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癯( q) 彩 笺 ( jin)推 搡 ( sng)果实 累累 ( li) B编 纂 (zun) 数 罟( c)木匣( xi)载歌载舞( zi) C 嫉 恨( j) 东 隅 (y)赡 养( shn) 伽 马射线( g) D鞭 笞 ( ch) 兑 现( du)江 渚 ( zh) 缄 口不语( jin)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推搡 sng果实累累 li B载歌载舞 zi C 嫉 恨 j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
2、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最后侩子手用脚去踏轮盘,轮盘转动起来,伽西莫多在他的绳绑中发抖,他奇丑的脸上忽然显出的蠢笨表情更加引起了群众一阵哄笑。 B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闭目不愿 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的歌声。 C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
3、世界的多彩光辉。 D设想一下,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向外突发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融合在一起,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震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何等情景呢?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刽 子手 B沉 湎 D 振 奋。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市金融行业高速成长,但拥有丰富经验的航运金融、物流
4、金融、离岸金融等紧缺专业人才却是 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因此我市亟需培养高层次金融人才。 B自从意识到自己的小说必须从对故乡的记忆中汲取营养后,莫言 的创作 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将童年记忆、民间文学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诡异而绚丽的艺术风格。 C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孙老师总是循循善诱, 不胜其烦 地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析犯错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从不呵斥挖苦。 D面对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有人认为电子图书将取代纸质图书,传统的印刷书籍将成为 明日黄花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明日黄花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使用正确。 A“百里挑一 ”形容十分出众
5、。这里望文生义。 B“一发而不可收拾 ”含贬义,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 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感情色彩误用。 C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应为 “不厌其烦 ”。 形近误用。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清理整
6、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B “微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醒目的文化标签,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形式不断涌现,我们也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一个 “微时代 ”。 C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 “中华赞 ”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的诗词。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针对 ”缺少宾语,在 “偏高 ”后加 “的状况 ”。 C不合逻辑,改 “戒烟 ”为 “吸烟 ”或去掉 “阻 ”。 D句式杂糅, “围绕 为主题 ”改为 “围绕 主题 ”或“以 为主题 ”。 病句题历来
7、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两个 “对于 ”说明了马克思逝世后受损失的对象, “不可估量 ”和 “空白 ”突出了他的逝世对人类的损失之大。) B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 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8、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此时的周朴园,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怀念死去的,而无法接受活着的侍萍。而侍萍一方面有对往事的怨恨,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地被周朴园三十年的纪念所打动,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 C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 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动人了。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 “好极了,好极了! ”(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民众为之欢呼,意味着善与爱可以唤醒人性中的良知,民众从观看行刑时的冷漠、咒骂到此时的欢呼,正说明了这一点。) D念去去、千里烟波,
9、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用了 “点染 ”手法, “点 ”为点出情感的内涵, “念去去 ”点明离别之情, “染 ”是用景物来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就是以景物进行渲染。)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 “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 ”有误。这道题出自 课文,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段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从所选取的文段出发,联系相关课文内容来思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对下列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
10、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品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诗。 “行 ”又叫 “歌行 ”,是格律诗的一种体裁。 B李白的蜀道难诗歌境界博大浩淼、瑰丽奇特,诗中感慨丰富,既有对山川险阻之叹,也有对人生充满险阻、功业坎坷难成之慨。 C词至李煜,境界始阔,开始摆脱 “风花雪月 ”的狭小局面,虞美人一词因抒发了李煜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而显得情感深沉。 D李清照的声声慢,沉哀入骨,尤其开篇的叠词曲折而有层次地抒写了内心的凄楚,由疑而信,由浅入深,细腻生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行 ”又叫 “歌行 ”,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
11、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渐行渐远的自行车 杨树荫 ( 1)清晨,太阳正在升起。 ( 2)整洁的街道,幽雅宁静。粗壮的梧桐树,枝叶茂密,偶尔一阵凉风,让人神清气爽。 ( 3)里弄,小巷,胡同口,一辆一辆的自行车,响着 清脆的铃声,鱼贯而出,在宽阔的大街上,汇聚成浩荡的车流,来来往往,时有分流,又不断地合流。 ( 4)城市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 5)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各处都能见到的城市图景。只是这
