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佣金( yng)采撷( ji)脚踝( hui)里应外合( yng) B尽管( jn)铁锹( qio)信笺( jin)踽踽独行( j) C土坯( p)柴扉( chi)埋怨( mi)大笔如椽( chun) D剽悍( pio) 生肖( xio)商埠( b)秩序井然( ch)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撷 xi, C埋 mn, D秩 zh。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陨落老俩口披沙拣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弊端霓虹灯头昏
2、脑涨言之无罪,闻者足戒 C诀窍订书机以身作则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D搏弈爆发力先发制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老两口;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D博弈。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致青春中,导演将青春的悸动与张扬、现实的无奈与苍凉,写成了一则青春物语,不止让观众陷入对青春的回忆,还掀起了向青春致敬的风潮。 B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句童谣带出家庭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父亲缺席,孩子和父亲相处的时间过少。其实,教育子女也是父亲不可推托的责任。 C对联这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样式自问世之日起,就
3、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青睐。 D他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一见车水马龙、大街小巷,就如同 “蚂蚁进磨盘 条条是道 ”,不由得心花怒放。 答案: C 试 题分析: C比喻事物的外形虽小,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A不止:( 1)继续不停( 2)表示超出某个数目和范围;应改为 “不只 ”。 B推托:借故拒绝;应改为 “推脱 ”。 D比喻方法多,门路广。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航天事业是人类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以来都是用于以和平为目的的。 B希望
4、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建造几所漂亮的学校,资助多少个失学的孩子,还在于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C作家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和历史史实融入小说创作,被评为 2012年 “诺贝尔文学奖 ”荣誉称号。 D “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 ”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 “本山体 ”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去掉 “以 目的 ”或 “用于 ”。 C搭配不当。将 “被评为 ”改为 “获得 ”。 D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改为 “使无数网友倾倒 ”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
5、面的题目。 心灵踱步 张秀亚 ( 1)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的速度快了起来。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 2)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那股特有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 ( 3)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 4)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 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下火车
6、。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 5)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 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 6)车子上 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他们自己的新天地,他们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
7、分关怀与扶持 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 ( 7)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她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 “嗯,姆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 ”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 8)车子又 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 ( 9) “啊,没有什么,秋
8、天的落叶! ” ( 10)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每随口念出那几句译的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 ( 11)车子停下来了,也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 “家 ”呢 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 “家 ”呢。 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 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 ( 12)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呆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 ( 13
9、)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 “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 ”她如今已会自 “无 ”中寻求 “有 ”了。 ( 14) 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 ( 15)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那些老邻居,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 16)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10、 A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个人情思与人生感悟相结合,意蕴丰富,引人共鸣。 B “她 ”因思乡而归乡,在回乡过程中找到了许多 美好的回忆和自己的快乐,感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宁静。 C文章第( 5)到第( 7)段将 “她 ”的现实所见与过去与孩子的点滴回忆交织,既充满了往事不再的痛苦,也有亲子之爱的美好幸福。 D本文以时间和空间为序,记叙了 “她 ”回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 “她 ”内心复杂的感受和人生的感悟。 E “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 ”是因为老家静悄悄的,作者心情也恢复了宁静,不愿打扰。 【小题 2】 “她 ”的这次 “心灵踱步 ”
11、,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其情感的变化。( 6分) 【小题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 11)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 【小题 4】文章说, “她如今已会自 无 中寻求 有 了 ”。请结合文本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思乡的不平静(心绪不宁、复杂) 陷入回忆的感动(感伤)和幸福 结束旅行后的平静充实快乐。 【小题 3】( 1)写出了 “她 ”老家环境的安静,( 2)表现了 “她 ”心境的平静,( 3)为后文 “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 ”作铺垫,( 4)解释了 “她 ”走到家门也不进去的原因。(每点 1分) 【小题 4】( 1)这句话的意思是:她如
12、今已经从离乡的空虚失落中寻找回丰富而快乐的回忆,让自己变得充实而幸 福了。( 2)文章中的 “她 ”从归乡初始的情绪忧伤而复杂,表现她因离乡而空虚无依,归乡后的所见唤起的丰富回忆,最后发现原来回忆一直都在,而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幸福和充实。( 3)现实中也是如此。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几乎已经忘了家的味道,但是一棵树、一句乡音、一首歌就很容易唤醒自己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内心又变得丰富而充实。 或者,( 3)现实中也是如此。当周遭安宁,内心虚静时,人们脑中常常会闪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许是回忆,或许是畅想,思绪联翩,内心也因环境和心境的虚静变得越发丰富。正如 周国
13、平丰富的安静所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每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没有夸张(比喻 4 段,将车窗外的景色比喻成 “一本大书 ”。比拟 3 段,乱石 “大睁 ”着茫然的白眼, “无语地凝望着 ”天空。排比 15段, “她默默的祝福,为了她那些老邻居,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 C没有 “痛苦 ”,而是沉浸在回忆的感动和幸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做这道题先要理文章的思路。开头的纷乱( 怀乡病)和结尾的宁静是比较容易找的,中间的变化该如何去分析概括呢?要
