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敛 裾 ( j)梵 婀 玲( )房 檩 ( ln) 蓊 蓊郁郁( wn) B 颓 废( ti)普 陀 山( tu) 隽 永( jn) 数 以万计( sh) C 譬 如( p) 椽 子( chun) 朝 荣( zho) 浑 浑沌沌( hn) D 歧 韵( q) 细 腻( x) 鲈 鱼( l)千里 迢 迢( tio) 答案: B 试题分析:颓: tu 隽: jun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字都是常见字,易错字,词语来源丰富,多数来自
2、于课文,有的来自于日常用语,从多方面选用词语有利于引导学生读准所见字的字音。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面含微笑,憧憬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B能否增进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广泛而有效地阅读好的文章。 C增加润滑油,或者将粗糙的平面磨平,都能达到减少阻力的作用。 D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憧憬 ”与工 “向往 ”重复,并且搭配不当; B项, “是否 ”与 “是 ”两面对一面; C项,搭配不当,应将 “作用 ”改为 “效果 ”。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3、点评:本题涉及到六种常见语病中的三种,考查得比较全面;特别是 A项的重复赘余将词语的考查融合其中,既考了词语,又考了语病。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力和义务的协议。 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单纯追求升学率, 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A确立审订加大 B确立审定加重 C建立审定加大 D建立审订加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 确立 :牢固地建立或树立。 建立: 指的是开始成立或产生。根据语境应选 “确立 ”。 审订 :审阅订正。订正,主要指文字上的改正。如 “审
4、订 书稿 ”。 审定:审查决定。审,审查核对。定,决定;定稿。根据语境应选 “审定 ”。加大:数量或程度增加。加重:增加分量或程度。这里明显选 “加重 ”。 考点: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词语的数量和对词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词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 。 点评:近义词往往考查其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词义大小等,做这类题要注意近词中的不同语素,并用其组词,然后发现其不同之处。 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芜杂(杂乱,没有条理)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 B端倪(推测事物的始末) 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C嫉恨(因嫉妒而愤恨)
5、创业维艰(创业非常艰难。维,非常) D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膺,胸。)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次企图淡化日本侵华暴行的会议引起北京的一场批评风暴并招致日本历史学家和其他人士的强烈谴责。 B出席会议的除本校的师生员工外,还有市教育局负责人,本市各学校的代表,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也派人参加了这个大会。 C特别是关于那些可能阻碍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因素及其新的表现形式,更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D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6、B 项, “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也派人参加了这个大会 ”句式杂糅。 C 项,应去掉 “关于 ”。 D项, “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句式杂糅。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三个错误选项有两个考到了句式杂糅,个人认为命题者欠考虑。高考命题都是三个错误选项对应三种语病,那样会考查得更全面一些,平时考试的命题还是要遵循高考命题的原则。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1)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狭窄之感, ,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常见的。 ( 2)我住在楼上,窗子又正对着风口,每当狂风大作, ,常令我夜不能寐。 街树疏疏地种在
