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卷.doc
《2011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下学期 2月联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春冬之时, _, _。绝 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郦道元三峡) ( 2) _, 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3) _, _。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_, 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 A煽动 /潸然咯血 /炮烙蹊跷 /独辟蹊径 B游弋 /刈草侪辈 /跻身轴承 /压轴好戏 C纰漏 /癖好缧绁 /泄密薄荷 /薄利多销 D颈联 /径自会晤 /梧桐散落 /散兵游勇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 苇。 ”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
3、多 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 B上一届茅盾文学奖终评时,很多人都感叹我的丁一之旅读不懂,他们只关注小说的趣味,而从未想过史铁生式的精神冥思留一个空间。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 这是讨薪 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 “最潮标语 ”,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
4、内因起决定作用。 答案: C 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 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 12月,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 18名上海驴友在黄山遇险,导致营救他们的民警张宁海坠亡深谷一事,连日来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如何哀悼殉职民警,却先讨论如何搞好媒体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甚至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他们这样的行为不孚众望,令人痛心。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料,让复旦大学成为众矢之的,深陷 “黄山门 ”中。 A炙手可热 B不孚众望 C层出不穷 D众矢之的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短命建筑 ”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 “短命
5、建筑 ”。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 “短命建筑 ”。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 31个省(区、市) 11824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 “短命建筑 ”,其中 24.2%的人表示 “非常多 ”。 55.5%的人认为 “短命建筑 ”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 70.6%的人表示身边 “最短命建筑 ”历时不过 10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 “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 ”时, 70.6%的人选择 “10年以下 ”,其中 37.0%的人选择 “5 年以下 ”。 “北漂 ”5 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
6、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 “网上有人调侃 China就是 拆哪 ,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 ,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短命建筑 ”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 现了问题。 “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 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 成绩 。 ”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
7、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师张磊认为,导致 “短命建筑 ”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 “现在 GDP 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 ( 二) “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 “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
8、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 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
9、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 66.5%的人首选 “浪费社会财富 ”,其次是“城市 规划近乎儿戏 ”( 59.6%),另有 55.5%的 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 8.0%的人认为 “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 (三) “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 ”张磊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
