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2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备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第四届中国农歌会开幕式上,那或瀑布流泉,或湖光山色的巨大背景屏幕,每个瞬间都变幻出不同的画面,这真是 匠心独运 的设计。 B在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安徽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 相沿成习 的新的文化发展之路。 C目前备受关注的鉴宝类栏目的编导们,为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只重视文物价格,忽视其文化艺术价值,导致此类栏目质量 良莠不齐 。 D联合国安理会重申,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行为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都是犯罪行为,都不会被
2、轻易地 一笔抹杀 。 答案: A 对下列对联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追求光明、济世利民的热切心情,激情澎湃,气魄雄大。) B轮影渐移花榭下,镜光如挂玉楼头。(运用借代手法,以轮、镜来替代月亮,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朦胧意境。) C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运用比兴手法,以诗之妙在入画,喻官之理在清廉,表达对为官者的鼓励和期望。) D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运用叠词手法,上联从横的角度写春天的美景,下联从纵的角友写岁月的漫长。)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 A玷污伸
3、张出奇治胜味同嚼蜡 B伫立坐阵蓬头垢面通宵达旦 C螺蛳预订波诡云谲满腹经伦 D落寞宣泄卓尔不群黄粱美梦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 “文字之著于竹帛者 ”。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 “竹 ”和 “帛 ”。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
4、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 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 “文学文本 ”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 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 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
5、一种 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 “能指 ”、 “实体 ”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 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
6、、单一的。所谓 “层次结构 ”,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变异。口语的文学文本 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选白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 开
7、头的话,有删改)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文学文本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小题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
8、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只有 “文字之著于竹帛者 ”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 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 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答案: 【小题
9、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A选项见第一段画线,载体由过去的竹、帛、钟鼎、石碑到现在的电子技术等载体。 B选项见第二段画线。 D选项见第三段画线, “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 ”,无论古今中外。 “酒席间 ”“导游讲场当地特色 ”等皆说明 “变异 ”的 “特定环境 ”。 C选项见第三段画线 ,原文只说 “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 ”,并未说指向其 “主要目的 ”。属无中生有。故错。 【小题 1】 A选项莎士比亚戏剧集例,是为说明 “第一文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不需太多关注 ”。故错。 B选项是为强调二者 “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 ”。故错。 D选项,
10、文章基本结构应该是层进式。先解释 “载体 ”,再解释 “本体 ”,在解释 “分类 ”(因为节选,故只解释了 “源头 ”)。故错。 C 选项,正确。 【小题 1】 A选项见第三段画线。两个错, “竹帛 ”只是载体,载体是多样化的,参考 1A分析; “口头文学即最早的文学 ”,并且 “起源于劳动号子 ”。故错。 C选项,参考 2A,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是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文中说是“不需太多关注 ”。故错。 D选项, “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无中生有。 B选项见第一段画线。 “第二文本(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是我们要研究的 真正的文学文本 ”。故正确。 阅读下面
