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 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陂 池( p) 庠 序 (xing)不积 跬 步 (ku)金石可 镂( lu) B棘 矜 (qn)万 乘 (shng)比权 量 力 (ling)一 暴 十寒 (p) C 逡 巡 (qn)靛 青 (din)锲 而不舍 (qi)度 长 大( d) D孝 悌 (d)句 读 (du)一夫作 难 (nn)祸起 萧 墙 (xio) 答案: B 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社稷之臣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以为桂林、象郡 为天下
2、笑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虽董之以严刑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胜不骄,败不馁,我们只要有 青出于蓝 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这次比赛的最终胜利。 B “到此一游 ”的恶习使众多名胜古迹只可远观不可近视。远远看去,亭台楼阁婀娜多姿;走近一看,却是 满目疮痍 ,布满 “文身 ”。 C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人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 不以为然 ,说那只不过是几口破衣箱。 D市人事局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内容,以防止一些 身无长物 的人蒙混
3、过关,这种做法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海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 2009年 8月,由济南军区选派的 100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D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广州的宠物保姆却没有 “火 ”起来,主要是大多数人仍存有 “伺候动物丢人 ”的观念。 答案: D 下列划线字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4、 ) 既 来 之,则安之 谨 庠序之教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吞二周而 亡 诸侯 惧满溢,则思江海 下 百川 且夫天下非 小 弱也 于其身也,则 耻 师焉 天下 云 合而响应 貌 恭而心不服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D 指出对下列句中 “之 ”自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 作师说以贻 之 古 之 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甚善矣,子 之 治东阿 彼童子 之 师 郯子 之 徒 师道 之 不传也久矣 句读 之 不知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B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5分)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 “秋种指挥部 ”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 ”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 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
6、于 “沈单七号 ”,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 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 ” 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 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 “秋种指挥部 ”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
7、一顿。 “事情办妥了? ”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 ”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 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 ”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 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
8、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 “好香的玉米呵! ”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 “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 ”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 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 “辞职书 ”。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小题 1】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 4
9、分) 【小题 2】试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乡长 ”这一形象的特点。( 6分) 【小题 3】小说写 “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最后却主动留下 “辞职书 ”,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为什么?( 5分) 答案: 【小题 1】( 1)说明那片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2)推动情节,让三儿、老乡、乡长、县长在玉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3)烘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小题 1】从与领导的关系看:( 1)讨领导欢心,搞形式主义;从与百姓的关系看:( 2)不顾百姓利益,耍官僚作风;从与三儿的关系看:( 3)利用下属私心,施展自己威风,( 4)又被三儿行为感动,有一定的道德反省意识。 【小题
10、 1】合乎情理。三儿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职位( 1分),但作为农民,他更珍惜农民的利益( 2分),所以在两者冲突的时候,他选择了农民利益,放弃了自己的职位( 2分)。 【小题 1】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的作 用,可以从 “推动情节、烘托人物 ”的角度答题,答其中两点得满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可以从与领导的关系、从与三儿的关系分析 “乡长 ”这一形象的特点。答其中三点且结合文本有适当分析可得满分 【小题 1】首先确定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再说明理由,如答 “不合乎情理 ”,有理由,能自圆其说,最多可得 3分 阅读
11、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共 13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 ,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
12、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 欢读书了。不读书的 “理由 ”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 “术业有专攻 ”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 书需要
13、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 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
14、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 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 “西化 ”完全等同
15、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 2003年 11月 2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小题 1】根据文意 ,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 )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广东省 湛江 中高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