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矿石粉碎是矿石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冰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高原地区空气较稀薄,压强较小,因此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故选 A。 考点:分子的性质 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清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条件,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
3、灭,是隔绝空气的原理。故选 A。 考点:灭火的原理 C3N4 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 C3N4 中,C的化合价为 +4,则 N 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3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 C的化合价为 +4价,设 N 的化合价为 x,则( +4) 3+4x =0 , x =-3 。故选 B。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氢气充灌气球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氧气用于炼钢 答案: D 试题分析: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氢气充
4、灌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小;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具有助燃性的性质。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离子核内有 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 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的下方数字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12。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易得到 2个电子。故选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
5、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加热液体 D称量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A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B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正确;称量时要 “左物右码 ”,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 D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多种饮料、果冻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有毒,摄入过多可使人致癌。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为 C24H38O4。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物质是
6、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该物质中含有 24个碳原子 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9 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经常吃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塑化剂的化学式 C24H38O4可知塑化剂是哟哟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 24个碳原子;塑化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1224:38 =144:19 。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食品安全 物质 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三氧化二锑 (Sb2O3)生产 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 + 2H2O2 =X + 2H2O,其中
7、 X的化学式为 A SbO2 B Sb2O5 C HSbO3 D H3SbO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 Sb:2 , H: 4 , O: 7 ,反应后 H: 4 , O: 2,故 X为 Sb2O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 验 设 计 实验 目的 探究 CO2与 H2O是否发生反应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证明 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若石蕊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A正确; B中应在热水中放白磷,该实验只能说明燃烧要达到
8、着火点, B错误; C实验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使该实验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D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设计 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水、过氧化氢溶液 加二氧化锰,观察能否产生气体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 D 棉纤维、羊毛纤维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支持燃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
9、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锰是该实验的催化剂,质量不变, A错误;由于高锰酸钾分解会生成氧气导致固体的质量减小,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B错误;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沉淀的质量应从零开始, C错误;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与图像 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过滤、溶解、蒸发 B过滤、蒸发、溶解 C溶解、过滤、蒸发 D溶解、蒸发、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10、。故选 C。 考点:粗盐提纯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正确的是 A 2个镁原子 : 2Mg B钙离子 : Ca+2 C 2个氧原子 : O2 D氯化铝 : A1C1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 B错误;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个氧原子表示为 2O , B错误;已知铝的化合价为 +3 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氯化铝表示为 A1C13 。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空气成分中,
11、体积分数最大 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 78% 。 考点:空气的组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氧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非金属元素是 O 。故选 C。 考点:元素的含量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镇啤酒 B新鲜空气 C优质燃煤 D干冰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选 D。 考点:纯净物的判断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12、 D SO2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分子构成的是氧气,含有氧气的是 A。 考点:物质的构成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 B木炭 C甲烷 D红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甲烷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是产生大量白烟。故选 D。 考点:常见实验现象 以下对 O2、 CO2、 SO2、 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是氧化物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 2个氧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化学式可知这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
13、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三种物质的分子都含有氧原子或说这四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故选 C。 考点:物质的组成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 1和试管 2中气体质量比为 2:1 B试管 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 1和试管 2中气体体积比为 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 8:1 ,该实验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故选 B。 考点:电解水实验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
14、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故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选 A。 考点:元素 实验室中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蒸发皿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钳;能间接加热的是:烧杯、锥形瓶。不能加热的有:量筒、集气瓶等。故选 A。 考点:常见仪器的使用规则 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吸附 C沉淀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只有蒸馏能将水净化
15、成纯净物。故选 A。 考点:净化水的方法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 D。 考点:溶液 填空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仪器 a的名称是 。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 A、 E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答案:( 1)试管 ( 2) 2KMnO4 K2MnO4+MnO2+O2 先将导管移出
16、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3) CaCO3+2HCl=CaCl2+H2O+CO2 B 木条熄灭 试题分析:( 2)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收集满了以后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停止加热,以免水倒流入试管中使试管破裂;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固液体常温下的反应,故选 B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金属在生产
17、生活中应用广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 1)以下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铝箔 B铜导线 C炒锅 ( 2)目前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 20%40%。铁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其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_共同作用的结果;汽车外表面防锈的主要措施是 _。 ( 3)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插入一根铁丝,过 一会观察铁丝表面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将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出现。根据现象判断,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生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门头沟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