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苏州吴中区初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苏州吴中区初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苏州吴中区初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苏州吴中区初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 是黄河流域半坡氏族文化的代表, 是商朝文化的代表, 是河姆渡氏族的文化,本题选 A。 考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比较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具备两点能力,一是要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非常熟悉,二是要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同学们以后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逐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
2、史问题的能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 “最富天才的创见。 ”这一 “天才的创见 ”是指 A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20世纪 50年代,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 20世纪 80年代,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和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 “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 “最富天才的创建 ”后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运用,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
3、针,本题选A。 考点: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 “一国两制 ”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一国两制 ”的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施,并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对于一国两制的内容,意义影响同学们也要重点识记和理解。 2013年 4月 5日,帆船英雄郭川经过近 138天、超过 21600海里的艰苦航行回到青岛,成为第一个驾驶帆船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达 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答
4、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新航路开辟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如下: 1488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 14971498 年 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 年 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 “地圆说 ”。所以本题选 C。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同学们的识记能力,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历史乃至世
5、界历史的大事, 它和文艺复兴一起并称为世界和人被发现的时代,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 11年皇帝的他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 ”。文中的 “他 ”是指 A拿破仑 B罗伯斯庇尔 C克伦威尔 D华盛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拿破仑一生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 11年皇帝的他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拿破仑,拿破仑先是实行独裁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失败后东山再起最后兵败滑铁卢成为最后一
6、战的历史史实,也是成为拿破仑失败代名词的一战,本题的史实在教材中的小字内容里,同学们只有在平时对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小字注意才能解答好此题,此题选 A。 考点:拿破仑及帝国的失败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滑铁卢战役是教材中小字内容,但同时也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战役,通过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昔日的辉煌不再,从此他的政治生命也就结束了,本题给同学们一个启 示,平时学习中对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小字,材料以及诗句都要注意,注意分析它们与课本内容的关系。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 “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19世纪中期 “烧煤经济 ”在英国
7、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煤的储存丰富 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采掘技术提高 D煤的出口量激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蒸汽机的应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瓦特改进蒸汽机后,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以及交通工具上,蒸汽机的燃料是煤,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瓦特和蒸汽机是教材中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只要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识记的比较清楚就能解答此题,属于送分题。 某学者评价说:它无疑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是全部社
8、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 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此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人民宪章 C社会契约论 D物种起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48 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方向,所以本题选 A。 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是基础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标志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 的内容。属于送分题,另外于此相关的英国宪章运动也要好好的把握。 图中左侧两人的想法是 “
9、让他去进攻苏联 ”。右侧大踏步前进的人脚下踩踏的是 “奥地利 ”、 “捷克斯洛伐克 ”。他进攻的下一个目标是 A法国 B波兰 C荷兰 D挪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爆发的认识,观察漫画,图中左侧的两人分别是英法,右侧的人是法西斯德国, 20世纪 30年代,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暂时的和平,企图祸水东引,把法西斯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但是很快英法的绥靖政策遭到失败, 1939 年法西斯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因此,本题选 B。 考点:英法的绥靖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二战前夕,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维
10、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首先遭到了法西斯的进攻,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英法美才改变了自己的绥靖政策,于 1942年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敌,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践证明,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 两处应分别填入 A 新 经济政策 苏联解体 B 以工代赈 苏联解体 C 农业集体化 苏联解体 D 1936年新宪法 苏联解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发展的认识,观察题目的结构示意图,时间是 1921年 -1925年,苏俄面临着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
11、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因此 处填写新经济政策,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苏联进行了改革,到 20世纪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用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此, 处填苏联解体,本题选 A。 考点:苏联的历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很大,它造成苏联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产生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这给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教训,所以我国的改革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下侧漫画反映的
12、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后,西欧经济普遍出现衰落的局势,经济衰退导致国内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不稳定,当是,美国正在实施冷战政策,为了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行了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援助西欧,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乘机控制西欧,通过美国的援助,西欧各国大部分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本题选 B。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马歇尔计划是 “冷战 ”政策的具体运用,于此相关的冷战政策也是学生要求理解识记的内容
13、,冷战政策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的任何手段。冷战 政策的(内容)及标志: 1揭开冷战序幕标志 :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2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 ( 1947)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 3经济方面: 马歇尔计划 ( 1947)资本主义稳定欧洲,控制欧洲, 4军事方面:北约集团成立( 1949),与 “华约 ”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
14、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说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是文革时期的历史史实,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史实,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可喜的变化,本题选 D。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以学生喜欢的春联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乐趣,改革开放以来,
1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兵之路,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的贫困落后。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 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本题选 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
16、识的识记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也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以往的旧宪法有明显的区别, 1954年宪法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选项中高度概括中共八大的重要历史意义的是 A高举旗帜 B伟大转折 C生死攸关 D良好开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共八大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是 1956年召开的,首先分析了中国国内形势,指出了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次大会为全党全国人民制定了新
17、形势下的总任务。这就明确规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再次大会为实现这一目标,针对过渡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冒进现象,再次肯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成为中国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935年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次会议,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的 一次会议,本题选 D。 考点:中共八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共八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八大
18、的主要矛盾理论表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了这一理论。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较好地解决了发展规模、速度与具体国情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贡献。虽然八大路线在实际贯彻时未被真正实行,但是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它的正 确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该典籍是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题中的关键是信息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9、,仁在其中矣。 ”,意思是博学而且志向坚定,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那么仁义就在其中了。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办儒家学说,提出仁,后来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迫人民,后来,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论语一书, A是法家思想的著作, B是兵家思想的代表作, C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D题目的意思符合孔子 “仁 ”的思想,本题选 D 考点:论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战国 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分析题意,看诸子百家中那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出
20、正确答案:。这几派的主要思想如下: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21、 D严明法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军功 ,奖励生产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其中,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的传统,直接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商鞅变法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从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
22、方面好好的去掌握这一历史知识点,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史记)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 ”(唐 杜甫) C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D “无徽不成镇。 ”(明清 谚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两宋经济发展中的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认识,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
23、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材料所叙述的现象,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反映了到宋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长江流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本题选 C。 考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要大事,经济重心的南移给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安定的社会坏境,先进的生产技术与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下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某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地区是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苏州 吴中 初三 教学质量 调研 测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