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二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巨人杯)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第二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巨人杯)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第二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巨人杯)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第二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巨人杯)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汽车的观后镜是用来观察车后路面情况的装置,一般为凸面镜。正常情况下,坐在驾驶员位置的人通过左侧观后镜应该看见如图 1甲所示的效果。在某次准备驾车外出前,坐在驾驶员位置的王师傅发现,从左侧观后镜中看到的是如图 1乙所示的情景。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观后镜的镜面应适当完成图 2中的哪种操作( )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 1乙看到的情景可知,观后镜看到的是汽车的本身,则说明观后镜太向里了,应该向外旋转一些,就可以看到汽车之外的景物了。 考点:光的反射。 如图所示的电动自行车既可以电动骑行,也可以脚踏骑行。电动骑行
2、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某型号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以下估算结果中合理的是 ( ) A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电动机的工作电流保持 5A不变 B蓄电池一次充足电,放电时可输出的电能最多约为 3.5104J C若蓄电池储存能量的 80%用于驱动电动自行车 在平均阻力为 40N的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蓄电池一次充电最多能连续电动行驶约 4lkm D蓄电池一次充电后,该电动自行车最多可供电动骑行 2.4h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电动自行车的额定功率为 240W,额定电压为 48V,故电机以电动骑行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5A,但电动自行车行驶
3、时并不都是额定电功率行驶,故工作电流并不都是 5A不变, A是不正确的; 蓄电池一次充足电,放电时输出的电能约为 W=48V12A3600s=2.07106J,故B是不正确的; 若蓄电池储存的电量的 80%转化为克服阻力做功,则克服阻 力所做的功为W=2.07106J80%=1.66106J,故行驶的距离约为 s= =41.5km,故 C是正确的; 电池一次充电后,如果电能转化的效率是 100%,且电机都是额定工作,则最少可供电动自行车骑行的时间 =2.4h,故 D也是不对的。 考点:电功率、功率的计算。 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
4、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l.l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02m C汽车的速度是 34m/s D汽车的速度是 30.9m/s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s1=85m,故 A不对;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s2=51m,故 B也不对;二次遇到信号的距
5、离间隔是 s=85m-51m=34m,时间间隔是 t=1.1s-0.25s +0.15s =1s,故汽车的速度为 v=34m/s,故 C是正确的。 考点:速度的计算。 小东在观看 “神舟十号 ”飞船发射时,想估算一下运载飞船的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 l0s内的平均速度。他上网查到运载 “神舟十号 ”的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全长 58m。然后从网上下载了 “神舟十号 ”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发射后第 l0s的图片,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 l0s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最接近 ( ) A 4 m/s B 9 m/s C 12 m/s D 15 m/s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 8甲
6、、乙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这 10s内火箭向上飞行了大约 1.5个火箭的全长,即距离为 58m1.590m,时间为 10s,故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9m/s, B是正确的。 考点:平均速度。 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家里的镜子,会发现镜子中出现了多个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镜子的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 B光经玻璃前表面和后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后形成了多个虚像 C烛焰将附近的空气加热后,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导致的折射形成了多个虚像 D火焰抖动的过程中,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故蜡烛在玻璃的前后面上发生多次反射,从而形成多个
7、虚像,故 B是正确的。 考点:平面镜成像。 2013年 6月 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下图为王亚平所做实验的一个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而不破裂,除了失重的原因外,还主要是因为 ( ) A水球的外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橡皮膜 B水球表面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于斥力 C在实验用水中事先添加了某些特殊物质 D到外太空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滴呈现球形,除了失重的原因外,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便得水分子紧紧包在一起而形成球形,故 B中的说法是由于水球外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于斥力的结果,故 B是正确的。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
8、过程中需要冷却。图为汽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在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如图所示有关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中水流方向以及水泵叶轮转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发动机是高温物体,冷水通过它时温度升高,水的密度变小,故水会上升,所以水流的方向是从发动机流出的,故 A 、 C不对;又根据水泵的旋转方向可以判断出, B的旋转方向更有利于水从发动机流出,故 B是正确的。 考点:热胀冷缩,浮沉条件。 “嫦娥三号 ”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降落时,没有使用降落伞,是因为 ( ) A月球表面非常松软,不需要使用降落伞减速 B距离月球表面太近,用降落伞来不及减速 C月球表面附近没