7、道旁 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 屋瓦齐鸣,龙吟虎啸 龙吟虎啸,屋瓦齐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句承前面的主语,保持对象一致;第二句 “龙吟虎啸 ”修饰的应是狂风,如认为是修饰屋瓦则失实。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的能力。 点评:本题通过叙事散文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从另一个角度考查了记事散文的谋篇布局,同时还考查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本题是一道较老的题了,命题者应尽可能的有所创新。 现代文阅读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以为白鳍豚属于鱼类。 其实,它是兽不是鱼。它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样发达的大脑。科学家告诉我们,鲸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
8、上的原始哺乳动物,后来由于受冰川的袭击,它们不得不迁入水中避难。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演化成完全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类群。 白鳍豚 6岁左右性成熟,母脬一般 2年一次怀胎,孕期约 10个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带游,有时倚在母豚的鳍翅上戏水,有时钻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泼有趣。成年白鳍脬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长可达 2.5米以上,重达 170公斤;雄性长达 2.2米以上,重达 125公斤。 白鳍豚喜群居,通常两三头以上一起出没,幼豚游在中间,大而壮的豚在前后左右相伴,如同长辈呵护着子女,一家几口和谐相处,尽事天伦之乐。 由于白鳍豚世世代代生活在浑浊的江水里,视觉器官退化。不过,它在大江里
9、却非常灵活。因为它有一套得天独厚的声纳系统。它的前额呈球状隆起,像聚焦的透境,是声纳发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是靠声波回弹来识别目标和捕食猎物的。白鳍豚的皮肤构造也很特殊,皮是双层结构,上有许多管状海绵物质,游动时互相滑动,能减少水的摩擦力。当它快速冲驰时,连全速推进的鱼雷也相形见绌。 科学家说,白鳍豚的价值 不仅在于观察,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学生物学考古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的科研价值。在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分别被视为陆上和水生保护动物的 “旗舰种 ”。且白鳍豚更为珍贵。 【小题 1】下列对白鳍豚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白鳍豚不是鱼类,而是兽类。 B白鳍豚是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
10、精,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兽。 C白鳍豚是一种像猩猩一样有发达的大脑的动物。 D白鳍豚是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演化成完全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鲸类。 【小题 2】下列白鳍豚的特性,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一项是 A有性成熟期 B有怀孕期 C幼豚要靠母豚哺乳生长 D雌性比雄性大 【小题 3】下列对本文各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1节介绍了白鳍豚的本质特性和生物进化历程,打消了有些人认为它是鱼类的错误认识。 B第 2节是从白鳍豚的生长过程的角度来介绍它的。 C第 3节是从白鳍豚在水中的生活能力的角度来介绍它的。 D后一节写了白鳍豚的价值和珍贵,可见,作者的苦心是要我们保护好这种动物。 答案:
11、【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A、不能是否定。 C、不能是比喻。 D、内涵不全。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点评:所谓 “解释 ”,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 ,事物之间的联系 ,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解释某个概念时不用否定的形式,不用修辞的形式,而是解概念的内涵。本题可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小题 2】 试题分析:雌性比雄性大不是哺乳动物的共性。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太小, D项 “雌性比雄性大 ”不用看原文,依据生活常识即可判断其是错误的。 【
