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1届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 2)惟草木之零落兮, _。(屈原离骚) (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 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 5)工欲善其事, _。(论语)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从不呵斥挖苦。 B在于丹、易中天、钱文忠等 “百家讲坛 ”的名家推波助澜下,国学逐渐走进了普
2、通人的生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C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电器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送货上门的 做法,已成为潜在的商机。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虽然
3、民俗在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清明上河园成为开封旅游的新名片,它的门票上古香古色地印着汴京市井风俗 画,让人们一拿到手中,就喜欢上了它。 B仅仅立足于 “三农 ”问题的解决,还无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农村的真正富裕,最终离不开城市的帮助,这是中央特别重视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 C近年来,关于励志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畅销,这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
4、活现状越来越不满所致。 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已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 “底色 ”。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 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
5、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 “夕月 ”、“团圆 ”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 “洋节 ”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 “申遗 ”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
6、和改造已经被 “异化 ”,甚至失去 “节操 ”的中国传统节日的 “格调 ”。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 “和文化 ”。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 “和 ”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 “和 ”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
7、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要将传统中秋佳节 “升格 ”,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 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
8、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 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 “人类文化 ”,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
9、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 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小题 1】下列对 “中秋的中国含义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 “洋节 ”区分开来, 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
10、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 “申遗 ”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小题 2】对于 “中秋 ”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 “异化 ”,甚至失去 “节操 ”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 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小题 3】
11、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 “申遗 ”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 “申遗 ”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 “和 ”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 A、 C、 D 在文中均可找到相关依据, B 项 “剔除 ”错误,应为 “改变 ”。 【小题 2】 D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被异化的必
12、然原因,文中未提及。 【小题 3】文中并无 “开放 ”这一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高贵的灵魂 贝多芬 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 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 1810年 5月 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
13、:“噢 ,人生多美 ,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 。 ”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 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罗曼 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 了他的
14、人生,并成为一切勇 敢的心灵的箴言: “用苦痛换来欢乐。 ”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 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 ”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 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
15、。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 我觉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他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 ”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 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 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 “尊贵 ”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
16、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开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 “ 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 只有一个。 ” 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 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
17、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本文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 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 “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
18、,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 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小题 2】结合文本,概括贝多芬的 “高贵的灵魂 ”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3】文章第四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6分) 【小题 4】 “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这段文字可谓是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8分) 答案: 【小题 1】 AB 【小
19、题 2】 用苦难换来欢乐;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不背叛真理; 为人正直,不谄媚权贵,不给侵略者演奏。 【小题 3】 第一处引用贝多芬对权贵们只能造就头衔和勋章却不能造就伟大人物的看法,直接表明了贝多芬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己的伟大的认识; 第二处引用贝多芬叙述他与歌德面对贵族的不同表现的事实,通过对比更形象的表现了贝多芬面对权贵不卑恭的品质; 这两处引用都为突出贝多芬 “爱自由高于一切,面对御座也不背叛真理 ”的高贵灵魂提供了有力依据,使作者对他的评价更客观、真实。 【小题 4】 一个人出身的高贵是无法由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却可以由自己决定。 贝多芬出身于平民,但他凭借对音乐的喜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河南省 周口市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