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力和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B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C动滑轮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D如果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机械效率就等于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定义,重力是物体受到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力,但重力不就是万有引力故 A错误 根据弹力的概念,我们在拉橡皮筋、压尺子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 B正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会省功,故 C错误 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是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所以机械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下,它也有
2、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小于 1故 D错误 考点:弹力;重力;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功的原理;机械效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重力、万有引力、机械效率的概念,在做题时容易把概念混肴,容易出错机械做功省力但不会省功,很多同学误以为省力了就会省功,这样很容易造成判断的失误 由于流体具有粘滞性,因而物体在流体中运动要受到流体的阻力科学家们已测得半径为 R的球在流体中以速度 v 运动时受流体阻力大小为 F=6Rv,其中 为流体的黏滞系数,不同流体 不同,它由流体的性质决定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为了测定某种流体的黏滞系数,设计如下实验:让密度为 =1.2103 kg/m3半径为 R=3cm的实心球在密度
3、为 0=0.8103 kg/m3的透明液体中竖直下落,发现球先加速下落后匀速下落,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测出球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 v=4.9m/s若球的体积计算式为V=4R3/3, g=9.8N/kg则该流体的黏滞系数 为( ) A 0.16N s/m B 0.48N s/m C 0.16N s/m2 D 0.48N s/m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告诉的公式,变形出流体黏滞系数 的计算公式,在求出公式中涉及的 F的前提下,求出黏滞系数的值 当球在流体中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竖直向上的有:黏滞阻力( F),实心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竖直向下的有:实心球
4、的重力( G) 所以有: F+F 浮 =G,即: 6Rv+液 g R3=球 gVR3, 变形,得: 6v=( 球 -液 ) gR2 代入数据,得: 64.9m/s=( 1200kg/m3-800kg/m3) 9.8N/kg( 0.03m) 2 计算,得: =0.16N s/m2 综上分析,故选 C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密度的计算;速度与物体运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力的计算 点评:此题名为一道选择题,实际上是一道大型的计算题,并且计算公式是课本上没有接触到的题目的难度较大,它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整合能力,计算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如图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直立在地面的轻弹簧的
5、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设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 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 的合力为 F,则( ) A F不断变小, v不断变小 B F先变小后变大, v不断变小 C F不断变小, v先变大后变小 D F先变小后变大, v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另外,结合题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力的变化也很
6、关键 ( 1)当铁小球接触弹簧后,受到的力为重力 G和弹力 F 弹 ,重力 G不变,随着铁球的下落,弹簧被压缩,弹力 F 弹 变大,故合力 F=G-F 弹 ,合力在变小;当弹力 F 弹 增大到重力 G时,合力为 0;然后,铁球继续下落,弹力继续增大,合力F=F 弹 -G,合力在增大; ( 2)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即铁球接触弹簧的前一段时间),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铁球受竖直向下的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在变化,即速度 v 变大;后来,当弹力大于重力时(即铁球接触弹簧的后一段时间),铁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合力作用,其速度减小; ( 3)故当铁球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 的过程中,合力 F先变小后变大
7、,速度 v先变大后变小; 故 D正确; ABC错误;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一个半径为 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 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 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 A 1m B 2m C 3m D 4m 答案: C 试题分析:( 1)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 ( 2)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
8、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 (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 S在水中的像 S,因为 SD=3m,所以 SD=3m ( 2)连接 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BC 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 为人到池子的距离 ( 3)由题意可知, DS=3m, DA=5m, 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 DAS与 CAB相似 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 = ; 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 AC= DA= 5m=3m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点评:( 1)此题
9、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相似形的特点、光沿直线传播 (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出其成像的位置,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确定人看到像的最远位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D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因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 U=IR可得,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
10、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解;但要注意电压表的接法,当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时,测量的为外部电路上的电压 分别由不同物质 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 1.0103kg/m3 C c物质的密度是 a的两倍 D 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 A、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 1kg时, a物质的体积最大, c物质的体积最小,所以 a物质的密度最小, c物质的密度最大
11、; B、由图象可知,当 b物质的体积为 110-3m3时, b物质的质量是 1kg,所以 b物质的密度是 b= = =1.0103kg/m3; C、由图象可知,当 a物质的体积为 210-3m3时, a物质的质量是 1kg,所以 a物质的密度是 a= = =0.5103kg/m3;当 c 物质的体积为 210-3m3时,c物质的质量是 4kg,所以 c物质的密度是 c= = =2103kg/m3,由此可知 c物质的密度是 a物质的四倍;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的大小比较
12、;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 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如图所示为工人师傅推车运送纯净水的图片,对于这两种方法中哪种比较省力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的方法比较省力 B图乙的方法比较省力 C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所用的力大小相等 D无法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别对甲乙两种情况进行受力分析两图最大的区别是一拉一推,导致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同,由此产生的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同,当然摩擦力越小越省力 拉车时,人对车的拉力一般是斜向上的,这样会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了车
1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所以较省力; 而推车时,人用力方向一般是斜向下的,这样会增大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了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所以推车较费力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实用性较强,说明物理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飨赣甏涌罩邢侣 B擦黑板时 ,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答案: D 试题分析:扩散现象说明了: 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隙;
14、 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A、 飨赣甏涌罩邢侣涫切 甑蔚幕 翟硕 皇欠肿拥脑硕 搜 畈环 咸庖猓 brB、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的分子分别运动到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该选项主要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故 “满屋飘香 ”此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扩散现象;机械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的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
15、生对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LPG)是一种清洁燃料,使用这种燃料的汽车,排出的尾气污染较小 B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 C必须用六颗同步卫星才能实现全球通信 D塑料和银都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要掌握: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越来越被广泛利用; 通过三个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金属银是导体,而塑料是绝缘材料 A、液化石油气相对柴油和汽油而言,是一种清洁燃料,使用这种燃料的汽车,排出的
16、尾气污染较小,选项说法 正确,符合题意; B、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新型的能源,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三颗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塑料是绝缘材料,银是导体,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太阳能的利用;绝缘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全面,要求全面掌握,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于考查基本概念题目,但易出错 下列物理知识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伽利略在对摆 动进行反复的科学研究后发现: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 D英国科学家汤
17、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一定律都是牛顿发现的,所以 A是正确的; B、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发现的,所以 B是正确的; C、摆的等时性是伽利略发现的,经过研究发现,摆绳越长,单摆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所以 C是错误的; D、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所以 D是正确的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常识,我们学习物理,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还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探究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
18、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D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A、火车的质量大,其惯性也大,所以不易停下来,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从而会跳的更高,而惯性大小不变,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羽毛球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所在位置无关,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惯性 点评: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19、,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 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1)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不同,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 2f U 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A、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
20、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 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符合题意 B、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是一个凸透镜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 U 2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像,当 2f U f 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 U f 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考点:透镜及其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这个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 情况和应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一般学生认为隔着放大
21、镜看物体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实际上还能看到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 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 -273.15 以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时,冰晶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增大的内能使冰晶熔化变成雨滴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霜不符合题意 C、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最低能降低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湖北省 黄石市 中考 模拟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