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终极预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终极预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终极预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终极预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影视明星杨幂、刘恺威结束了多年的爱情长跑,于 1月份在巴厘岛完婚。两人感情很好, 间不容发 ,非常亲密。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正好可以 择善而从 。 C楼市 “拐 ”与 “不拐 ”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 坐而论道 更有意义。 D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 ,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 气宇轩昂 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
2、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C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A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密或精确。也比喻时间紧迫,情势危急。不能用来形容夫妻感情亲密; B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 制度加以实行; D“气宇轩昂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这里用错了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 简练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第一句介绍马远
4、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 。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 。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 “空白 ”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B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理论一样,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5、义理论。 C当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 “断念歌 ”,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陈词滥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 D当年极为畅销的一本书墨迹的作者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轨迹写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
6、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搭配不当, “无论 ”表条件,和具有转折关系的第二个分句搭配不当,而且 “无论 ”和 “都 ”在第一个分句内部搭配不当。 C,缺少主语,另外 “听到 舞蹈 ”搭配不当, D,句式杂糅,要么说 “墨迹的作者是 曾子墨 ”,要么说 “墨迹是 曾子墨 写的。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大都记不起 2到 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 “
7、幼年记忆缺失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 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 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 “齿状回 ”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 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
8、座桥,来自周 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 豪的观点是, “幼年记忆缺失 ”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 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 “我 ”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 “固定 ”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 海恩是研究 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
9、请一些 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 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 “往事 ”。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 “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 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 母亲使用了 “详尽 ”的描述和 “重复 ”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 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 “详
10、尽 ”和 “重复 ”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 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 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 ”,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
11、,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 选编自百科知识 2012年第 10期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 “幼年记忆缺失 ”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幼年 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B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 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 C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 “幼年记忆缺失 ”是因为人在
12、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 “固定 ”下来。 D新西兰科学家哈琳 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还是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地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地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 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齿状回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并经海马体巩固和强化转换成长期记忆。 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地
13、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对 “幼年记忆缺失 ”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 B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 C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 D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其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
