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十四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十四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十四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十四中高二 4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俗话说,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腐败总有 蛛丝马迹 。李启红案给人以启发,要查处贪官,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看看他们的身边人在干些什么,由此肯定会看出点儿 端倪 。一般来说,贪官周围总会密集着一帮子诸如老婆、孩子、秘书、司机等身边人,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 沆瀣一气 。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身边人,这是党和政府的明确要求。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贪官 置之度外 ,铤而走险,把一个个身边人大胆 “用 ”了起来。像李启红这样, “夫妻腐败 ”、 “家族腐败 ”、 “秘书
2、腐败 ”等酿成的 “窝案 ”很可怕,也很危险 A蛛丝马迹 B端倪 C沆瀣一气 D置之度外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碧桂园大酒店是我市一家具有旅游、购物、饮食、娱乐的大酒店,每天,五邑地区不少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 B经历了 “姜你军 ”之后,生姜价格近期大跌,投资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加成熟的心态。 C衡水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 ”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 D “教育创强 ”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答案: D 下面一组语句
3、,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只要说及梧桐,人们总会冠以 “法国 ”之称。 原来,梧桐生长于中国云南,因曾移栽于法租界内,故有人称之为 “法国梧桐“。 八年前,我在德国、法国、比利时,那满街的梧桐树,让我在一个个陌生之地似乎找到了唯一熟悉的感觉。 这意外的惊喜,让我这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然而,欧洲的朋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是地地道道的 “中国梧桐 ”。 尔后,梧桐被带到法国种植,法国人以至全欧洲人皆称之为 “中国梧桐 ”。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3分 ) 玩 笑 法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4、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 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 “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 “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
5、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 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 “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 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
6、上 ,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 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
7、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 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
8、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 “玩笑 ”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 “我 ”生活中的玩笑事件: “我 ”开人家的,朋友开 “我 ”的, “我 ”假想中的。 B “我 ”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 “我 ”,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 “我 ”一个玩笑。 C “我 ”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 “我 ”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 “可笑的 ”,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 “我 ”并没有逃
9、开被人 “笑够了 ”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小题 2】小说中的 “我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各有什么好处。( 6分) 【小题 4】小说结尾, “我 ”认为 “造成这场笑 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 “我 ”是一个: 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 1分) 敏感多疑, 胆小谨慎,( 4分)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
10、小人物。( 1分) 【小题 1】 心理描写,( 2分)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举例略);( 1分) 动作描写,( 2分)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 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举例略)( 1分) 【小题 1】 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 “关窗 ”、 “挪床 ”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 2分) “我 ”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 “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
11、、 “引起了我的怀疑 ”、 “ 一切都值得怀疑 ”等是当时的社会缩影。( 2分) 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 “我 ”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 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2分) 【小题 1】 A“一系列 ”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 “我 ”怎样开别人的玩笑。 B是小说中的 “我 ”的假想。 D“放松了警惕 ”与后文 “远离床 ”“保持清醒 ”等情节相矛盾。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人物的形象。 根据第 1段, 根据第 2 5段中的多处细节描写, 根据第 5段, 第 4、 5两段里 “我 ”对种种生活物品的猜疑可以认为是 “现实生活危机感 ”在这
12、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写作手法。作品中最突出的是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其作用。 【小题 1】本题为开放题, 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 “有容,德乃大 ”。(周书 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 “公 ”,进而臻于 “王 ”,臻于 “天 ”,臻于 “道 ”,臻于 “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
13、,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 “海纳百川 ”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 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
14、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 ,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 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
15、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 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重视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小题 1】下列与 “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 ”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尚书中的 “有容, 阅舜蟆保 独献印分械摹叭
16、菽斯 送酰 跄颂欤炷 说溃 滥司谩笔窃诟娼胪持握咭 浴昂砂俅 钡男亟罄赐持翁煜隆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C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小题 2】下列对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 ”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越来越多的考古 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
17、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C契丹族建立了精美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分别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D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 “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 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 ”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 【小题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
18、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C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本项表述的是包容带来的益处 【小题 1】 “ 作出重要贡献 ”属主观臆断 【小题 1】
19、A“最早 ”时间推断错误。 B“致使 ”强加因果。 C“所有鼎盛 ”原文中无此表述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 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帝方猎
20、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 “此里 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 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 和力争,言: “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 ”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
21、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 ,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 “可支数年。 ”帝慨然曰: “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 (节选自明史 杨廷和传) 【小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性沉静详 审 审:慎重 B 为 文简畅有法为:写作 C劝帝早朝 晏 罢晏:晚 D还边兵, 革 宫市革:改变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分) 下诏罪己,求直言 凡十余条,皆切至 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 B
22、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
23、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5 分) (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 5 分)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 “谢恩 ”、 “感谢 ”也可以),趁机请皇上回京,皇上没有答复。 ( 2)( 5分)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河北省 衡水 十四 中高 月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