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作贡献,并指导有关课题组继续进行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 (选自中国新闻网 2013年 1月 18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22、( )( ) A师从钱伟长、钱学森,郑哲敏与力学结 缘,国家的需要以及个人主观的觉悟和努力,使郑哲敏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力学研究中。 B 1955年,钱学森与郑哲敏师生俩冲破美国的阻挠相继回国,并且郑哲敏回国源于钱学森的鼓励,他们同国后都投入到祖国力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中。 C郑哲敏早期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才开始爆炸力学研究。 D郑哲敏认为制约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在于学术界浮躁的风气,主张科研需要耐心,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不要急于求成。 E本文通过描写郑哲敏的语言、动作,勾勒 了一位成果颇丰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
23、位科学家的风范,给人以启迪。 【小题 2】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3】请简要概括郑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 6分) 【小题 4】郑哲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有人认为是始终 保持科研的热情和秉承 “自由探索 ”的精神,你的看法呢?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小题 1】 A( 3分) C( 2分) D( 1分) 【小题 2】 第一段概括了郑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和获得的荣誉,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誉和敬佩之情; 总领下文,重点突出郑哲敏在爆炸力学奠基和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方面的贡献; 照应标题,点出题目的双关意义,郑哲敏在力学研
24、究上的确 “给力 ”。(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3】 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爆炸筑堤、水下爆炸、 “瓦斯突出 ”的机理等爆炸力学应用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参与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学学科及相关科学规划;在材料 力学研究中,郑哲敏提出来硬度表征标度理论;促进中国力学界与国际力学界的交融。(每点 3分,要有概括及适当具体的分析;只分析不概括最多 4分) 【小题 4】观点一:郑哲敏有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 留学美国,学成归国,跟随导师钱学森大力发展中国力学,为中国力学的发展做出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河北省 正定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五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