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高三高考预测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高三高考预测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北京市高三高考预测语文卷(有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北京市高三高考预测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语言模糊不清,塑造的形象怪异偏激,令人 不忍卒读 。中学生容易模仿这些作品,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B很多人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 3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 ,一片哗然 。尤其是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据悉,温州部分银行曾一度开出 “存 1万返 440元 ”的高额日息,此举一时间吸引了大量储户。随后多家银行纷纷跟进, 依葫芦画瓢 。 D从 2012年元月 11日起,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国标委等部门在北京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
2、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 呼之欲出 。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围棋棋子按颜色区别黑白二方,但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 , , 。 _;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想要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 “气眼 ”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 “气眼 ”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 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
3、旋的空间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3分) A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5A级景区标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 B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D对于多数 “90后 ”而言,发生于他们出生之前的事情,如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瓜葛,便只是教科书和互联网上的 “存档 ”和 “传说 ”而已。 答案: D 现代文
4、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不远人 ”: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杨国荣 所谓 “日用即道 ”,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 “域中有四大 ”之说,所谓 “四大 ”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 “物 ”(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 “道 ”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
5、在,离开 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强调 “道 ”和 “人 ”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 “道 ”,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 “不远人 ”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 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
6、另一重涵义,是 “日用即道 ”。所谓 “日用即道 ”,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 “未知生,焉知死? ”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 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 “道不远人 ”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道不远人,同
7、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 “中 ”。儒家一再谈到 “中道 ”或 “中庸之道 ”,孟子便主张 “中道而立 ”,荀子也肯定: “道之所善,中则可从。 ”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 “中 ”之上。这种 “中 ”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 “中 ”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 “中 ”,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 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 “中 ”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
8、这就是 “中 ”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 “中 ”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以上意义上的 “中 ”,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 “度 ”的观念。这种 “度 ”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 以 “度 ”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 “万物并育而不相 害 ”。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在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
9、、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 “并育而不相害 ”,便要求以 “度 ”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 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 “度 ”的智慧。 (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 “道 ”,原载 2011年 6月 12日文汇报) 【小题 1】下列有关 “道 ”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用即道 ”,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10、。 B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 C儒、道两家学说中 “道 ”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 “道 ”的理解是一致的。 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 “中 ”,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 B儒家的 “中道 ”,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 “度 ”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 C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 D从哲学的视域来看, “道 ”具有 “不远人 ”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
11、生活过程联系起来。 【小题 3】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儒家的 “中庸之道 ”,能使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B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 “美不远人 ”。 C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 D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体现了 “度 ”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C项, “儒、道两家对 道 的理解是一致的 ”,在文中无依据。 【小题 1
12、】 A项, “在儒家那里 ”错误,应为 “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 ”。 C项, “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 ”,无中生有。 D项, “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 【小题 1】 A项,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是中庸提出的一种思想,并非能达成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富不忘报桑梓 1928年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 11岁时全家流落到香港。父亲早逝,李嘉诚 13岁就辍学就业,挑起养家的重担,踏入了五花八门的社会。开始,他为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还利用业余时间补习文化。不到 20岁便升任塑胶玩具厂总经理。两年后,他 把握时机,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将其命名为 “长江塑
