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区)高二下期学业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区)高二下期学业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区)高二下期学业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区)高二下期学业测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尽 管( jn) 暂 时( zn)撕杀一脉相承 B解 剖 ( pu)洁 癖 ( p)赡养笔耕不辍 C妊 娠 ( shn) 创 伤( chung)枯燥因才施教 D 混 淆( hn)信 札 ( zh)宣泄言谈举指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安部门经过周密排查,不懈追踪,终于抓捕到了那个 不定的犯罪嫌疑人张某。 胡忠、谢晓军夫妇把满腔心血 在高原的孩子们身上,用行动书写着 “高义薄云 ”。 下课后,她没有回宿舍, 去了学校图书馆,抓
2、紧时间为她研究的课题查找资料。 A形迹灌注径自 B行迹灌注径直 C形迹贯注径直 D行迹贯注径自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听见一群小鸟在老师办公室窗外的老梧桐树上 幸灾乐祸 地冲着我在叫着。 B实力派演员娜仁花凭借影片额吉在第 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角逐中 当仁不让 ,一举夺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C一些超市经营者不讲诚信,为销售过期食品,他们往往在包装上 改弦更张 ,随意改变出厂日期。 D目前,知识产权国际纠纷案件越来越多,但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 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成人歌曲大多音调较高、音
3、域较宽,经常唱这样歌曲的孩子,会对声带造成严重损伤。 B PM2.5颗粒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C看着这些我国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产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感到振奋。 D经过多日精心策划和排练,这台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心血的晚会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 答案: D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 “四书 ”。 B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C贾平凹,中国当代最具叛逆
4、性、富有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秦腔浮躁废都等。 D契诃夫与欧 亨利、莫泊桑并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们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分别是套中人麦 琪的礼物俊友。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树下的老人 周国平 十年前,刘彦把他的好几幅油画带到我家里,像举办一个小型画展似的摆开。他让我从中挑选一幅。我站在这幅画面前挪不开脚步了。从此以后,这幅画就始终伴随着我,我相信它将一直伴随我走完人生的旅程。 我对这幅画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它 画得好 。刘彦的风景画都画得非常好。可是看见这幅画,我仿佛看见了一种启示,知道了我的人生之路正在通往何处,因此而感到踏实。
5、 画面上是一小片树林,那些树是无名的,看不出它们的种属。也许只是一些普通的树吧。在树木之间,可以看见若干木屋、木篱笆、小土路,也都很普通。画的左下方,一个人坐在树下,他的身影与一截木篱笆以及木篱笆前的那一丛灌木几乎融为一体。所有的植物都充满着动感,好像能够看见生命的液汁在其中喷涌、流淌、沸腾,使人不由得想到梵 高的画风。然而,与梵 高不同的是,画的整体效果却显示为一种肃穆的宁静。刘彦似乎在用这幅画向我们证明,生命的热烈与自然的静谧并不矛盾,让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节律自由地生长,结果便是和平。 树下的那个人是 谁?他微低着头,一顶小小的圆沿帽遮住了他的脸,而他身上的那件长袍朴素如农装,宽大如古希腊
6、服。那么,他是一个农夫,抑或是一位哲人?也许两者都是,是一个思考着世界之底蕴的农夫,一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哲人?他坐在那里是在做什么,沉思、回忆、休憩,或者只是在打瞌睡?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便是他置身在尘嚣之外。那尘嚣或者从未到来,或者已被他永远抛在了身后。 后来刘彦告诉我,他的这幅画有一个标题,叫 “树下的老人 ”。 这就对了 ,一个老人,不过这个老人不像别的老人那样因为行将死亡而格外恋世或厌世。不,他与那个被人恋或厌的世界不 再有关系了,他的老境已经自成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尘世的辛劳都已经消逝,一切超验的追问也都已经平息。他走过了许多沧桑,走到了一棵树下,自己也成了一棵树。现在他只是
7、和周围的那些树一样,回到了单纯的生命。他不再言说但也不是沉默,他的语言和沉默都汇入了树叶的簌簌声。不错,他是孤独的,看来不像有亲人的陪伴,但这孤独已经无须倾诉。一棵树是用不着向别的树倾诉孤独的。如果说他的孤独曾经被切割、搅扰和剥夺,那么现在是完整地收复了。这完整的孤独是充实和圆满。是了无牵挂的归宿。他因此而空灵了,难怪衣帽下空空如也,整个儿只 是一种气息,一种流转在万物之中的气息。所以,这里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时间,也不再有老年。 也许我的解读完全是误读,那有什么要紧呢?我只是想让刘彦知道,他的风景油画是多么 耐人寻味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种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艺术。他的内在的激情在其中找到了
