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生产生活中常使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其中一定不能省力的做法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杠杆有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力和力臂成反比的,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为等臂杠杆。本题中的手推车、斜面、滑轮组都是省力机械,可以省力。 D选项中的人动木棒的作用力是动力,物体对木棒的作用力阻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费力。 考点:杠杆的分类 如图为电路元件 A和
2、B的 I-U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选出正确的选项 A元件 A的阻值为 10 B原件 B的阻值为 40 C若将它们并联,接在 4.0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0.35A D若将它们串联,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的总电流是 0.15A,电源电压是 3V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欧姆定律 可知,当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所以导体 A是定值电阻,其阻值可以通过 图像中某一组数据算出,如当电压为 3V时,电流为 0.15A,元件 A的电阻为 20。而导体 B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电压时电阻不同。若把它们并联在 4V的电源上,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总电流等于各
3、支路电流之和,由图可知,当 U=4V时, IA=0.2A, IB=0.15A,干路电流为 0.35A。若把它们串联接到电路中,串联电流处处相等,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由图可知,当 I=0.15A时, UA=3V, UB=4V,电源电压 U=7V。 考点: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及计算 如图,在探究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之间关系 ”的实验中,当我们将电阻由 5换成 10后,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A将变阻器滑片 P向左移动,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 B将变阻器滑片 P向左移动,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 C将变阻器滑片 P向右移动,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 D将变阻器滑片 P向右移动,保持电流表示数
4、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在实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改变电阻 R的阻值,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 R两端的电压保持一定。当电阻 R的阻 值从 5换成 10后,根据串联分电压的原理,导体电阻变大,其两端电压也会变大,使 R两端电压变大,可以将变阻器滑片 P向右移动,使变阻器两端电压增大,电阻 R两端电压减小,保持电阻 R 两端电压不变。本题也可以从欧姆定律的角度来分析,当电阻 R 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则电阻 R 两端电压增大,可以通过增大变阻器的电阻,使变阻器两端电压增大,电阻
5、 R两端电压减小。 考点: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 S 闭合后,灯 L1发光,灯 L2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该同学将电压表改接到 BC 两点,发现电压表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灯 L2的灯丝断了 B开关 S处开路 C BC 段之间发生了短路 D AB段之间发生了短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电路为一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的是灯 L1两端电压。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路,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本题中有一灯能亮,说明电路不可能是断路,只能是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灯 L1两端有电压,如果 L1短路,相当于导线,导线两端的电压为零,所以只能是 L2短路
6、。 考点:故障分析 新交通法规于 2013 年 1 月 1 日施行,驾驶员不系安全带记 3 分,罚 100 元。汽车上设置了 “安全带指示灯 ”,提醒驾驶员系好安全带。当安全带系好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安全带未系好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如图所示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电路中开关闭合灯不亮,断开开关时灯亮,开关控制灯的亮与不亮,但与常规设计不同,所以连接方式上与常规的开关与用电器串联不同。 A图中开关闭合和断开时灯均亮; B图中开关 S闭合,使灯短路,灯熄灭,当开关 S断开时,灯能亮,符合题意; C图中灯 L不受开关的控制; D选项中开关闭合灯亮,开
7、关断开,灯不亮,也不符 合题意。 考点:电路设计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 S闭合后 A若 A表是电流表, B表是电压表,则电阻 R1、 R2并联 B若 A表是电流表, B表是电压表,则电阻 R1、 R2串联 C若 A表是电压表, B表是电流表,则电阻 R1、 R2并联 D若 A表是电压表, B表是电流表,则电阻 R1、 R2串联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路分析中可以利用电流法来判断,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开的开关。若 A是电流表, B是电压表,则电流经过经过开关 S 分别经过电阻 R1和 R2,有两条路径,此时电路为电阻 R1、 R2并联。若 A是电压表, B是电
8、流表,开关 S闭合后开关和电流表把电阻 R1短路,电流中只有 R2能工作。 考点:电路分析 如果电路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物理学中称之为短路,这样的后果很严重,这时灯泡会 A变暗 B不能发光 C正常发光 D变得更亮 答案: B 试题分析: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电源两端不经用电器直接用导线连接,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用电器短路是指用电器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电流不会流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此电路中灯泡两端相当于用导线相连,灯被短路,不能发光。 考点:短路 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气体的 A温度不变 B密度变小 C内能增加 D热量增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汽油机的压
9、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缸内气体做功,使气缸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气缸内气体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其密度变大。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它是内能的变化值量,不能用热量增多或减少,一般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考点:内能的变化 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 t2、 t3时刻物体内能 相等 C t2时刻物体内能比 t3时小 D 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 t2时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态变化的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凝固时对外放热,内能减少,即从 t2到 t3时间段内
