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省贵港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西省贵港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西省贵港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西省贵港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明显减少,这有效控制了空气中何种有害气体的增加? A氮气 B二氧化硫 C氢气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分析,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氮气和稀有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氢气对空气也没有污染。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与治理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记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 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一组物质是 A K2SO4 AgNO3 MgCl2
2、B CuSO4 CaCl2 KNO3 C KOH Na2SO4 Ca(NO3)2 D MgSO4 NaNO3 KCl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pH=1,说明溶液呈酸性,再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AgNO3 和 MgCl2 两种物质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CuSO4是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错误; C、 KOH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 MgSO4、 NaNO3、 KCl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故选 D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物质间若能互相反应,
3、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另外,解答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必须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ZnZnSO4 B CuOCuCl2 C CaCO3CO2 D NaOH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锌和排在它后面的金属 的盐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硫酸锌,错误; B、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只有与酸(如盐酸)反应,才能生成盐( CuCl2)和水,正确; C、碳酸钙高温煅烧,也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错误; D、 NaOH是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
4、性质或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间的反应,熟练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相互间反应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人的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都需要能量,下列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无机盐 B水 C糖类 D维生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分析。 A、无机盐主要是加强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活动和维持体液恒定的功能,错误; B、水是营养素的溶剂,是代谢产物的溶剂和体内所有反应的介质,错误; C、糖类是人体内的主要供能物质,正确; D、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错误。故选 C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熟记六大营养素的种类、生理功能
5、、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美国化学教材把化学反应分为 5种类型,除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外,第五种是 燃烧反应 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燃烧反应的是 A S+O2 SO2 B CO2+H2O H2CO3 C Cl2 2NaBr 2NaCl Br2 D CH4+2O2 CO2+2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结合题意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C、 D 中的生成物都是两种,不符合题意,故错误;再根据题意,燃烧反应是一种物质快速结合
6、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可知, B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特征,能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对反应类型做出判断。 向 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Fe和 Al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C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D滤液中一定含有 Fe(NO3)2,一定不含 AgNO3,可能含有 Al(NO3)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向 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Fe和Al的混
7、合粉末, Fe和 Al都能与 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同时 Al还能与生成的 Fe(NO3)2反应。 A.由于题目中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金属是否剩余,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气泡,错误; B.同样由于题目中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能将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所以加入稀盐酸后,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沉淀,错误; C.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故都能与 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将银置换出来,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正确; D.由于反应得到是浅绿色溶液,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由此可判断铝已完全反应,故在滤液中还一定含有硝酸铝,可能含有硝酸银
8、,错误。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原子 B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C甲、乙都是离子 D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判断。 A、甲微粒为离子,因为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粒子带负电,为阴离子,错误; B、由于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甲、乙粒子的核
9、内质子数不同,故表示不同种元素,正确; C、乙微粒为原子,因为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错误; D、甲微粒的核电荷数是 8,故属于 O 元素;乙微粒的核电荷数是 10,故属于Ne元素,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 点评:熟练掌 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以下物品所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防盗门 B真丝围巾 C电脑塑料外壳 D玻璃茶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 A、不锈
10、钢防盗门是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真丝围巾是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纤维,不是人工合成的,错误; C、电脑塑料外壳的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D、玻璃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不是合 成材料,错误。故选 C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有机合成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 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 Hg: 4HgS+4CaO 4Hg+3X+CaSO4。该反应中 X的化学式为 A CaSO3 B SO2 C SO3 D CaS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gS+4CaO 4
11、Hg+3X+CaSO4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Hg原子 4 4 S原子 4 1 Ca原子 4 1 O 原子 4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3X分子中含有 3个 S原子、 3个 Ca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CaS。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铁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和氧气有关 B石灰水表面结一层硬壳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C氧化钙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2、有关 D浓硫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 蒸汽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 B.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在石灰水表面结一层硬壳,错误; C.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生成碳酸钙,与二者都有关,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故能使溶液变稀,正确。故选B 考点:金属的锈蚀与防护,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正确存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易挥发的酸(浓盐酸和浓硝酸)
13、和易吸水的酸(浓硫酸)都要密闭保存;由于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也要密闭保存。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浇水扑灭 B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扑灭火灾,如立即用水扑灭,可能引发触电事故,错误; B、住房内着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否则增大空气对流,使燃烧更充分,错误;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能起到隔绝空气而灭火的作用,正确; D、煤气泄漏,若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可能产生电火花从
14、而引发爆炸,应首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降低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错误。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知道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要纠正以下操作错误,需要补充其他仪器的一项是 A加入锌粒 B滴加液体 C压紧胶塞 D加热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向试管中加入锌粒时,要先将试管平放,再将锌粒放在试管口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让锌粒滑到试管底部,如图示放入
15、,则可能会砸碎试管,且取用锌粒要用镊子;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置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到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进而会污染试剂,改正即可; C、将胶塞塞入容器口,要一手拿胶塞,一手拿试管,边旋转边塞入,如图压入,容易挤碎试管,发生意外,改正即可;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呈 45角,且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改正即可。故选 A 考点:实验 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能轻松解答;所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后,包装
16、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袋内气体的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结合题意分析,将方便面在平原密封好时,袋内的气压等于平原的大气压,将其带到高原后,由于高原气压变低,故袋内气体的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减小而变大,气体体积增大,包装袋会鼓起来;但原子本身不变,包括 质量、体积和数目。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
17、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把金属拉成丝 B蒸发结晶 C石油分馏 D用铁矿石炼铁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把金属拉成丝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金属的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蒸发结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水分蒸发导致溶质析出,属于物理变化; C、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混合物根据熔点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D、用铁矿石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西 贵港市 初中 毕业班 第一次 教学质量 监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