13、胶厂 ”。 谈起当年的创业,李嘉诚感慨颇多,充满激情: “当年长江塑胶厂,只是生产一些普通的塑胶玩具和家庭用品,经由出口洋行运销欧美。在最初 10年间,每星期要工作 7天,每天至少工作 16小时,晚上还要自修,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用两个闹钟,才能惊醒起床,这可说是最难过的时刻。 ” 正是当初创业的艰难,练就了李嘉诚苦干实干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无论干什么事他都不辞辛苦,全力以赴。 7 年后,塑胶厂发展成为长江实业公司。后来,又当机立断把业务转向了地产,长江实业得到迅猛发展。 1979年,李嘉诚进军贸易业,成为和记黄埔公司董事会主席。后来,又在海外和内地大量投资,获取了厚利。他在香港及国际上控制
14、的业务相当广泛,他的业务经营领域,早已越过太平洋,向世界伸展,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是中国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李嘉诚不仅时时这样提醒自己,也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应尽些责任来要求自己。他离乡多年,虽忙于商务,却无时不思念国家,思念故土,竭力支援祖国建设,报效桑梓。 他在给家乡政府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的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 ”; “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乡中若有何有助于乡梓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 ” 1978年底,他获知潮州市居民住宅紧张,于是提出营建 “群众公寓 ”,所需建筑费用 128万元全部由他捐献。
15、“群众公寓 ”有 10幢共 208套住房,建筑面积达15000 平方米,家乡人民喜迁新居时,无不对李嘉诚造益民众的美举深表谢忱。李嘉诚也为能给父老尽力而感欣慰。 1981年,李嘉诚又捐 2200万港元,在潮州市兴 建两座大型综合医院,以改善家乡人民的医疗条件。这两座医院,各拥有逾万平方米面积,设备齐全,每天可接待 3000例患者,有病床 500张。当医院落成时,家乡人民期望他能回乡剪彩,李嘉诚推辞再三,他说: “若有一天,我到医院去,喜见病人接受良好治疗,康复出院,我心已足矣! ” 有人说: “闽有陈嘉庚,粤有李嘉诚;前有陈嘉庚,后有李嘉诚。 ”是的,这两位爱国华人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
16、人学习的楷模。 想当年,陈嘉庚多年奔波于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召集和发动海外炎黄子孙,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正义斗争。他还热心于祖国的公益事业,帮 助家乡人民办教育。他以 “企业可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之决心,在福建集美捐资兴办幼儿园、中小学、师范、水产学校和航空学校,造福后代,成为中国人民交口称赞的爱国华侨领袖。 如今,李嘉诚怀着 “报效祖国,造福桑梓 ”的爱国热忱,捐赠 6亿元创办汕头大学,为祖国、为家乡人民办了件造福子孙万代的实事。 潮汕地区人多地广,却没有一所大学。早在 20世纪 40年代,潮州就有人呼吁集资兴办大学。当时,陈嘉庚也非常赞同这一想法,还就此写过一篇文章论潮州大学。文中说: “虽
17、僻处南疆,然与东南亚交通至为便利,潮州创办大学 不但为中国之大 学,将来亦可为东南亚之大学。 ” 陈嘉庚的愿望终于由李嘉诚实现了。 新建的汕头大学坐落在汕头市以西十几里的桑浦山南麓。它三面山峦环抱,一面田野碧绿,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校舍建筑面积为 20万平方米。校园建筑堪称一绝,校园中央的主体楼群 行政办公楼、教学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近 10幢环形大楼,用高架庭院式长廊相接,所有建筑均用清一色的白色玻璃马赛克贴墙。这种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与幽美宜人的大自然相结合,美妙绝伦。这里面倾注了李嘉诚多少心血! 为了把汕头大学建成国内以至国际上高水平学府,无论选址、设计、 师资还是设备等,李
18、嘉诚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 为加快这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李嘉诚还亲自到北京争取中央领导的支持。1986年 6月 20日,邓小平会见李嘉诚,对李嘉诚的爱国爱乡热情表示赞赏。当听取李嘉诚关于汕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要求后,邓小平指出: “汕头大学应办得更开放一些。 ” “在全国调一些比较好的教员到那里去。 ” “汕头大学要办就一定要办好。 ” 李嘉诚常说: “汕头大学的创办是为国为民的根本,比我所从事的其他事业更为重要。 ” 李嘉诚 “超人李 ”、 “大哥诚 ”的绰号,并不仅是因其位居香港首富和他的 “呼风唤雨 ”、果 敢明断的能力超乎一般人而得,他富贵不淫、克己奉公的品德更深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19、。多年来,他从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公司,每年只拿 600多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他福利津贴。在生活中,他省吃俭用,戴的是价值不到 50美元的美辰表,穿的是 10年前的西装,住的是 30年前的房子,他不喜欢出席豪华的宴会。 【小题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开头几段叙述李嘉诚创业过程,表明他的财富来之不易,与后文写他报效桑梓,多次捐款形成鲜明的对比。 B文章在关于传主报效桑梓的叙述之中多次 对他进行语言描写,直接揭示出李嘉诚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情感和思想,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C文中对新建的汕头大学校园的详细介绍,突出了李嘉诚报效桑梓的艰难,
20、也是传主呕心沥血办教育的生动写照。 D作者写邓小平会见李嘉诚,对李嘉诚的爱国爱乡热情表示赞赏,并在听取李嘉诚关于汕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要求后,作了有关的指示,用意十分明显 从更高的层面肯定传主。 E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了人们爱戴和尊敬李嘉诚的真正原因,当然这和李嘉诚的身份地位毫无关系。 【小题 2】李嘉诚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说明。 ( 6分) 【小题 3】文章后半部分反复写陈嘉庚,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对于致富以后投资于公益事业,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回报社会的善举;也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美德的体现。有人认为需要社会大力提倡;也有人认为要靠致富者
21、的自觉。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或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1) B( 2分) D( 3分) E( 1分) 【小题 1】 具有苦干实干的精神(或有顽强的毅力) 过早挑起生活重担,创业中辛苦工作; 果敢明断,善于把握时机 在塑胶玩具厂经理一职上创办自己的塑胶厂(后又发展为长江实业公司;又转向地产业、贸易业); 热爱祖国和故乡,热心祖国公益事业 捐资给家乡建医院、住宅、大学(说出一个即可); 富贵不淫 穿戴住都很节俭,不出席豪华宴会; 克己奉公 不领公司津贴,酬金都给公司,每年只拿 600美元董事费。 【小题 1】 类比,突出传主的形象。 突出海外华人爱国精神
22、的传承。 使传记的内容更加丰富。(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观点一:是回报社会的善举。 财富来之于民,理应还之于民; 学会感恩; 发挥个人财富的最大价值。 观点二:是传统道德的体现。 达则兼 济天下的传统美德 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 观点三:需要社会大力提倡。 创造浓郁的社会风气 创设良好的操作条件; 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 观点四:要靠致富者的自觉。 发乎真情,避免作秀; 淡泊名利,提升境界; 感动民众,发扬光大。 【小题 1】 A项, “与后文写他报效桑梓,多次捐款形成鲜明的对比 ”错; C项,“突出了李嘉诚报效桑梓的艰难 ”错; E项, “和李嘉诚的身份地位毫无关
23、系 ”不准确。 【小题 1】李嘉诚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 “过早挑起生活重担,创业中辛苦工作 ”分析出苦干实干的精神,从 “在塑胶玩具厂经 理一职上创办自己的塑胶厂 ”得出果敢明断,善于把握时机,从 “捐资给家乡建医院、住宅、大学 ”得出热爱祖国和故乡,从 “穿戴住都很节俭,不出席豪华宴会 ”得出富贵不淫, 6分。答 3点即给满分,概括和具体内容各 1分,事例提到一处即可 【小题 1】类比的作用是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结合文意分析即可。 【小题 1】 8分。观点 2分;结合文本或联系实
24、际分析, 6分,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别难过,妈妈 【加拿 大】莫 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 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 “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 ” 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 “东西? 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 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 ”卡尔先生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北京市 高考 预测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