14、注意文章中间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准确概括。同时还要注意,有些内容要点是在字面上就可以找到的,有些则要另行概括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段景物描写处在文章的中间,或者说是在高潮部分,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除了注意当时的人物心情外,还要注意和上下文的情节的关系。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首先要准确理解 “无 ”“有 ”的含义。所谓 “无 ”,是指因离乡而产生的空虚失落,所谓 “有 ”,是从 “无 ”中寻来,指因回忆而产生的充实幸福。然
15、后,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领悟类似的境界。最后,答题的语言不能太直白,也要有一定的意蕴。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 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它的直径不到头发丝的 1 20,但却可能成为引发肺癌的 “夺命杀手 ”。 颗粒物吸附的化学物质危害最大。调研结果显示,如果 PM2 5超标后,每增加 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 6到 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 5。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
16、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吸附了二口恶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致癌物就会有致癌效应,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PM2 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每到冬季灰霾天,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相反,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 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 越是细小的粉尘颗粒越难以预防。这种颗粒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它沉积在肺部,经年累月,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细的粉尘颗粒可以直接吸入气管、
17、支气管、肺部,引起炎症反应。 从全世界来看,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该病症的急性发作除了病毒、细菌的感染外,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都是重要原因。 研究 发现,粒径 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也即 PM10),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 2 5微米至 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 2 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可以永远停留在肺泡里。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等都会有影响。研究发现,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菌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
18、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对包括心脏、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 研究发现, PM2 5吸入 人体后,超细的颗粒会进入血液,附着在超细颗粒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血管壁的损伤是心脑血管病的开始,它导致内膜壁发生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出现斑块以及增厚现象,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德国研究人员调查了德国两个城市的 3399位居民,结果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 150米之内的居民与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1 85倍,原因是临近街道的居民吸入了更多的 PM2 5。 除了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系统外, PM2 5还会影响到人体内分泌系统。长时间的灰霾缭绕、
19、缺乏太阳光 照射,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 “偷懒 ”,变得极不活跃,人就会显得没精打采。人也因此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小题 1】下列有关 PM2 5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PM2 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 5微米的颗粒物,其直径只有头发丝的 1 20。 B如果 PM2 5超标后,每增加 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和死亡要分别增加 6和 7。 C PM2 5对健康的 影响,其实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D越是细
20、小的 PM2 5越难于预防,它们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完全不能被排出。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并杀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因此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B从全世界来看,由于病毒、细菌的感染,加上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C超细的 PM2 5颗粒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附 着其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变窄,必然引发血栓。 D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吸入更多的 PM2 5,居住在交通要道附近的居民要比远离交通
21、要道的居民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PM2 5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都有很大的危害,也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B灰霾天气中的 PM2 5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可能导致金属危害、生殖危害甚至是癌症。 C PM2 5比 PM10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是因为 PM2 5能附着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渗入血液,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 D PM2 5超标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比沙尘暴更大,因而我们要竭力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努力提高空气质量,改善自然环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2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直径只有头发丝的 1/20”而原文第 段表述为 “直径不到头发丝的 1/20”; B项 “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和死亡要分别增加 6和 7 ”而原文第 段为 “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 6%到 7%”,不是 分别增加。 D项“它们可以 ,完全不能被排出。 ”而原文第 段为 “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 ”而不是 “完全不能被排出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 “下雪会杀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 ”属无中生有,原文第 段 “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
23、的作用 ”。 B项 “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而原文第 段说 “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这里混淆了未然和已然。 C项 “必然引发血栓 ”而原文第 段最后一句“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这里混淆了或 然和必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根据第 段内容推断, PM2 5比 PM10对人体危害更大是因为 PM10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 PM2 5能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而不是 PM2 5能附着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后面的题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四川省 成都 中高 热身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