11、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杜少卿辞荐举 清 吴敬梓 到家,娘子说道: “巡抚一个差官,拿了一角文书来寻,不知为甚事。 ”杜少卿道: “这又奇了! ”正疑惑间,小厮来说道: “那差官在河房里要见。 ”杜少卿走出去,同那差官见礼坐下,差官道了恭喜,送上一角文书来。那文书是拆开过的,杜少卿看了道: “李大人是先祖的门生,原是我的世叔,所以向朝廷荐举我为官。我怎么敢当?但大人如此厚意,我即刻料理起身,到辕门去谢。 ”留差官吃了酒饭,送他几两银子作盘缠,打发先去了。门斗也给了二两银子,打发先去了。 在家收拾,没有盘缠,把一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带一个小厮,上船往安庆去了。到了安庆,不想李大人因事公
12、出,过了凡日才回来。杜少卿投了手本,那里开门请进去,请到书房里。李大人出来,杜少卿拜见,请过大人的安,李大人请他坐下。李大人道: “自老师去世之后,我常念诸位世兄。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 ”杜少卿道: “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李大人道: “不必太谦。 ”杜少卿道: “大人垂爱,小侄岂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 ,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 ”李大人道: “世家子 弟,怎说得不肯做官?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 ”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李大人留着住了一夜,拿出许多诗文来请教。 次日辞别出来。他这番盘缠带少了,又多住了几天,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
13、去,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到了芜湖,那船真走不动了,船家要钱买米煮饭。杜少卿叫小厮寻一寻,只剩了五个钱,杜少卿算计要拿衣服去当。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着,吃了一开茶。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门。只见一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 卿不曾认得清。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 “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 ”杜少卿笑道: “原来是来霞兄!你且坐下吃茶。 ”来霞士道: “少老爷,你为甚么独自在此? ”杜少卿道: “你几时来的? ”来霞士道: “因这芜湖县张老父台 写书子接我采做诗,所以在这里 j我就寓
14、在识舟亭,甚有景致,可以望江。少老爷到我下处去坐坐。 ”杜少卿道: “我也是安庆去看一个朋友,回来从这里过,阻了风。而今和你到尊寓玩玩去 。 ”来霞士会了茶钱,两人同进识舟亭。 庙里道士走了出来,问哪里来的尊客。来道士道: “是天长杜状元府里杜少老爷。 ”道士听了,着实恭敬, 请坐拜茶。杜少卿看见墙上贴着一个斗方,一首识舟亭怀古的诗,上写: “霞士道兄教正 ”,下写 “燕里韦阐思玄稿 ”。杜少卿道:“这是滁州乌衣镇韦四太爷的诗。他几时在这里的? ”道士道: “韦四太爷现在楼上。 ”杜少卿向来霞士道: “这样,我就同你上楼去。 ”便一同上楼来,道士先喊道, “韦四太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 ”韦四
15、太爷答应道: “是哪个? ”要走下楼来看。杜少卿上来道: “老伯!小侄在此。 ”韦四太爷两手抹着胡子,哈哈大笑,说道: “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怀。你到底从哪里来? ”杜 少卿就把李大人的话告诉几句,又道:“小侄这回盘缠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霞兄的荼,船钱饭钱都无。 ”韦 四太爷大笑道: “好,好!今日大老官 毕了 !但你是个豪杰,这样事何必焦心?且在我下处坐着吃酒,我因有教的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你在我这里吃了酒,看风转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去。 ”杜少卿坐下,同韦四太爷、来霞士三
16、人吃酒,盘吃到下午,看着江里的船在楼窗外过去,船上的定风旗渐渐转动。韦四太爷道: “好了!风云转了! ”大家靠着窗予看那江里,看了一回,太阳落了下去,返 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杜少卿道: “天色已晴,东北风息了,小侄告辞老伯下船去。 ”韦四太爷拿出十两银子递与杜少卿,同来霞士送到船上。来霞士又托他致意南京的诸位朋友。说罢别过,两人上岸去了。 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缠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节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注】 麋鹿之性:指性格
17、散漫,不受羁缚。 老父台:犹言 “老父母 ”,旧时对地方官的敬称。 大老官:地主、财主。 【小题 1】请结合全文谈谈杜少卿的旅途为何如此困窘?( 4分) 【小题 2】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7分) ( 1)第 段画线处,杜少卿为什么不直言荐举之事,而只说 “去看一个朋友 ”?( 3分)( 2)第 段画线处,韦四太爷得知杜少卿家产散尽却 “大笑 ”,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4分) 【小题 3】小说第 段多次写到 “风 ”,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分) 【小题 4】有人认力,杜少卿这个人物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清谈谈杜少卿人物形象特点并据此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8分) 答案:
18、 【小题 1】盘 缠少,又付喜钱,遇逆风,日子久。 【小题 1】( 1)杜少卿淡泊名利,刚刚辞过荐举;而来霞士趋炎附势,开口便说县令。两人话不投机,所以杜少卿不愿直言。( 2)读出了韦四太爷率直豪爽的个性;也表明了韦四太爷对杜少卿豪杰之气的欣赏,以及两人之间的无所忌讳的亲近关系。 【小题 1】( 1)第 段借逆风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富戏剧性,将主人公置于困境之中,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旨。( 2)第 段中对风的侧面描写,含蓄表现主人公期待返家的焦急心情。( 3)第 段以顺风烘托人物暂时摆脱困境、顺利回家的轻松愉快。 【小题 1】杜少卿是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文人。他藐视功名,乐善好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安徽省 合肥市 三年级 第一次 教学质量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