12、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二节除了生长过程外,还有生 活习性。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考查形式是实用类文本中很少考到的,但这种形式又是理解文本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考生一定要从概括各段的大意入手,来理解全文。 世界(节选) 铁凝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她应该往旅行袋里装什么了 都是些过年的东西,她将要与她的婴儿同行,去乡下的娘家团聚。 就这样,母亲怀抱着婴儿乘了一辆长途汽车,在她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摆着她们母子鼓绷绷的行囊。 就这样,长途汽车载着母亲和婴儿一路飞驰,不想停歇似的飞驰。 许久许久 ,城市已被远远地抛在了后边,而乡村却
13、还远远地不曾出现。铅样的天空锅似的闷住了大地和大地上这辆长途汽车,这长久的灰暗和憋闷终于使母亲心中轰地炸开一股惊惧。她想呼喊,但随即母亲便觉出一阵山崩地裂般的摇撼。她的眼前一片漆黑,她的头颅猛然撞在车窗玻璃上,玻璃无声地粉碎了,母亲和婴儿被抛出了车外。 母亲在无边的黑暗里叫喊。当一道闪电凌空划过,母亲才看见脚下的大地正默默地开裂。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开裂,转瞬之间大地已经吞没了不远处母亲的长途汽车和那满车的旅客。这便是世界的末日吧?母亲低下头,麻木地对她的婴儿说。借着闪电, 她看见婴儿对她微笑着。 只有婴儿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微笑吧?只有这样的婴儿的微笑能够使母亲生出超常的勇气。她开始奋力移动她的双
14、脚,她也不再喊叫。婴儿的微笑恢复了她的理智,她知道她必须以沉默来一分一寸地节约她所剩余的全部力气。她终于奇迹般地从大地的裂缝中攀登上来,她重新爬上了大地。天空渐渐亮了,母亲的双脚已是鲜血淋淋。她并不觉得疼痛,因为怀中的婴儿对她微笑着。 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她的婴儿在破碎的大地上奔跑,旷野没有人烟,大地仍在微微地震颤。天空忽阴忽晴,忽明忽暗,这世界仿佛又不再拥有时间,母亲腕上的手表只剩下一张空 白的表盘。母亲抬眼四望,苍穹之下她已一无所有。她把头埋在婴儿身上,开始无声地嚎啕。 婴儿依旧在母亲的怀中对着母亲微笑。 婴儿那持久的微笑令嚎啕的母亲倍觉诧异,这时她还感觉到他的一只小手正紧紧地无限信任地拽住她
15、的衣襟,就好比正牢牢地抓住整个世界。 婴儿的确抓住了整个世界,这世界便是他的母亲;婴儿的确可以对着母亲微笑,在他眼中,他的世界始终温暖完好。 婴儿的小手和婴儿的微笑再一次征服和嚎啕的母亲,再一次收拾起她那已然崩溃的精神。她初次明白有她存在世界怎么会消亡?她就是世界;她初次明白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有活生生 的呼吸,她有无比坚强的双臂,她还有热的眼泪和甜的乳汁。她必须让这个世界完整地存活下去,她必须把一世界的美好和蓬勃献给她的婴儿。 母亲怀抱着婴儿在疯狂的天地之间跋涉,任寒风刺骨,任风沙弥漫,她坦然地解开衣襟,让婴儿把她吸吮。 母亲怀抱着婴儿重新上了路。冰雪顷刻间融入土地,没有水,也不再有食物。母亲
16、的乳房渐渐地瘪下去,她开始撕扯身上破碎的棉袄,她开始咀嚼袄中的棉絮。乳汁点点滴滴又涌了出来,婴儿在母亲的怀中对她微笑。 年轻的母亲从睡梦中醒来,娇她爱她的丈夫为她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母亲错过牛奶跃下床去问侯她 的婴儿,婴儿躺在淡蓝色的摇篮里对着母亲微笑,地板上,就放着她们那只鼓绷绷的行囊。 母亲转过头来对丈夫说,知道世界在哪儿么? 丈夫茫然地看着她。 世界就在这儿。母亲指着摇篮里微笑的婴儿。 母亲又问丈夫,知道谁是世界么? 丈夫更加茫然。 母亲走到洒满阳光的窗前,对着窗外晶莹的新雪说,世界就是我。 丈夫笑了,笑母亲为什么醒了还要找梦话说。 年轻的母亲并不言语,内心充满深深的感激。因为她忽然发
17、现,梦境本来就是现实之一种呵,没有这场恶梦,她和她的婴儿又怎能拥有那一夜悲壮坚韧的征程?没有这场恶梦,她和她的婴儿又怎能有力 量把世界紧紧拥在彼此的怀中? 【小题 1】这则散文写了一位年轻的母亲的梦。试用 50字以内的篇幅,简述梦中的故事。( 4分) 【小题 2】结合文中关于梦境的描写,谈谈年轻的母亲为什么会 “指着摇篮里微笑的婴儿 ”说 “世界就在这儿 ”?( 4分) 【小题 3】这篇写 “梦 ”的文章,为什么以 “世界 ”为题?( 4分) 【小题 4】作者借她自己的描述的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4分) 【小题 5】作者借梦境描写来表达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案: 【
18、小题 1】梦见自己带着婴儿回乡探亲时遭遇天灾( 1分),她受到婴儿微笑的鼓舞( 1分),走出了绝境,战胜了绝望( 1分),用甘甜的乳汁滋养婴儿( 1分)(共 4分) 【小题 2】襁褓中的婴儿看似最为孤弱,但在梦境中他始终微笑着,是母亲力量的源泉,因而母亲说 “世界就在这儿 ”。(大意对即可,本题 4分) 【小题 3】 “世界 ”一词,意蕴丰富,答案:与以下几点吻合均可: 文中的梦境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 梦中的母亲和婴儿,组成了一个虚幻而神奇的世界。 作者写的是 “梦 ”的故事,表达的却是对现实世界人们的深切期望。 作者讲述 “梦 ”的故事,是希望现实世界的人们都能充满爱心和自信。(本小题 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省 吉林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