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 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测定铜和黄铜的硬度 C过滤液体 D自制汽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测定铜和黄铜的硬度是相互划刻,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C过滤液体是利用物理方法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 D 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为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密闭容器内有 a、 b、 c、 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
2、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 /g x 2.4 7.2 0.5 A d可能是催化剂 B表中 x为 4.0 C c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若 a与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32,则反应中 a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答案: D 试题分析: b反应后质量减小 0.8g, c反应后质量增加 3.2g,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减少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的总质量,所以a反应后的质量减少 2.4g,所以 x为 4.0; d
3、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由分析可知反应为化合反应,则有 c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参加反应的 a与 b质量比为 5:1,若 a与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设反应中 a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m: n,则有 3m:2n=5:1,则 m:n=10: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 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
4、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向一定量 pH=3 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pH值会不断接近于 7,但不会达到 7; B 生石灰和水反应消耗了水,溶剂质量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小,后因温度升高溶质质量又增大,但总体是减少的; C 相同质量的氧化镁和镁,氧化镁中含的镁元素质量较小,所以最终产生的氯化镁质量较小。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现有铁、氧化铁、
5、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 “”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 Y与 N 发生置换反应 C N 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 X、 Y、 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N 为氧化铁, Y为盐酸, X、 M分别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个,所以 X、 Y、 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Y与 N 发生置换反应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N 转化为铁的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考点:常见物质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
6、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 累总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用 6B铅笔的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用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树叶制叶脉书签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放入较多的蔬菜灭火 通过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 碳酸氢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用食盐水无法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铅笔芯主要成分为石墨,可以导电;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来制作叶脉书签,除去叶肉;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应盖上锅盖; 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污染; 碳酸氢钠可以可以和盐酸反应,可以用来治疗胃酸
7、过多。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为除去下表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CuO)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N2(O2) 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D KCl溶液( K2CO3)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通入氧气并加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B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会将二氧化碳也除掉; D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会有氢氧化钙剩余。
8、考点: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 t3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D t1 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8.6%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也就是说温度降低溶解度会增大,丙的质量分数不变,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减低而减小,但甲减小较多,由曲线可知最终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
9、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锌 B所得滤液中一定有 Zn2+、 Cu2+ C滤渣中一定有银 D所得滤液中一定有 Cu2+、 Ag+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种题目有一定的技巧性,滤渣中一定有最不活泼金属的单质,溶液中一定有最活泼金属的离子,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溶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其他的结论并不一定。 考点:金属活动性 点评:金属
10、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达菲是抗击甲型 H7N9流感的有效药物 ,合成达菲的重要中间体为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莽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C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D莽草酸分子中 C、 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7 10 5 答案: B 试题分析:莽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齿的坚固性。这里所说的氟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
11、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补充的都是各种元素,这里所说的氟存在状态并不确定,但是都是属于氟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基本化学知识,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化学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闻气味不能直接靠近瓶口闻,应用手煽动再靠近闻; B 倾倒液体时塞子应倒置; C 取用固体药品时应使用钥匙或者镊子; D 程固体药品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考点:基本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实验学校 九年级 中考 适应性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