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九年级 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 A铜 Cu B钠 NA C镁 Mg D铁 Fe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由此可知 A、 C、 D元素符号书写正确, B选项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错误。选 B。 考点:元素符号的书写。 点评: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即可。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原子数目 分子数目 分子种类 物质种类 式量 原子量 物质质量总数 元素种类 A B C D
2、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则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在化学反应 A+B=C中, 1.5gA与足量的 B充分反应后生成 9.5gC,则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为 ( ) A 3g B 9.5g C 8g D 4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为: 9.5g-1.5g8.0g。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在
3、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以上三种反应均有可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 X的质量 =2+84-22-9=55;物质 X、Y、 Q 反应后质量增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物质 Z反应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的反应物;反应可表示为 ZX+Y+Q,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三种物质,是分解反应。选 A。 考点:质量守恒
4、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解反应,是 “一变多 ”的反应;,;化合反应, “多变一 ”的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 A木炭在 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气体为氢气),同时放出热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
5、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错 .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不等同于实验结论的描述,识记内容。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测定居室内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KMnO4 +5CH2O+6H2SO4=2K2SO4+4MnSO4+5X+11H2O,其中 X的化学式为 ( ) A CO B CO2 C H2CO3 D K2CO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在反应中4KMnO4+5CH2O+6H2SO4=2K2SO4+4MnSO4+5X+11H2O,反应前 O 元素的原子个数
6、共有: 4个 KMnO4分子中有 16个 O 原子、 5个 CH2O 分子中有 5个 O 原子、6个 H2SO4分子中有 24个 O 原子,共有 16+5+24=45个 O 原子;而反应后 2个K2SO4分子中有 8个 O 原子、 4个 MnSO4分子中有 16个 O 原子、 11个 H2O 分子中有 11个 O 原子,共有 O 原子 8+16+11=35个; 5X中共有 O 原子 45-35=10个,只有每个 CO2分子中有 2个 O 原子,前面配上系数 5才会共有 10个氧原子;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式的推断。 点评: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不变 的原则
7、,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系数,对反应中某一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分子的构成进行推断。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 2Fe + 6HCl = 2FeCl3+ 3H2 B铁在氧气中燃烧: Fe + O2 Fe3O4 C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C + O2 CO2 D碳酸不稳定分解: H2CO3 H2O + CO2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化学方程式正确与否,要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 A、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错了,正确的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8、 Fe3O4; C、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一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C+ O22CO; D、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选 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化学方程式的错误经常有四点: 1、写错化学式; 2、没配平; 3、没加反应条件; 4、没标注生成物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 原子的数目 分子的数目 元素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 原子种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则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9、及其应用。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下列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 ( ) A 10g水变成 10g冰 B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C 9g水完全电解生成 1g氢气和 8g氧气 D 5g糖放入 25g水中得到 30g糖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用来解释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的,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 A、 B、 D选项中物质均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10、。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解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4g氢气和 34g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 ) A 32g B 36g C 38g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化学方程式 2H2+ O2 2H2O 可知: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时质量比 =( 22): 32=1: 8,因此 4g氢气完全燃烧只能消耗 32g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4g+32g=36g。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参加反应
11、的物质的质量不计算在内。 10g细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 ) A约等于 10g B一定小于 10g C一定大于 10g D一定等于 10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和铁的质量之和,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难度不大。 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 氧元素; 一个氧分子; 两个氧元素;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每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两个氧原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12、B 试题分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3、表示一个分子; 4、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等。 O2 可以表示氧气,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可以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也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二个氧原子构成。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解答时注意区别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不同。 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 50mL水与 50mL酒精混合不等于 100mL C在 90g水中含有 10g氢气和 80g氧气 D 1g硫与 1g氧气化合生成 2g二氧化硫 答案: D 试题分析
13、: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合解释物理变化现象。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不等于100mL,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及间隔发生变化,此变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 90g水中含 10g氢气和 80g氧气的说法错误;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SO2 ,由该化学式可知,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 32: 32: 64=1:1: 2,则 1g硫与 1g氧气反应生成 2g二氧化硫,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释化学变化的,即
14、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纳米氮化镓。已知镓( 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氮化镓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 Ca)原子最外层有 3个电子,在反应过程中它容易失去 3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了带三个正电荷的离子;氮原子的最外层易得到了 3 个电子,形成了带三个负电荷的离子,则 Ca 为 +3 价,N 为 -3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故氮化镓的化学式是 CaN。选 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甘肃省 武威 第五 中学 九年级 11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