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追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 尊重的需要和
2、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 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 ,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
3、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 (比如古琴乐器本身 )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 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小题 1】下列对 “非
4、物质文化遗产 ”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5、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 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小题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
6、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C与原文意思不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要求各个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小题 1】(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小题 1】( A原文没提到这一点, C原文只说是更有价值并不代表更值得保护。D并不是所有社会传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l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青岛啊,青岛 刘兆亮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
7、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县城坐火车。父亲就到学校去看我,但他并没有见到我。父亲就给看门师傅留了一张字条,写道: “儿,我去青岛干活儿了。青岛好啊,包吃包住一天 20块钱。你好好念书,争取考到青岛去。 ”署名是 “父亲亲笔 ”。这是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书信,是写在随手捡起的烟盒上的,烟盒上脚印清晰可辨,比父亲的字还工整。但父亲的字比它精神多了,撇撇捺捺都有把持不住的去青岛的激动之情。 青岛好啊!父亲这个赞美诗般的感叹也是听别人陈述来的。父亲没去过青岛,甚至他连比县城更大点儿的城市都没 去过,但父亲那时去青岛了。看到父亲的留言,我
8、很高兴。 父亲在一个叫观海山的山上建花园。山不太高,但站在屋顶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工,父亲就上山顶去看海。看海是父亲最高级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质生活方面,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能隔三差五吃到两块五一斤的肥肉膘。父亲说,瘦的他们才不爱吃呢,青岛的肥肉真贱!父亲说,乖乖,青岛就是青岛啊! 但青岛没有及时给他发工资,这是堵心窝儿的事。父亲说,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钱就咽不下去了。父亲走时只准备了 25 块钱生活费,父亲花了 40 天。之后,他摸口袋时,兜里只剩下五个手指头了。当然, 在他的内裤边,母亲还连夜为他缝进了 50块钱。但那钱不能动啊! 青岛怎么不发工资呢?老板解释说临时有点儿困难,让父亲等人顶
9、一顶。父亲觉得那个李老板说的话不虚。以前李老板让父亲下山替他买的烟都是十多块钱一包的,现在下降到四块多钱一包了。 给李老板买烟是父亲难忘青岛的另外一个原因。 起初,父亲买烟买得一肚子得意,觉得老板还挺把自己当回事。等父亲戒烟了 实际是没有闲钱买烟了,他才感觉到买烟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 父亲每次烟瘾上来的时候,都要到厕所尿一泡尿,每次进行的时间都很长。他低头思考着什么,最后还是使劲地捏一把 那缝在内裤边的 50块钱,忍了。但父亲经常把烟包放在鼻子下使劲地闻一闻。闻一闻烟又不会少,没事的。有几次他甚至就想把手中的烟往腰里一别,一口气跑回家,坐在田头再一口气抽光。边抽烟边看玉米生长,多美的事儿啊!
10、但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这也是老板习惯让他买烟的根本原因。父亲觉得自己挟烟出逃的想法太匪气了,也不切实际。父亲比较实际的做法是,爬山时多弄出点儿汗,递烟给老板时好让他酬劳给自己一根抽抽,但是没有。只有一次,李老板客气地说,剩下的三毛钱硬币不要了,看你累的,头上的汗珠子比雨点儿还大!父亲不收,两个人互相推让 ,干活儿的 人都把手中的活儿停下来看他们。李老板生气了,大喝一声后又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拿着,对,拿着。父亲的兜里就多了三毛钱。 父亲想等下次再多出三毛,还有再下次,再再下次 慢慢地,父亲他们就感觉到李老板可能在耍熊蛋了 他要跑掉了!大家也很久没能吃上肉了,伙房的人也好久没接到钱了。 父亲等人
11、也不能干等着,就买了车票回家。父亲们都偷偷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有的与父亲一样拆开了内裤,有的翻起了鞋子,有的把被子里的棉花团弄开 那里是事先准备好的回家的路费。我们那里 的习惯,路费多少就缝多少。 但青岛朝我走来 了。我被青岛一所重点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录取了。那天父亲把烟头抽得很兴奋,他满眼亮亮的,左手比画着青岛宽阔的马路怎么走,还一个劲儿说,青岛好啊!青岛好啊! 我不知道,当父亲赞美诗一样地感叹青岛好的时候,他的 右手在口袋里把从青岛带回来的那三毛钱都攥出了汗!到了学校后我才发现, 那三枚硬币,被父亲打进了我的背包 那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 ,儿子应当继承。 (选自 百花园 小小说原创版 2
12、006年第 1期,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父亲从未去过别的大城市, 却与青岛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看海,吃肥肉膘,简单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却让父亲心满意足。 B父亲满怀希望地外出打工,却因工资被拖欠不得不失望回家,文章的主旨意在揭示并批判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社会现象。 C文章写了父亲戒烟、想烟、闻烟、想挟烟而逃等细节,这些细节不仅没有使父亲的形象陷入卑俗,反而表现了父亲的淳朴。 D文章明线讲父亲在青岛打工的故事,暗线讲我考青岛的大学的故事。暗线由 “字条 ”埋下伏笔,由 “三毛钱 ”呼应作结。 E文章细致描写了青岛的美丽风光,它与
13、父亲的困窘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现代文明背景下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无奈。 【小题 2】文中结尾说三枚硬币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 “财富 ”在文中有何含义,请简要指出。( 4分) 答: 【小题 3】文中多次出现 “青岛好 ”一语,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青岛好 ”的理解。(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1】 “财富 ”不只是简单的指代三枚硬币,更重要的在于它积淀着父亲青岛生活的深刻体验,对儿子而言,这是精神上的财富。(能从精神上去说即可酌情给分,只答物质上的三枚硬币不得分) 【 小题 1】观点 1:表现了包括父亲在内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想象,即使受过伤痛,城市情结依旧
14、。 观点 2:隐含了包括父亲在内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悲苦辛酸,在他们赞美城市美好的同时,城市又给了他们什么,发人深思。 观点 3:体现了父亲淳朴、善良、忍耐的性格。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安溪 一中 中学 上学 期期 联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