12、幅图景,已恍惚成了遥远的过去。如今的街道,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 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上海产的 “永久 ”牌、 “凤凰 ”牌自行车,天津产的 “飞鸽 ”牌自行车,轻盈简洁,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王国里的主力军,中国人踏着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 7)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中国竟有着长久不变的形态。首先 是价格不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凭票供应,到八九十年代的随处可买、随时能买,自行车的价格始终在 100 多元一辆,普通的工薪阶层买得起;其次,外形也不变,它的构造始终是一个车身、两只轮子, “操纵在两足之间 ”,只要凭着自己的力气,便能轮转车行。 ( 8)自行车
13、以自己的朴素、朴实,遍布城乡,中国人离不开自行车,自行车也一无所求地任人使用。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 9)自行车不疾不徐,正是其奥妙所在。疾者,即与凶险同行,一旦失控,便会头破血流;徐者,即无法行进,也会车弯人倒。不疾不徐,循势而进,这是自行 车的前进方式,其实也是做人的前进方式。世间之事,快不得,慢不得,不疾不徐之为上。 ( 10)自行车唯力而行,这又是其魅力所在。自行车的速度是人踩踏出来的,脚踏轮转,一分脚劲方有一分速度。人踏着车,争到了速度,却也造就了人的体能与毅力。物质社会,既要借助物质,又要唯力而行,尽力而为,此是人在物质世界的存亡之道。 ( 11)自行车谦卑处世,
14、这更是它的品德所在。它不横冲直撞,不强凶霸道;无论大路、小路、田间的路,只要有路,它都能依路而行;它卑微而立,在大千世界,只需微薄的一席之地;它供人役使,却无所索求;它给人方便, 却不污染人间;它简洁朴实,没有贫富的差距,让骑车人心态平和。 ( 12)自行车是人们漫长岁月的坚守者,艰难行程的助推器,它陪伴中国人缓慢却不停顿地从贫困通往富裕,直到汽车进入普通人家。而今,自行车竟然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渐渐地远去。 ( 13)中国人已经不会安于自行车的速度,也不看重自行车的价值。 汽车成为社会的新贵、新宠,铺天盖地,不可一世,并且很快取得了自行车从未享有过的地位:一条一条道路由它驰骋,一片一片空间由
15、它占有。飞驶而来、绝尘而去的汽车,根本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 ( 14)高速的公路,疾驰的汽车,凡是 路,都被汽车所占。汽车又堵住了路,路堵、车堵、人心也堵。一心求快的中国人又不安于汽车的速度,磁悬浮速度、高铁速度,接连问世,震撼人心。中国人只想快,甚至想飞腾起来,总想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 15)自行车,已然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它不断地被边缘、被贬值。一个视速度为强势的时代,自行车的命运可想而知。 ( 16)在技术进步的时代,我们不必为传统器具的衰落而悲哀,万物优胜劣汰,自有其客观的规律。与汽车相比,自行车的速度自然落后了许多。然而人世间,并非越快越好,倘若物质飞速地发展,而人的灵魂跟不上,
16、岂不险乎?倘若人的 灵魂、人的生命就得慢慢地行进,如此的快速,岂不悲乎? ( 17)其实,世上并非都在追求速度,丹麦、挪威诸国,人均收入和现代化水平都居世界之前,可谓十足的富裕国家,却照例是自行车不少于汽车,也不弱于汽车。宽广的大街上,有专设的通道让自行车自由而行,还有专门的交通法规保护自行车。人们依旧喜爱自行车,依旧每天踏着自行车上下班,包括部长、市长和白领阶层。自行车不仅让他们骑出了一个洁净的天地,也骑出了一个体魄强健的民族。 ( 18)然而,我们已经上了快速的轨道,人们崇尚快,追求快,一切都想快,再也慢不下 来了。 ( 19) 渐渐远去的自行车,留下的只是遥远的记忆。 (浙江日报 201
17、1年 12月 9日,有删改) 【小题 1】结合全文,说说( 1) ( 4)段对旧日清晨城市图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2】文章第 8段写到 “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请联系全文概括 “自行车文化 ”的主要内涵。( 4分) 【小题 3】赏析文章第 13段画线的句子。( 4分) 【小题 4】 “渐行渐远的自行车 ”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营造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清晨从容有序(或宁静祥和)的美好氛围( 1分);表达 了作 者对宁静生活的怀念( 1分);引出了下文对自行车的相关回忆( 1分)。 【小题 2】( 1)不疾不徐
18、、循势而进的前进方式;( 2)唯力而行、尽力而为的生存之道;( 3)谦卑处世的品德;( 4)执着坚守的信念(每点 1分) 【小题 3】运用拟人手法, “铺天盖地 ”、 “不可一世 ”、 “驰骋 ”、 “占有 ”等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汽车数量之多和汽车行驶在路上张扬、豪迈的情形( 2 分);“飞驶而来 ”“绝尘而去 ”等词写出了汽车行驶速度之快,与前面写自行车的相关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也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2分)。 【小题 4】示例一:自行车的发展 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自行车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被淘汰是自然规律;( 2分) 示例二:汽车的发展并非越快越好,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诸多问题,比如交通
19、混乱、环境恶化等,影响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精神态度、灵魂归依等等(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1) ( 4)属于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这类描写一般的作用为 给全篇奠定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 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引出下文。本题即可从这几方面入手,并结合本文前四段的具体内容进行思考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 8段 “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一句领起了下文,解答时我们就要向下文找答案:。第 9“自行车不疾不徐,正是其奥妙所在 ”,第 10段 “自行车唯力而行,这又是其魅力所在 ”,第
20、 11段 “自行车谦卑处世,这更是它的品德所在 ”,第 12段 “自行车是人们漫长岁月的坚守者 ”,找到这些信息,也就可以归纳出所要的答案: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这类题目一般可以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来鉴赏,汽车成为社会的“新贵 ”“不可一世 ”“取得了自行车从未享有过的地位 ”“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 ”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结构上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内容上看,写出了汽车的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气势之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21、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篇文章属于怀旧散文,这类散文所写之物往往是寄托了人们某种深厚情感的事物,对于这类事物的逝去,我们的感情往往是矛盾的,因此在答题时可以肯定自行车逝去的必然,也可以谈谈自行车留下 的必要,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论述,但一定要言之成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 15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 有事 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 过 与?夫颛臾,昔者先王 以 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浙江省 台州 中学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