10、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 “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间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 间等。 ” 张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10-11-09 内容有删改 ) 【小题 1】 “短命建筑 ”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小题 2】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 6分) 答案: 【小题 1】 一些地方领导的
11、 “政绩 ”观念作怪。 一些地方政府为扩大财政收入。 城市规划中的短视 价值观。 很多地方政府在营造城市形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分。答对一点得分,答对四点得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每点 1分。 【小题 1】( 1)引用不同人(包括专家)的说法,能 全面真实( 作用 ) 反映建筑 频繁拆迁造成的危害 (内容),具有: 说服力(权威性或增强阅读兴趣、可读性)(三者任答一点都可得分)( 2) 采用列数据统计的方法,能 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 (作用)反映频繁拆迁 造成的影响的总体情况 (内容),更具有 说服力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对
12、应大纲对报告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 C。作用 2分,内容 2分,说服力 1分。 【小题 1】( 1) 保留 有中国文化 特色 的建筑;( 2) 改造 旧建筑,使其体现融合 多元 文化的优 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 3)新建筑应考虑 投资和增值 作用,还应考虑城市居民的 生活和工作 需要。( 4)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应该 引入公众决策机制 ,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 F。答出 2点得 2分, 3点得 4分, 4点得 6分。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鹰 吴长忠 在我的故乡,关于鹰的知识不像辞书中表述的那么精确抽
13、象,但却极为鲜活有用。父辈们谈起鹰,眼睛总是瞪得大大的,说谁在村东头坟地里那棵老柏树上看到了一只鹰;谁家的老母鸡被鹰捉走了;谁玩的鹰昨天捉了四只兔子。或者指着左胳膊上端着的鹰说:看见了吧,这就是鹰。个头比鹰大的是老雕,老雕咋能跟鹰比。鹰吃活食,只吃活食。老雕什么都吃,活的死的都吃。还有个头比鹰小的,那是鹞鹰,鹞鹰抓不了兔子,连鸡都抓不住,只能抓小鸟。在父辈们心目中,鹰是至高无上的。他们赞美它,在心里供着它,也在艰难的 生活中与之为伴,借助鹰的翅膀和利爪,获取些许精神愉悦和生活所需。 村里有个叫李文友的,是大家公认的一条好汉。他不仅精于农耕,在鹰的驯养方面也是顶尖高手。 “李伯,你怎么抓到这只鹰
14、的? ”我和几个孩子盯着李伯左胳膊上端着的鹰。 李伯得意地笑着。 “当然不是飞到天上抓的啦。鹰跟人一样嘴馋哪。我在大柿树下拴了一只母鸡,在一边布了网,它在柿树上落了三次,都没抓我的鸡。跟我斗心眼呢。它飞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故意叫它看见我,不敢下来抓别的食物。它还是精不过人哪。它刚抓住老母鸡,我就用网套住它啦! ” 李伯越说越兴奋。 “孩子 呀,用手指敲它一下,不能让它睡觉。 ” 我轻轻地敲了敲鹰的翅膀,疑惑不解地问: “为什么不让鹰睡觉啊? ” “你说咱玩鹰是为什么?为了捉兔子。你一松手这鹰不捉兔子飞到天上去了怎么办?玩鹰啊,最要害的是控制好鹰的力气。刚捉到的野鹰,力气大得很,一展翅膀能飞几
15、千里,你敢一松手,它马上就飞没影儿了。咋办?就得叫它变瘦,就得耗它的力气。陪它熬夜,不让它睡觉,就是办法。熬过头了,把鹰熬病了,熬死了,那也不行,还得有别的法子。 ”李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枣核大小的线团儿, “把这东西塞到鹰嘴里,叫它咽下去,它会很难受,过不了多久它就 会把线轴子吐出来。它一吐出来,线轴子会把它肚子里的肥油带出来,这个办法来得快。 ” “这么熬它、饿它、折腾它,鹰还怎么能捉兔子呀? ”李伯说道: “也不能很耗它的力气,还要喂它鸡肉、鸡血,每次只让它吃半饱,叫它只有力 气抓兔子,没有力气往远处飞。 ” 至今想起这种驯养鹰的手段,我仍心存惶恐。想那桀骜不驯的天之骄子,威猛无比的鸟之精
16、灵,一旦落入人的股掌成为人类活动的工具,竟也这般困窘孤苦! 已是秋冬交替的季节,正是猎鹰捉兔子的大好时光。我们十几人,按李伯的吩咐,一字儿散开,在枯黄的田野上奔走着,屏息静气地盯着远方,希 望能惊起潜伏的兔子。那鹰也像我们一样,伸长脖颈,转动着一双锐眼,洞察着沟沟坎坎间的动静。果见一只兔子从前边田垄中跃起,垄间腾起一串飞尘。再看那鹰,早已从李伯手腕上弹起,紧贴着地面,箭一般地向目标扑去。只见它两只利爪往下一伸,宽大的翅膀扑扇几下,荡起一个雨伞大小的尘团。就这么一瞬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结束了。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甚至也有几分让人失望,这么精彩的场面,竟这样糊里糊涂地结束了。 李伯
17、跑过来一边喊着 “是一只好鹰,是一只好鹰 ”,一边蹲下身子,轻抚两下鹰的翅膀,那鹰骄傲地扑棱一下翅膀 少 顷,李伯便把鹰推到一边,用手掏出兔子仍在跳动着的心脏,送到鹰的嘴里,这就是对鹰的奖赏了。 那一天,这只鹰抓了五只兔子。它是一只好鹰。 前些日子李伯给了我一个孝敬他老人家的机会。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仍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为修连接几个自然村的柏油路而来省城。寒暄几句后,李伯说: “给你弄几只野兔,是他们偷着用土枪打的。枪打的没鹰抓的好吃。唉,咱村上早就没人玩鹰啦,我都十来年没见过鹰啦! ”在接下来的片刻沉默中,我从李伯眼神里读到的是困惑,是黯然,是苍凉 (节选自 2008中国年度散文 )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广东省 佛山 中高 学期 联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