10、,物体的内能在减小的。其它两个阶段从 t1到 t2,从 t3到 t4温度在降低,物体的内能在减少,所以从 t1到 t4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内能都在减少。物体内部分子动能是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的,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反之动越小,从 t1到 t2物体的温度降低,分子动能减少。 考点:内能的变化 下列各个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拉开的弓,放手后把箭射出去 B冠山海游乐园里,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 C神舟十号飞船刚发射加速升空过程 D地球同步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能转化为势能,动能减少,势能增大。 A选项中把弓的弹性势能转为箭的动能 ;B选项中小朋
11、友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神舟十号加速升空,其动能和势能都变大,机械能增大,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机械能的转化 甲乙两种机械所做的功 W随时间 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从图象可以判断 A甲比乙做 功多 B甲比乙做功少 C甲比乙做功快 D甲比乙做功慢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图像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做的功在变多。要比较做功多少,必须在相同时间内,在相同时间内甲做的功比乙多,即甲做功比乙快,甲的功率比乙大。 考点:功与时间关系图 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脚踢足球,足球在飞行过程中,脚踢足球的力没有对足球做功 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 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
12、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 答案: A 试题分析:功的存在有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路踢足球,足球在飞行过程中脚对球没有力的作用,脚对球不做功。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有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力做功。 C、D选项中力都做了功。 考点:功的存在条件 双选题 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 100N 水平推力以 0.5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 500N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 100cm,该过程中工人所做的功是 J,水平推力的功率是 W。 答案: 50 试题分析:功的大小可以利用 W=Fs进行计算,即利用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3、的乘积,人的推力为 100N,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为 1m,人做功 100J。功率的计算可以利用 进行计算,物体以 0.5m/s速度运动了 1m,所用的时间为 2s,所以功率为 50W。 考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2013年 12月 2日我国用火箭成功发射了 “嫦娥三号 ”月球探测器,在 “嫦娥三号 ”随火箭升空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 _能转化成 _能;在穿越大气层时, “嫦娥三号 ”和火箭克服摩擦,将 _转化成 _能,这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答案 :内能 机械能 机械能 做功 试题分析:内能可以用于加热物体和对外做功,火箭就是一个热机,它是利用内能来做功,它在工作时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
14、的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火箭与空气摩擦,要克服摩擦做功,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内能的改变及利用 实验题 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所示 ( 1)根据图象,某同学认为: “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 (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 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 _的吸热能力强些
15、 (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 1.8103J/( kg ),则乙的比热容是 _J/( kg ) 答案:( 1)不正确,因为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甲、乙吸收 的热量也相等 ( 2)乙 乙 ( 3) 2.4103 试题分析: 物体吸热升温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还要使用相同的加热器,使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加热相同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等,物体吸收的热量也相等,不同物体升高的温度不同,主要是因为物质的种类不同。由图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甲升高的温度多,说明甲吸热升温较快,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所需要加热的时间就短,乙的时间长,
16、说明乙的吸热能力更强。利用加热 4min甲、乙吸收热量相等,可以列出它们的等量,即 Q 甲 =Q 乙 ,吸热热量可以利 用 Q=cm t计算。 c 甲 m甲 t 甲=c 乙 m乙 t 乙 ,它们的质量相等,代入数据得: 1.8103J/( kg ) 40 =c 乙 30 c 乙 = 2.4103J/( kg ) 考点:物质的比热容 小明等 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 18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 程如下:( 1)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 A、 B、 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次数 A处的电流 IA B处的电流 IB C处的电流 IC 1 1.22 0.12 0.1 2
17、 0.44 0.24 0.2 3 0.65 0.36 0.3 ( 2)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将两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上表中。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2)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_,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_( 3)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表格补充完整并修改数据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是采用方法 (填 “一 ”、 “二 ”)来进行的。( 4)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丹阳市 后巷 实验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第二次 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