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广东省三水中学高三5月临考集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广东省三水中学高三5月临考集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广东省三水中学高三5月临考集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广东省三水中学高三 5月临考集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结 束 /速 度 号 召 /招 致迁 徙 /洗 刷 B 竭 力 /揭 发 驯 服 /征 询劣 迹 /掠 夺 C 筵 席 /宴 会 着 想 /着 迷瑕 瑜 /逾 越 D 恣 意 /放 肆冗 长 /雇 佣裨 益 /麻 痹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 陈词滥调 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 趑趄不前 ;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
2、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 “审美取向 ”和论者的 “外行身份 ” 作为成功的商业纪录片,对中国美食 评头品足的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 即便 是 “爱国主义 ”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 A陈词滥调 B趑趄不前 C评头品足 D即便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研究表明,长期频繁、大剂量饮用碳酸饮料很容易使口腔内 PH值低于5.5,这样就会导致牙齿脱矿、变薄、缺损等现象发生。 B美国国防部不顾中方一贯反对,向国会提交并发表 2012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继续对中国正当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妄加评论,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 ”和 “中国军力不透明 ”,对中国的外空和网络
3、安全政策提出质疑。 C俄罗斯驻菲律宾大使日前对南中国海事件表示关切,称反对任何非当事国干预南海领海争端。他还说, “无论是中国、菲律宾、美国,其他国家,都需要安全的贸易、交流环境。 ” D刘翔再一次令他的对手和怀疑他的人刮目相看,中国 “飞人 ”19日晚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比赛中,毫不留情地横扫了美国三大对手,在冷雨低温中,闪电般跑出 12秒 97的世界今年最好成绩。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希伯来,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为什么? 。 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把神的意义贬低了 这是
4、因为 “子不语怪力乱神 ”,所以我们的文明都不太喜欢神话,甚至想把这东西去掉 我们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文化中,神秘性和幻想性都很高,但到了周朝,很快就进入理性思想中 当我们满足于人的世界时,怎么会愿意去尝试飞起来呢 缺少了神话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少掉了丰富,少掉了对宇宙更大的好奇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博正在改变中国青年的生活 “微博让网友的心和我们舟曲紧紧地连在一起。 ”8 月 20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变了。当他 8月 8日发出第一条微博时,根本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
5、和鼓励。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王凯以 “Kayne”为名发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仅 8月 9日一天,他就发了 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有媒体说: “他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 ”现在,王凯微博上的 “粉丝 ”数量已经超过 1万人。 在舟曲泥石流发生以前,王凯上微博多是为了娱乐消遣, “通过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观,很多人通过微博集结起来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还会留言给我。 ” “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 ”传播学专家闵大洪教授在微博研究文章中说道,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围
6、观 ”现象并不少见,完全可以形成舆论。尽管微博具有 “去中心化 ”的特点,但同样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他举例,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网友通过微博发出 “超级急 ”的信息,告知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号召网友将灾区急需的物品送达。 4月 18日至 21日,由社会热心人士联系的海航包机连续 4天运输网友捐赠的赈灾物质,总量超过 20吨。 被微博影响和改变的不只是王凯,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91.6%的人不超过 40岁 ), 92.4%的人上微博。94.3%的人表示 微
7、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调查显示, 87.3%的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 62.5%的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 某外企职员陈松,觉得微博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两个小时,就会用手机上微博。遇上什么事,拍个照片就随手发上去了,特方便。在微博上关注一些名人、明星、书籍等,也让我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 调查显示, 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时交流,改变了交友、沟通的方式和习惯; 64.9%的人认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 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随时随地记录,改变了表
8、述和思维的习惯。 微博也有让陈松烦恼的时候。他 “关注 ”了 200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别多,蹦出来的东西很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些网站推荐的话题会起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其实没什么内容。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还有欠缺, “微博是草根媒体,没有把关人,谁都可以发布消息,难免真假难辨。所以,微博只能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 ”此外,很多名人开微博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自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微博信息海量,政府不太可能管控,网站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他提醒广大博友,阅读微博时会有风险,还不能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微博的可信度和网络的可信度是一样的。 ”北京某
9、文化公司执行总编马中才认为,不管渠道是什么,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断, “通过常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就不会太盲从。 ” 调查显示, 56.5%的人觉得微博上的信息 “基本可信 ”, 23.2%的人 “不确定 ”, 20.3%的人觉得 “不太可信 ”。 69.1%的人表示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别。 闵大洪表示,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并 对社会有益,归根结底要依赖传播节点上的人,依赖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选自人民网 本文有删改) 注:微博,即微型博客,以 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小题 1】如何理解 “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