14、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 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中, B项,4-5岁成熟的是齿状回,而非海马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D选项说 “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发生 ”是不对的,影响孩子记忆有很多因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15、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需要注意结合原文内容, C项叙说中,与原文内容不一致,还 “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 ”才能唤醒。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2010年, 95岁的漫画家华君武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 245幅漫画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1930年,华君武在浙江省立一中上学,他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校刊上发表,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块大洋的稿酬。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锲而不舍地创作漫画和投稿。 1931年, 16岁的华君武来到大上海在一家银行作小职员,用
16、业余时间画漫画。当时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前辈齐聚上海办杂志。华君武自知资历太浅,就想了一个办法:画当时没人画的人物众多的漫画 大画。这方法使他一举有名,后来上海漫画界都知道,有一个 “画大场面的华君武 ”。这个时期的华君武主要画市井俗态,叶浅予看到报纸上一幅华君武讽刺黄包车夫的漫画,就主动 找到他说,你以后不要画这样的画了。华君武很快明白,身处随处是丑恶与欺压的上海,自己不该对普通劳动者如此不宽容。 1936年,华君武读了西行漫记,他非常向往书中的那个世界。两年后,他瞒着母亲,怀揣友人赞助的路费,只身艰难跋涉了三个月到达陕北。 “那个时期大家都很年轻,有人吃不了那个苦就走了,但我一点都没有动摇
17、过。我觉得延安虽然很艰苦,但很好,没有什么应酬,连名片都没有。 ”华君武说, “人应该在那样的环境中生长。 ” 延安的漫画家们办墙报做宣传工作,有年画、连环画、木刻、版画等等,可老百姓一看到华君武的画,掉头就 走了。华君武受了些刺激,开始把笔触对准延安的人和事。 1942年,华君武与另外两人一起举办了漫画展,延安文人纷纷来参观,因为人多拥挤,把门都挤坏了。画展中最受关注的是 60幅讽刺漫画,如准时到会的人中,一个抽着烟的干部蹲在广场上等候开会,周围只有乌鸦在觅食,漫画讽刺了开会的人经常迟到。 抗日宣传画是华君武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有批判意大利法西斯践踏他国领土的一只魔怪的脚、讽刺汪伪政权谄
18、媚日寇的肉骨头引狗等。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调任东北日报主编,他最著名的 “蒋介石肖像 ”磨好刀再杀 惹怒了国民党当局,他因此被哈尔滨国民党特务组织以 “侮蔑领袖 ”的罪名列入暗杀名单。 1953年,华君武找到了今后创作的方向 内部讽刺画,并在光明日报开辟的社会生活漫画专栏里每周发表一幅讽刺漫画。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创作内部讽刺画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人说: “现在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你就不能画点歌颂的? ”但华君武认为,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 “我没那个本事 ”,他只好暂停了漫画专栏的创作。没多久,光明日报社长穆欣找到他,希望他继续画。华君武
19、说,你要敢登我就敢画;穆欣回 道,你要敢画我就敢登。就这样,专栏没有停掉。 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判杜甫的兵车行不分正义和非正义。华君武画了杜甫检讨,批评学术界不顾历史事实、上纲上线的现象。画中的杜甫愁眉苦脸写检讨,面前的纸上写着 “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 ”。 “文革 ”开始后,华君武首当其冲成为批判对象, “文革 ”十年,他没创作一幅漫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君武开始在全国举办漫画展。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字样 “大愚若智 ”的图章,还在每次画展的前言中都写: “在政治运动中,我也画了一些同志的漫画,在此我谨向他们致歉。 ”他晚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主席时有一张名片,名片居中是他手写竖排的
20、“华君武 ”三个字,左下角是电话号码,无头衔,无装饰。 相关链接 漫画主要是批评的艺术,不懂就没有发言权。(华君武漫画展前言) 我都是针砭时弊的,我没有画那个休闲漫画,我不画。(华君武自传漫画一生) 但凡他听见大到国际社会、小至街头巷尾发生什么事,他的讽刺漫画就会很快见诸报端,并且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70 多年来一直如此;他从不 “见异思迁 ”,也不怕自己挫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爱漫画,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 (南方日报 2010年 6月 14日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华君武上中学时就凭借自己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得到了稿酬
21、,这与他为漫画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有关。 B上海时期的华君武曾用漫画讽刺黄包车夫,但叶浅予主动和严正的提醒,使他明白了 “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 ”的道理。 C西行漫记中描绘的延安生活,让年轻的华君武非常向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投身于 “那样的环境中 ”了。 D当华君武把漫画创作的笔触对准了延安的人和事后,他在三人画展中的 60幅讽刺画备受延安 文人关注。 E光明日报社会生活漫画专栏得以延续,是华君武和穆欣共同坚持真理的结果,表明当时的华君武并没有放弃针砭时弊的创作方向。 【小题 2】传记以华君武的遗愿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小题 3】作为漫画家,华君武
22、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各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为什么华君武的讽刺漫画 “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E项 3分, C项 2分, D项 1分。 【小题 2】 表现出华君武对漫画事业的关心、热爱和无私奉献。 蕴含作者对华君武艺术成就以及崇高人格的敬佩与赞美。 以倒叙的方式引出下文对传主生平经历的追述。(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在上海时,画人物众多的大画; 到延安后,画针对延安人和事的讽刺漫画; 抗战时期,画批判、讽刺法西斯和卖国贼的抗日宣传画; 新中国成立后,画针砭时弊的内部讽刺画。(答对
23、3点,即可得 6分) 【小题 4】 始终立足社会现实,讽刺漫画针砭时弊,及时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始终勇敢的坚持漫画是批评的艺术,讽刺漫画传达出作者本人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既善于自我反思,又能及时接受前辈教导,讽刺漫画传达出他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思考与探索; 从根本上讲,他的讽刺漫画是他爱国和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的真实流露。 (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两点给 5分,答出三点给 8分。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准确的程度,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黑龙江省 师大附中 终极 预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