9、有大气,降落伞无法起到减速的作用 D “嫦娥三号 ”质量太大,不易制作足够大的降落伞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时我们用降落伞时,是利用了空气对降落伞的阻力作用,但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故它无法起到减速的目的,故 C是正确的。 考点:力的概念。 图甲为一把手工锯的锯条,图乙所示为正对着锯齿看的效果,发现它的锯齿都 “东倒西歪 ”的侧向两侧,而不在一个平面上。其原因是 ( ) A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容易将锯齿打磨得更锋利 B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锯条承受撞击能力更强 C锯条用得太久,锯齿被撞歪了 D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被锯物体对锯条的摩擦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这
10、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锯口加宽,锯条在锯木头时,锯条在其中运行自如,减小了锯条与大头间的摩擦力,故 D是正确的。 考点:摩擦力。 “元旦文艺会演 ”时,物理老师和电工师傅合作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 “不怕电 ”的节目(注意:因该节目有危险,同学们切勿模仿)。首先电工师傅将两根导线的接头 A、 B分别连接到一标有 “P 2220 100”的灯泡(如图甲所示)的接线柱C、 D上,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随后,电工师傅断开开关,取下灯泡,物理老师站到干燥的木凳上,左、右两手分别抓住两导线接头 A、 B(如图乙所示),此时电工师傅闭合开关, 用测电笔分别测试导线接头 A、 B及物理老师的皮肤,发现测电笔的氖管
11、均发光,而在这一过程中,物理老师依然谈笑自如。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老师有 “特异功能 ”,确实不怕电 B物理老师的双手戴着绝缘手套 C在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零线被断开了 D在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火线被断开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电源在接 C、 D两端时,灯光能够发光,说明电源是家庭电路的电压 220V,该电压大于安全电压,故如果直接接在人的射体上,人就会触电,而现在人却没有事,说明是在人、灯交替的过程中,将零线断开了,因为只有火线与人体相连时,且人与大地是用绝缘木凳隔开的,通过人体的电流为零,人当然就没有事了,故 C是正确的。 考点:安全用
12、电。 如图甲所示,家用漏电保护器是在用电器发生漏电故障或人体触电时实施保护的设备,它的内部构造中包含有两个部分 检测装置和试验电路。家庭电路漏电时,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漏电保护器中有一检测装置(在图乙中双虚线框内,未具体画出),当它检测到通过自身的火线和零线的 电流不等时,便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漏电保护器中还有试验电路,由一只开关 S与一个电阻 R组成,闭合开关 S就能模拟漏电情形,从而检查漏电保护器工作是否正常。请在图乙中漏电保护器的虚线框内画出试验电路。 答案:连接如下图所示。 试题分析:由于试验电路是指模拟漏电的情形,即电流通过火线与零线的大小不相等,由于平时都是用电器漏电引
13、起的,故试验电路的漏电也应该从检测电路后开始,故保护器的一根线应该接在检测电路后的火线上,另一根跨过检测电路接在零线上,如下图所示。 有的同学说,也可以将试验电路的一端接在未进入检 测电路的火线上,另一端接在检测电路后的零线上,当然这样也会使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但这种漏电模拟电路与实际的漏电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不是最完美的接入方式。 考点:安全用电。 简答题 小明在用如图所示的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后,发现气筒外管的温度明显比打气前升高很多,且越靠近气筒外筒的顶部的地方,温度越高。注:在用该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过程中,底座和内管不动,手柄和外管上下运动;活塞固定在内管顶部。请你分析产
14、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 1)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的过程中,外管顶部对气筒和轮胎内的气体做 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气筒外管将热量传递到管的外壁,因此气筒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 2)因为外筒越向下移,外管的顶部气体被压缩得越多,气体压强越大,移动相同的距离,对气体做功越多,气体内能增加越明显,温度越高,进而导致气筒外壁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更高; ( 3)外管在相对活塞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向外传递的内能主要来自于内部被压强的高温气体,而外筒的下部与上部相比,其与管内高温气体的接触时间比较短,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温度较低; ( 4) 外管在相对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外管与活
15、塞间的压力增大,单位长度克服摩擦力做功而转化成的内能越靠近外管顶部越多,导致气筒外壁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更高。 试题分析:可以从压缩气体做功的角度去分析,从压缩越厉害,消耗机械能越多,转化为内能越多,温度越高的角度去分析。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如图甲所示为一辆在田地里使用的农用四轮拖拉机,它的前轮是导向轮,后轮是驱动轮,拖拉机在工作时一般后面挂有拖车或耕地设备等。图乙所示为一辆在仓库、机场、车站等地方常见的搬运货物的叉车,它的前轮是驱动轮,后 轮是导向轮。请分别解释为什么拖拉机的前轮窄小、后轮宽大得多,而叉车的前轮宽大、后轮窄小? 答案:( 1)拖拉机的前轮是导向轮,前轮窄小可以在改变方
16、向时减小转动前轮的阻力。 拖拉机在工作时后面挂的拖车或耕地设备,使得拖拉机的重心靠近后轮,后轮对地面的压力更大。后轮宽大可以减小压强,既能保护轮胎,也可以使拖拉机不会下陷到松软的田地里。 ( 2)叉车的后轮是导向轮,后轮窄小可以在改变方向时减小转动前轮的阻力。 叉车在搬运时货物放在前方,使得叉车的重心靠近前轮,前轮对地面的压力更大,前轮宽大既可以保护轮胎,也可以减 小叉车对地面的压强。 试题分析:可以从转动方便、省力的角度分析改变方向的问题;可以从压强、增大摩擦等角度分析主动轮的设计的目的。 考点:压强、摩擦力。 “嫦娥三号 ”探测器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着陆器和巡视器,其中巡视器就是我们俗称
17、“玉兔 ”的月球车(如图所示)。网上有许多学生和科学爱好者问了许多关于月球车的有趣问题,你能帮他回答吗? ( 1)月球表面的某些部分土壤非常松软,而且崎岖不平,石块、陨石坑遍布。设计什么样的月球车轮才能方便它在月球表面行驶? ( 2)月球车为什么不使用减震性能更好的充气轮胎? ( 3)月球车 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答案:( 1) 月球车轮子表面积做得更大,压强更小,不至于陷进松软的月壤中。 采用轮脚复合式轮子,平地靠轮子行走,遇到小的障碍可以变 “轮 ”为 “腿 ”,爬行越过障碍。 ( 2)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超过 300 ,橡胶不可能在如此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弹性与强度。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第二 十四 全国 初中 应用 物理 竞赛 巨人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