10、变式的广泛传播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小题 2】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分) 【小题 3】结合全文,说说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效应?( 6分) 答案: 【小题 1】微博的内容如果有连续性,就能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形成舆论,从而具有了动员和组织作用,就可以对社会事件产生影响力。 【小题 1】 使文章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准确性( 2分), 科学地反映了微博在中国青年中引起了广发的关注的真实现状( 1分),说明他们许多人利用微博参与社会生活,改变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大部分人对微博保持了理性的态度( 2分)。 【小题 1】微博的作者和关注者要有良好
11、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2分) 一方面,微博作者不要局限于娱乐消遣,要抛弃功利性,传播的内容要真实可靠,要通过微博团结网友, 为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共同作出积极的贡献。( 2 分) 另一方面,网友不可以盲从微博,要理性分析判断(或要运用常识去判断),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每一个划线处为 2分,注意要解读 “后续环节充分 ”“核裂变式 ”“围观 ”的内在含义 【小题 1】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的使用,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典型性、准确性,再结合文意谈作用 说明他们许多人利用微博
12、参与社会生活,改变生活和思维方式。 【小题 1】回答此题注意最后一段 “闵大洪表示 ,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并对社会有益,归根结底要依赖传播节点上的人,依赖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liday,含有神圣( 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 “祭 ”,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 “节日 ”来得形象生动。 2005年 11月,韩国的 “江陵端午祭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
13、总有一丝隐痛。它 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 “元旦 ”,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 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 “节物 ”,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 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
14、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 “节物 ”。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 “乡人傩,一国皆若狂 ”,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 ”,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 这样来理解 “缘 ”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
15、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 “我们感 ”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 “竹筒 ”有段时日了,该 “竹节 ”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 “摸秋 ”。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 摸,一味的 “堵 ”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 “偷 ”瘾。注意:只许 “偷 ”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
16、与西方的 “万圣节 ”,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 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小题 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 “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 ”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 “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
17、的传统节日。 C “竹筒 有段时日了,该 竹节 一下了 ”形象地将过节的 “节 ”解释成竹节的“节 ”,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D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 ”这句话巧妙地将 “缘 ”字拆分为 “丝 ”“夕 ”“豕 ”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E通过过节来 “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 ”是说给人们内心中一些被压抑的理想一个施展的平台。 【小题 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 “节物 ”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 “有效的时间节点 ”,真正起到了凝聚人
18、心的作用。 C “摸秋 ”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 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 “节 ”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 4分) 【小题 4】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 “过传统节日 ”主要意义有哪些?( 4分)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 B 【小题 1】( 1)西方的 “节 ”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2)西方的 “节 ”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3)中西方节日都有
19、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 【小题 1】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 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 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 【小题 1】 “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无中生有 【小题 1】 B项阐述无限夸大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答出 1点得 1分,答出 2点得 3分,答出 3点得 4分 【小题 1】结合关键句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 ”,答出 1点得 1分,答出 2点得 3分,答出 3点得 4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山浙江归安人。乾隆十六年进士。二十年,知彰化县,下车谒庙 毕,视狱,问狱吏曰:
20、 “彼系囚者得无巨盗乎? ”对曰: “小窃尔。 ”曰: “小窃何足系? ”悉召于庭而纵之,各予十金,使治生。曰: “吾与汝约,再犯无赦。 ”亡何获一贼,讯之,则前所纵也。山语役曰: “初法必行,当杖毙之。 ”亡何复毙一贼,邑人惊骇,相戒曰: “是真健吏,毋犯法。 ” 亡何又获贼,方喝杖,见其面有泪痕,山曰: “犯法者死,何哭为? ”对曰: “小人自知必死,适与母诀,故悲尔。 ”侦之,果有一妪之抱席哭者,将裹尸去。山曰: “渠有孝心,尚可改。 ”再予十金,且严饬曰: “汝持贩他方,求衣食,毋居此,为老捕捉也。 ”其人叩头去。 山为政谨慎,听讼时,但集两造于庭而判之,案无积牍。彰署固有私款,岁入数
21、千金,山不受。言曰: “正供而外,则属横征,为民牧者岂可使民贫困乎? ”巡道德文视彰,故事供帐甚奢,山不可,但馈米十石、羊四 ,文衔之。俄而檄下,命册丈田。山力争曰: “彰地初辟,半斥卤,与他邑异。前时清丈,曾留余地,以舒贫苦。今若再丈,将大病民,山不忍为也。 ”而文催愈急,邑人士谋赂万金以免,山不可。曰: “吾在此,断不使诸公贿上游也。 ”遽令夺镪橐归。文闻之,大怒,劾山私收采买。报罢,山被 逮,邑人数万争揭竿逐委员,势汹汹。山挥手止,语且泣曰: “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杀我,非爱我也 。 ”百姓曰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有不测愿同死甫登舟而担馈糗粮者投舱几满。 系省月余,福建将军谂其冤,请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广东省 三水 中学 月临考 集训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