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榨取果汁,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雕刻玉器,只是改变玉器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有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水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 B在一定条件
2、下能分解 C 4 时密度 1g/mL D水中含 H、 O 两种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无色透明的液体,是物理性质,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体现的自然是化学性质,正确, C、 4 时密度 1g/mL ,是物理性质, D、水中含 H、 O 两种元素,是水的组成,故选 B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12年 4月 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一些药企用工业明胶制作胶囊,引发了人们对铬元素的关注,在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部 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铬元素核内有 24个质子 B铬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铬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r D一个铬原子的质量为 52.00g
3、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任一种元素的方格上可以反映出这样几个信息: 1、原子序数(也就是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 3、元素名称(从中可以判断元素的分类), 4、相对原子质量(而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所以结合前面的质子数,可以大约推算出中子数),所以一个铬原子的质量为 52.00g,错误,应该是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2,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钛和钛合金是 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二氧化钛( TiO2)是绘画原料中 “钛白 ”的主要成分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2 C +4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合
4、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二氧化钛( TiO2)中, O 的化合价为 -2价,不难算出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4,故选 C 考点:根据化合物算元素的化合价 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氯吡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 B相对分子质量为 247.5 C不属于氧化物 D每个分子中含有 26个原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确定 1、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以及对应各原子的个数(甚至是个数比), 2、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可计算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 4
5、、可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氯吡脲(化学式为 C12H10ClN3O)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正确, B、氯吡脲(化学式为 C12H10ClN3O)的相 对分子质量 =1212+110+35.5+143+16=247.5,正确,C、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氯吡脲(化学式为 C12H10ClN3O),虽然含氧元素,但由五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正确,D、每个分子中原子总数,即元素符号右小脚的数字总和 =12+10+1+3+1=27,错误,故选 D,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
6、的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故选 D 考点:氧气的助燃性 河水分别通过下列净化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答案: B 试题分析: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得到的是纯净水,故选 B 考点:水的净化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B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木炭、活性炭主要成分
7、都是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用于净水,制白糖时用于脱色,滤毒剂等,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正确, D、木炭、活性炭主要成分都是单质,正确,故选 B 考点:单质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 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8、,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直接根据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来判断质量的增减,甲:反应前 70%,反应后 42%,质量减少,说明是反应物;乙:反应前 14%,反应后 8%,质量减少,说明也是反应物;丙:反应前 6%,反应后 40%,质量增加,说明是生成物,丁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不变,意味着质量也没变,所以丁可能是催化剂,但只是可能,自然也有可能参与了 反应过程,只是质量没有变化而已,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甲 +乙 丙, A、丙可能是单质,错误,因为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所以丙不可能是单质, B、错误,上面已分析, C、反应可表示为:甲 +乙 丙,是化合反应,正确, D、质量守恒定律告诉
9、我们:是指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而甲或乙有可能过量,所以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错误,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 ,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错误,B、过滤操作的六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 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很
10、明显本题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且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C、正确, D、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 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电器着火,为防止漏电,对人造成伤害,所以应迅速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正确, B、一旦发现厨房煤气管道漏气,应禁止一切跟电、火有关的举措,可能引燃已排放在空气中的管道煤气,从而爆
11、炸,故正确的方法是: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正确, C、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否则会加快空 气流通,使燃烧更旺, D、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既可隔绝氧气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正确,故选 C 考点:燃烧和灭火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 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化学的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但不能讲必然,只要我们人类利用好化学,生态环境的恶化
12、可以避免,错误, B、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使人类生活更美好,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故 B、 C、 D都正确,故选A 考点:化学的研究范围 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 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补钙 ”、 “补锌 ”、 “补铁 ”等,其中的钙、锌、铁都是指物质中的元素,故选 C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下列行为对改善空气质量没有积极作用的是( ) A植树造林 B将大量垃圾露天焚烧 C开发太阳能 D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
13、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将大量垃圾露天焚烧,会产生粉尘,即可吸入颗粒物,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故对改善空气质量没有积极作用,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 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14、100mL,正确,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氧气和臭氧( 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正确,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为 8个电子(氦为 2个),化学上把最外层为 8电子的这种结构为稳定结构,所以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D、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决定反应能否进行,错误,故选 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CO B CO2 C SO2 D NO2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
15、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故选 B 考点:温室效应 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是节水徽记,故选 A 考点:有关燃烧或爆炸的图标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有助燃性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汽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主要应用在帮助其他物质燃烧更旺,而不是供给呼吸,错误, B、饼干在空气中受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汽,正确,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6、,是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正确, 故选 A 考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冰水混合物 C澄清石灰水 D洁净的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实际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是纯净物,正确, C、澄清石灰水是溶液,是混合物, D、空气成分:氮气( N2) 78%,氧气( O2) 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 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CO2)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17、0.03%,是混合物,故选 B 考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O B Al C Fe D Si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Si、 Al、 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故选 B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 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 CO2是否支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 CO2是否支持金属钠的燃烧 实验:将燃着的钠插入充满 CO2的集气瓶,发现钠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 Na2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 1)钠在 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该实验的结论是 _ 由该结论可知 _ (写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蚌埠市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教学质量 检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