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缸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2、化的判别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 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 3个电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各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含义考虑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通过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来看的,通过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无法得出这一结论的
3、,故 A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是质子数,对于原子来说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 B错; C、 26.98是指的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 C错; D、由于最外层电子数是 3,易失去 3个电子,带 3个单位正电荷变为 Al3+故 D错 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 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中的各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化合物( 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2 C +4 D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可得二氧化锰( MnO2)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为: x+( -2) 2=0, x=+4; 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将 A、 B、 C各 10g的混合物加热后, 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 4gD,同时 C增加了 8g,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则反应中 A与 B的质量比是 A 4:l B 5:l C 1:5 D l: 4l 答案: B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图中反应物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
5、定律 D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 : BD 试题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原子,其中两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分别是三种和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与质量保持不变)和单质(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及化合物(不同种原子形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的概念分析就不难选择了。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 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
6、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水与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气体 B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C空气和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D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燃着的木条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进行物质的鉴别,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油有大量的浮渣产生,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混合没有现象,现象不同,可以使用二氧化碳鉴别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大量的浮渣产生,泡沫较少;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
7、且较多,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反应的现象不同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的是同种原子 B 易与 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C 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 表示的粒子的性质一定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8、 =核外电子数,可判断属于原子的有哪些;根据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有哪些;根据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判断属于阴离子的有哪些;金属元素最外层 电子数一般小于 4个,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A 所示的微粒质子数不同,故表示的是不同种元素 ; B 易与 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正确,即氯化钠; C 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是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 表示的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不代表它们的性质相同。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
9、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 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 B溶有较多含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C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D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 答案: C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软水含有的钙镁物质少,硬水含有的钙镁物质多;明矾是絮凝剂,可以将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凝聚起来沉降,不能出去其他物质,自来水含有多种离子,属于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软水与硬水;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是概念题,只要熟记相关概念,解题难度不
10、大。 将 mg 硫在 ng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可能 A等于( m n) g B大于( m n) g C小于( m n) g D等于( m 2n) g 答案: AC 试题分析:由题意 “将 mg 硫放在 ng氧气中燃烧时 ”,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知所生成二氧化硫质量:小于或等于( m+n) g,二者正好完全反应,则所生成二氧化硫质量:等于( m+n) g;如果二者中有一种剩余,则小于( m+n) 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下列四组
11、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水、氧化镁、二氧化锰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肯定是纯净物来分析解答本题氧气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空气是混合物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可构成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12、,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构成分子;但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考点:原子结构、原子与分子的关系、原子的性质。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原子的性质、原子与分子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2)此题的难度较小,但要求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记忆要非常准确。 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元素符号、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中 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
13、2个氢原子构成,故 A错误; B、中的前面的 2表示 2个氢分子,故 B错误; C、表示 2个氢原子,故 C正确; D、中的 2表示 2个氢离子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符号(元素符号、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掌握,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化铜的颜色是黑色 B酒精有挥发性 C白糖易溶于水 D汽油能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
14、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味道、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是物理性质,可燃性则属于化学性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因为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较低
15、温度液化为液体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判断,: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惰性气体等 A、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 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惰性气体,可以分离出来用于焊接保护气,故 B正确; C、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不活泼,较稳定,
16、可以分离出来用作食品防腐剂,故 C正确; D、空气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根据已有知识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我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表: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良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太阳能发电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
17、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故选项错误;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污染,故选项正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空气的污染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 题和填空题中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雾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硫、红磷、铁丝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即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
18、生大量的白烟;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木炭燃烧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取用液体时: 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
19、药品;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本题注意开窗了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取用液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 小于 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
20、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运用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的体积不变分析 B、运用分子不断运动分析 C、运用分子间有间隙,混合后液体体积往往略小于混合前两种物质体积的和分析 D、运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运用分子的性质要会判断一些宏观现象,要注意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但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不变 2012 年 4 月 15 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 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 “毒胶囊 ”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 24个质子,铬元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南京 高淳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质量 调研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