8、庇护,得以完好无损地呈现为思想,呈现为超越思想的宁静。风景油画属于他的创作的早期阶段,但我不无理由地相信,他迟早将回到这里,犹如那个老人回到树下,犹如一个被迫出外谋生的游子回到自己朝思暮念的家园。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油画中 老人的 “身影与一截木篱笆以及木篱笆前的那一丛灌木几乎融为一体 ”暗示着老人与自然的和谐。 B “那件长袍朴素如农装,宽大如古希腊服 ”的比喻,扣合了 “一个思考着世界之底蕴的农夫,一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哲人 ”的疑问。 C “这就对了 ”一句,与上一段的疑问形成呼应,从而引出下文对画中人物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与画作者思想的共
9、鸣。 D油画中的树只是背景,目的是为了衬托树下的老人;而在本文中,作者颠覆了画作者的用意,使得油画的意境更为深广。 E.本文对 “树下的老人 ”这幅油画的解读,显示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 深刻而独到的认识,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小题 2】第 段,作者在描写画上的植物时写到梵 高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认为刘彦的这幅油画 “画得好 ”且 “耐人寻味 ”?( 4分) 【小题 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 段结尾 “这里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时间,也不再有老年 ”中 “这里 ”一词的理解。( 4分) 【小题 5】作者从 “树下的老人 ”这幅油画中 “仿佛看到了一种启示 ”,但文章结尾
10、却又说 “也许我的解读完全是误读 ”。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0字左右)( 10分)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1】 比较( 1分)显示两者的相同( 1分)与不同( 1分) “ 植物都充满着动感,好像能够看见生命的液汁在其中喷涌、流淌、沸腾 ”,但 “画的整体效果却显示为一种肃穆的宁静 ”;进而说明比较的目的( 1分) “ 生命的热烈与自然的静谧并不矛盾,让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节律自由地生长,结果便是和平。 ” 【小题 1】刘彦似乎在用这幅画向我们证明,生命的热烈与自然的静谧并不矛盾,让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节律自由地生长,结果便是和平。 因为刘彦的风景油画能将内在激
11、情通过具体的画面完整地呈现为思想,呈现为超越思想的宁静。 【小题 1】一切尘世的辛劳都已经消逝的老境;一切超验的追问都已经平息后无牵挂的归宿;回到单纯的生命。 【小题 1】 “也许 ”是谦称;且事物的理解本就多元,对音乐,对美术的理解同样多元。选取一个角度即可。 【小题 1】 B“那件长袍朴素如农装,宽大如古希腊服 ”不是比喻。 D“油画中的树只是背景 ”错误,因为 “所有的植物都充满着动感,好像能够看见生命的液汁在其中喷涌、流淌、沸腾 ”。 【小题 1】此处考查比较的作用,是为了性能构成对比,为了说明二者的相同与不同。 【小题 1】结合文本最后一句话 “刘彦似乎在用这幅画向我们证明,生命的热
12、烈与自 然的静谧并不矛盾,让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节律自由地生长,结果便是和平 ”和第六段 “他的内在的激情在其中找到了庇护,得以完好无损地呈现为思想,呈现为超越思想的宁静 ”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这里 ”是代词,结合上文画面理解。答对 2个得 3分,答对 3个满分 【小题 1】回答此题抓住 “也许 ”二字,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多元化理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均可。观点 2分,文本、联系现实及分析 5分,语言表述 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展认同 扬首善 “ 北京精神 ”文化意义琐谈 何谓 “文化 ”
13、?历说纷纭。梁启超认为, “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鲁迅则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认为, “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 ”。当代文化学界认为,文化就是 “群体的人的社会活动,及由此创造的物态、非物态,以至物、非两兼,各类产品之总和 ”。 参照这些定义, “北京精神 ”的文化定位是北京人 “心能开积 ”的成果,包括 “正德、利用、厚生 ”的价值,是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 “共业 ”。正是 “北京精神 ”这一崇高核心价值体系,经 “久浴 ”而构成了作为社区群体的 “北京人 ”的
14、神圣尊严。 从文化学看, “北京精神 ”的文化定位,堪称立足 “文化自觉 ”。所谓 “文化自觉 ”,是指世纪之交兴起的世界性 “善待文化传统 ”人文大潮。它旨在理性回答: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 ”让人们理性回归失去的精神家园,免于变成空然无依的游荡灵魂。 “北京精神 ”拥有强劲两翼。一翼是 “认同 ”之翼。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除汉族外,还有数十万兄弟民族,乃至众多世袭侨民,既是 “祖国大家庭 ”最完整的缩影,又是饮誉全球的国际化大都 市。他们在北京这片文化的沃土上,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长期践行、孕育,共同铸就了 “北京区域文化 ”之本。另一翼是 “首善 ”之翼。北京的首
15、都身份,决定了它的 “首善 ”地位和责任。毋庸回避, “北京精神 ”的八字表述,就字面言,应该不同程度地涵盖了全国许多城市的精神,那些地方也不乏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的理念。那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能体现北京这个城市的个性和特点吗?回答是: “能! ”其原因就在于北京是 “首善 ”之都,即皆居 “至高、首先、独绝、引领 ”,及其派生之深度、高度、力度、程度等量与质差异。 (李耀宗 “北京精 神 ”文化意义琐谈:展认同 扬首善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自然段中对文化的三种界定,梁启超侧重于文化的群体性,鲁迅侧重于文化的历史性,而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北京市 西城区 北区 下期 学业 测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