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省汶上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块测试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汶上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块测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山东省汶上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块测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山东省汶上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块测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蛟龙( jio)参差( cn)仓颉( ji)舐犊情深( zh) B遴选( ln)瘦削( xio)长篙( ho)针砭时弊( bin) C驿站( y)给予( j)桂棹( zho)叱咤风云( ch) D估量( ling)逮捕( di)跬步( ku)锲而不舍( qi)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通辑眷恋轮廓金碧辉煌 B信札惦记料峭关怀备至 C玉 慷慨噪音仗义直言 D幽僻沧桑谩骂责无旁代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位英雄,经得
2、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 B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殖土层,很干燥。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是( ) A赵教授在这次研究院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精彩之极,真所谓不刊之论。 B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 C为了搞好 80周年校庆,各处室、各年级都要有全局观
3、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D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C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D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有活力、有思想能够担当
4、二十一世纪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边塞与边塞诗 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 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 “丝绸之路 ”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 (今甘肃敦煌 );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 帝国的首
5、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
6、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 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 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 2000首,而其中 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 、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
7、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 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达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 2期 ) 【小题 1】下
8、列选项不属于唐代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为防御外敌南犯而不惜倾尽全力修筑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边塞就是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 B盛唐时期不少的优秀边塞诗作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是由于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殷实,边塞的范围
9、指向阳关和玉门关以西 。 C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的原因是吐蕃、突厥、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加大了对唐朝的侵扰力度。 D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那时的边塞一直是指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一带地区。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 2000首,而其中 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主要发生在包括西北在内的三边地区。 C边塞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
10、,环境上的严酷,造就了边塞诗,锤炼了边塞诗。 D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 D项是汉朝西汉采取的措施, “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 ”的主要信息搜索空间应该在第 段, A B C 项可以找到对应原文。) 【小题 1】 ( A项概念范围扩大,原文 段中 “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 基本上是陇右 ”。 C根据原文, “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 ”“ 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 ”。
11、D项对应的原文是 “在唐初 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 ”,强调是 “逐步收缩 ”,而不是 “一直 ”。) 【小题 1】(只要 就,判断绝对,且引用的目的在于强调陇右的军事战略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一 只 鹭 鸶 陈所巨 童年的一个雪天,我们被饥饿困扰,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最大的愿 望,就是等待父亲回来,他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虽然我们明白,这么大的雪,天又特别冷,湖滩肯定是冻住的,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地等待着。那种时候,能够充饥的东西,惟有等待和希望。 中午以后,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
12、现。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父亲说,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在雪地里,一伸手就逮住了。 父亲把鹭鸶放到地上,它浑身颤抖,连站都站不稳。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它并不害怕,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 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 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就抬起头来问父亲: “挖到野荸荠了吗?我饿。 ” 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 “地冻得太硬,刨不动。 ”说着将目光移向母亲:“把这只鹭鸶杀了吃了吧,孩子太饿。 ” 母亲显得十分犹豫,她信佛,从不杀生。衣服上落只虫子,也轻轻掸掉,不肯碾死,何况
13、要杀这样一只可怜的鹭鸶呢? “不,不能杀它,它太可怜了。 ”我大声说。 父亲说: “我们没有吃的,你不是很饿吗? ” “我不饿,一点也不饿,你别杀它。 ”我赶忙说。 “它快饿死了,我们没东西喂它,它反正要饿死的 。 ”父亲坚持着。 “不,我喂它,它不会死。 ”我护住鹭鸶,扮开它的长喙,撮了些唾液吐进去,鹭鸶缩动长脖子,贪婪地吞咽着。 见我如此,母亲就说: “别喂了,口水喂不活它,我们不杀它吧。 ” 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筐里,筐里垫了些干草。我想着等到天晴,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 那是最难熬的一夜,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接着似火烧火燎,以后就麻木了,身上一阵一阵地渗
14、冷汗。 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 ,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地叹息。 天刚亮。母亲摇醒我,说: “快起来,鹭 鸶死了,是饿死的。 ” 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筐边,鹭鸶真的死了,倒在干草上面,脖子垂向一边。 母亲烧了些开水,将鹭鸶冲烫了几下,拔去羽毛,然后剖开肚子,将内脏扒出来洗净。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囊里,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外,什么也没有。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多天。 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鹭鸶太瘦,肉很少,母亲就烧了半锅汤,每人一小碗。 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 许多年以后,我仍忘不了那只鹭鸶,是它救了我们,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天气转暖
15、,第三天,父亲就从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年老了。那年她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喊我到床边,说: “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我是罪过太深啊 ” 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的连走路都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受着多少折磨啊! (注)陈所巨( 19482005 ),安徽桐城人。当代诗人,散文家。 【小题 1】本文情节可谓尺幅微澜,扣人心弦。请概括一下,文中出现了几次情节上的波折?( 4分) 【小题 2】品味下边各句中的加线的词,指出他们的表达效果。( 4分) ( 1)当他 裹 着一阵冷风走进门
16、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 ( 2)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 浮 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 【小题 3】如果将画线的句子中的 “朦胧 ”和 “不止一次 ”去掉,对表现人物心理有无影响?为什么?( 4分) 【小题 4】你是如何看待母亲临终之前的忏悔的 ( 6分) 答案: 【小题 1】父亲雪天觅食空手而归,却意外逮住了一只鹭鸶;( 1分)父亲要杀死它, “我 ”竭立保护;( 1分)当全家人备受饥饿时,鹭鸶真的死了,家人得以渡过难关;( 1 分)母亲病重时吐露真相:原来鹭鸶是信佛的母亲亲手杀死的。( 1分) 【小题 1】( 1) “”有 “卷 ”的意思,使无形的冷风具有立体感,突
17、出了父亲觅食的艰辛。 ( 2分) ( 2)首先,它与 “水滋滋 ”、 “泪 ”相呼应;( 1 分)其次表现出鹭鸶生命的微弱,倾注着作者的怜悯之情。( 1分) 【小题 1】有影响( 1分)。 “朦胧 ”与 “我 ”备受饥饿的煎熬相照应( 1分) “不止一次既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 1分)更写出了母亲在信仰与母爱的矛盾抉择中心灵上所受的折磨。( 1分) 【小题 1】在信佛的母亲看来,那只鹭鸶的死是自己对生命的屠杀,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可当年,为了生存,违心地杀死他。几十年来,她为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母亲临终前的忏悔,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平凡母亲的善良与坚忍。 文言文阅读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
18、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 “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 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 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 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山东省 汶上 中高 上学 期期 模块 测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