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省宁化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 不正确 的两项是( 5分) A宗教法庭审判爱斯梅拉达,认为她是女巫,驱使黑衣魔鬼刺伤了克洛德,并把她驯养的小山羊作为 “证人 ”。当小山羊用蹄子把字母排成 “克洛德 ”时,更让人确信是巫术害了克洛德。爱斯梅拉达被屈打成招,法庭判处她绞刑。(巴黎圣母院) B女修士居第尔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但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看管时,居第尔发现自己和爱斯梅拉达各自保留的一只小而精巧的鞋竟是一对,她终于明白爱斯梅拉达是自己 15年前丢失的女儿,分别多年的母女才由此相认。(巴黎圣母院) C一天,觉新告
2、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感觉在思想上跟他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家) D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 事。觉民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甚至离家出走。高老太爷临终前只好答应取消婚约。(家) E、听到 “血光之灾 ”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慧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认为 “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 ”,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家) 答案: AE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
3、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A三处均将 “弗比斯 ”误为 “克洛德 ”;E 瑞珏感到无限悲伤,但并没有拒绝到城外分娩;对长辈还有所期待的是觉民;态度坚决的是觉慧。所以选 AE。 考点:识记文 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 最恰当 的一组是( 3分)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 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 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 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 A显露饱受批评推介 B暴露饱受诟病推介 C显露饱受诟病推选 D暴露饱
4、受批评推选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可用排除法。暴露是指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显露是指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从语句的具体意境可知,应用有矛盾问题之意的暴露;故排除 AC;饱受诟病是指遭受非议,被挑出来很多毛病,多指事件;饱受批评的对象多指人。所以正确选项是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 ,就是 “缺 ”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
5、的住所题作 “求阙斋 ”,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 ”有什么好呢? “阙 ”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 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 “常态 ”。 在中国的传统里, “天残地缺 ”或 “天聋地哑 ”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
6、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 ,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
7、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 从此 “地陷东南 ”,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 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 “天倾西北 ”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
8、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 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 “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9、!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 爱缺月吧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读者 2002年第 24期,略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散文以 “月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但由于始终紧扣 “月 ”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 B本文开篇写 “那解释使我着迷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一是为了设置悬念,别开生面,引人思考;二是为下文抒写对缺月的喜爱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C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生世
10、上其实也没 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 ”的道理。 D文章倒数第三段 “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 ”,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 “绿肥 ”,应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指的是 “海裳叶 ”。 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 “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这些句了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小题 2】第 5自然段中说: “我渐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作者 “渐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的原因或理由是什么。请分两点作答。( 4分) 【小题 3】请根
11、据文本,探析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这句话的涵义。 ( 6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1) “阙(缺) ”往往是事物的常态;( 2)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美丽 【小题 3】 (客观方面)残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 3分), (主观方面)这句话蕴含作者的复杂感情:有对缺月的喜爱,有对读者的期待(多点豁达,多点 理解),有对中国文化的反思( 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可用排除法。在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再做出判断。 A本文
12、的线索应是 “月缺 ”或 “天残地缺 ”; C主要是为了说明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的 ”道理 ” 。所以选 A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粗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如 “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 “常态 ”。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 ”等都表现出缺是一种常态;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表现了残缺往往有蕴含美丽。答题时,
13、只要从缺的常态和残缺的美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理解月圆月缺只是象征意义,在分析时,可以从这句话的本意和它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去分析。如从残缺的常态性,完美的相对性来分析它 的本意;从人生感悟、从文化反思等方面去分析 “豁达、理解 ”的重要性。答题时,也可以延伸到其它方面,只要有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
14、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东轩记 (宋)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 败 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 _ ,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 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
15、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 ,尚可自养,而不 害 于学,何 至困辱贫窭 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 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 ,惟其所遇,无
16、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即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独 幸 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 _:( chn)江边。 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 贫窭( j巨) :贫乏,贫穷 :仰慕,向往。 【小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败 刺史府门败:冲毁 B旦则复出 营 职营:料理 C而不 害 于 学害:害怕 D独 幸 岁月之久幸:希望 【小题 2】下列四组中,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
17、生中 “超然 ”情怀的一组是( 3分)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苏辙被贬筠州,尽管任盐酒税官,但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抑郁之情。 B文章叙述盐酒税官舍被冲毁、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18、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小题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 1)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3分) ( 2)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我一个人。(2)我已经因为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
19、法摆脱。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从原文上句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大意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官还可以养活自己,可知,害应为妨害的意思。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 题时间。 是对上司的请求, 是颜回的行为, 是循理求
20、道之后的士人之行为。所以选 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 “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 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可知,中无此信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注意这些关键词:适、罢去和委、谴、桎梏和势。省略句 “事委于一 ”。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
21、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杉树,一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和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酒税的以前共有 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
22、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私下感到奇怪,颜渊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居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渊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 门打更的小官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困窘贫穷如此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自由放任于道德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
23、,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读书人,当他尚不懂深刻的人生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 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 !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当然如果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却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大概是做不到的吧!像孔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省 宁化 中高 学期 阶段性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