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第三次校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第三次校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第三次校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第三次校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 3分) A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 醯谋局食鲎孕 摹优 行 媸苯钥桑 改傅挂槐 彩窃谛行 溃 槐氐鹊讲挥米龉 沂保 爬葱行 馈 B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C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D两会代表认为税收应该从金字塔尖征收,如果标准定得太低或中庸,就会大而化之;一方面增加老百姓负担,同时也加大了税收部门的工作量。 答案: A 试题
2、分析: B项,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此处只有一方。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 C项,白驹过隙 :不能作定语修饰 “瞬间 ”,应改为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的 “稍纵即逝 ”。 D项,大而化之 :原指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多指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 (3分 )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 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 香气高、滋味醇、
3、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不管差别多大,选 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句总说, 句分述, 句照应 句。如此一来,再结合上下文和语境,答案:可以迅速地得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地王大
4、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 “十一五 ”期间要形成 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D周克华被击毙处已经成为旅游景点, 2012年 9月,搜狐网报道:游客模仿周克华被击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 “可以堪称 ”词语重复累赘。 B项, “发展 ”和 “重视 ”语序不当,应调换; “重要组成部分 ”搭配不当,应改为 “重要措施 ”。 D项,末句歧义。
5、)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 “骑龙升天 ”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
6、,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 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
7、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 “人从哪里来 ”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 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 ,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 “鳞虫之长 ”,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
8、土的 “玉猪龙 ”,头部似猪首,身体呈 “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 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
9、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 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 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 “功劳 ”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
10、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 “骑龙升天 ”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 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
11、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有学者认为 ,猪是龙的起源 ,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 :仰韶文化中的 “鱼龙 ”和红山文化中的 “玉猪龙 ”,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
12、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是第 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 B项是 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
13、 C项把第 5段末一句和 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 D项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 “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 ”,只能证明有 “超常的能力 ”,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 “原 龙 ”还不一定。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选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 “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 ”一句,被改成 “玉猪龙和鱼龙 ”“相互渗透 ”,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故正确选项为 B。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14、。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以偏概全, 1段中 “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中的 “其 ”指的是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 ”,再对照第 段 “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的话来看,应该还有 “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以外的意义。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5分) 林巧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黄薇 李响 20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协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性,也为她们设置了
15、一道不近人 情的门坎:担任住院医生的女性,一旦结婚自动解聘,女护士如果结婚必须辞职。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 也许,这既是门坎,也是考验。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姿态,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她们是中国医疗史上的特蕾莎修女。 “万婴之母 ”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亲手接生了 5 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 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林巧稚的孩子。林巧稚说过: “生平最爱听的
16、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 林巧稚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难怪很多妇女千里迢迢赶到协和找林大夫。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 “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 3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 ” 1921 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的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1929年,林巧稚毕业,入学时有 5个女生, 3人坚持到最后。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 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
17、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 1940 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 “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 救人。 ”她虽然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否则她会生气批评。林巧稚曾说过, “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 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
18、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 “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 ”林巧稚谢绝了好意。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 随着协和 “收归国有 ”,一场轰轰烈烈的 “改 造 ”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 “重点改造对象 ”。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 “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 ”。林巧稚想不通, “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 ” 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
19、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 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 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份。 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她的 “思想动态 ”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 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林巧稚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
20、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 30 年,现在她愿意 “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 ”。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 20世纪 50年 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文革 ”中,林巧稚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 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 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文革 ”结束后,林巧稚已近 80岁,体质逐渐衰弱。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
21、续地喊: “快!快!拿产钳来!产 钳 ”4 月 22日,林巧稚在协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终点 。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 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节选自 2012年文汇报)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协和医院能接纳女性医护工作者,在 20世纪上半叶已算是开明之举,所以它对住院女医生和女护士提出的工作就不许结婚的特殊要求虽不合情也是合理的。 B像林巧稚这样的老协和女医护人员凭借着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大都终身未婚,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爱心坚持工作。 C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入协和医学院,在学习八
22、 年后留校任职。林巧稚在协和医院成功地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第一个中国籍女主任。 D文中写道林巧稚与邓颖超、张洁清有意的交往后,自己对共产党人有了好感,说明在被改造的过程中她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E文革期间,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里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医护工作,说明她对医院和患者的感情没有因政治运动而改变。 【小题 2】林巧稚热爱自己的工作,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三条。 (6分 ) 【小题 3】单纯倔强的个性使得林巧稚对政治一无所知又毫无兴趣,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 (6分 ) 【小题 4】林巧稚 对政治毫无兴趣,可她却曾拒绝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传记
23、谈谈你对林巧稚的理解和评价。 (8分 )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 6分,每点 1分) 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坚持考入协和医学院并能够坚持到毕业; 毕业后接受特殊的聘书条件献身医护工作; 在医院接生 5万多名婴儿(被誉为 “万婴之母 ”); 认真、耐心、富有爱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在留学深造过程中曾拒绝外国医院的挽留; 不管个人遭遇到什么打击都与协和医院不离不弃(也可以答 “捐出存款给医院托儿所 ”)。 【小题 3】( 6分,其中 各 2分, 各 1分) 北平解放之际,林巧稚拒绝了傅作义夫人送与机票的好意; 协和医院被收归国有后,林巧稚成了重点改造对象,她想不通; 在协和医院大会
24、上发言时她没有采用北京市副市长给自己写好的发言稿; 很多著名知识分子入党时,她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自己是基督徒不便入党。 【小题 4】( 8分)不矛盾。( 1分)她留学深造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拒绝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是出自林巧稚对中国医疗事业的热爱;( 2分)对国家政局的变化和后来的政治运动以及政界人物,她的确不感兴趣,只是关心自己的医疗事业。( 3分)从传记中我们看到的林巧稚 就是一位嫁给了协和医院的万婴之母。(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项 “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误解原文,牵强附会;D项 “有意的交往 ”错误; A项 “合理 ”,具体指合乎当时协和医院的要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云南省 玉溪市 玉溪 一中 第三次 校统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