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扬州江都区花荡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江苏扬州江都区花荡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江苏扬州江都区花荡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江苏扬州江都区花荡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和假设 C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实验、收集证据环节所以选项 C正确 考
2、点:物理学方法;科学探究的环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明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那么选用的 模型必须左右不同,否则即使成的像左右颠倒也无法判断。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 C、 A、 T、V,从模型上看,只有 C左右不同,而 A、 T、 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 A、 T、 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 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 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
3、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博轴上的阳光谷在水中倒影是由于阳光谷反射的太阳光射到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的虚像, A 选项符合题意;太阳光透过棱镜时发生了折射,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出现色散现象,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B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阳光在穿过树林时,被树木遮挡的部分在地面形成树影, C选项不符合题意;日食是因为射到地球的太阳光被月亮挡住了,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有一山峡宽 1200米,两旁都是竖
4、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 次回声间隔 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 (设声速 v 340米秒 ) A 1025米, 175米 B 600米, 600米 C 1000米, 200米 D 850米, 350米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形成回声现象人在山峡内放枪,声音向两侧的峭壁传播,遇到峭壁后反射回来,由于人距两侧的峭壁距离不等,由 可知第一次回声是由距离近的峭壁反射回来的,第二次回声是由距离远的另一侧峭壁反射回来的设人离近的一边峭壁的距离为 s,人听到第一次回声的时间 ,人离远的一边峭壁的距离为 1200-s,人 听到第二次回声的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 t
5、2-t1=5s,即 - =5,其中 v 340米秒,解之得 s=175米,所以距离远的一边峭壁的距离为 1200米 -175米 =1025米故选 A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
6、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白屏自上而下会出现红 、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其它色光都会被红色玻璃吸收,只有红光能够透过,只留下红色,故 A正确;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其它色光都会被蓝色玻璃吸收,只有蓝光能够透过,白屏上只留下蓝色光,故 B错
7、误;红色纸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 C错误;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除绿光外的光都被吸收,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 D错误所以本题选 A 考点:光的色散;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 A杯 盛有冰块 B杯盛有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 a、 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 a、 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a、 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a块玻璃外侧, 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块玻璃内侧, 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当杯内温
8、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 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下列各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春天冰雪消融,固态冰雪变成液态
9、的水,属于熔化现象, A选项不符合题意;夏天薄雾飘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属于液化现象, B选项不符合题意;秋天霜打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C选项符合题意;冬天冰雕渐小,部分固态冰雕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 “白雾 ”,而在 “白雾 ”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 “白雪 ”,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
10、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液态)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 “白雾 ”(液态小水珠)而产生雪(固态),因此这个 “雪 ”是由 “水 ”变化来的,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考点:凝固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 隔墙有耳、 掩耳盗铃、 低声细语、 悦耳动听、 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隔墙有耳 ”的意思是说,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声音是通过空气和墙壁传到墙另一面,使人听到声音; 掩耳盗铃是指堵住自己的耳朵,
11、去偷别人的铃铛,使自己听不到铃铛产生的声音,堵住自己的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 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和 都描述声音的响度,故选 D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 A 试题分析: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物态变化:吸热汽化和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
12、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液态的氟利昂在冰箱冷冻室内吸收热量,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故选 A 考点:汽化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 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吸收更多的热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灯丝表面部分的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钨,是升华现象, 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秋天夜晚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了雾, 早晨,由于空气温度升高,液态的小水珠会吸热汽化变为水蒸
13、气,所以大雾逐渐散去不见了, B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 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蒸发会吸热人出汗后,微风吹过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故感到凉爽,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升华、液化、汽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王世豪,王世豪,老班从楼下来了,我听到她讲话了 ” 林成对王世豪喊道。林成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班主任来了 A声音的音色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响度 D声音悦耳动听
14、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林成主要是根据音色判定是班主任来了故选A 考点:音色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 “金嗓子 ”(又名 “声波炮 ”)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 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 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
15、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 “金嗓子 ”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听不到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 “金噪子 ”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因此不是超声波,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人们以分贝( 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该声波的响度是 145dB, 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
16、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 ;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使用 “金嗓子 ”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与能量 实验题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
17、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 截面积( mm2) A 铜 60 0.76 F 铜 100 0.76 B 铜 60 0.89 G 钢 80 1.02 C 铜 60 1.02 H 尼龙 8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100 1.02 J 铜 1.02 (1)小华选用了 H、 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_的关系,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
18、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_(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 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 _cm。 答案: (1)长度 (2)ABC (3)80 试题分析: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所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
19、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小华选用了 H、 I两根琴弦,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选择的是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为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即 A、 B、 C进行研究因为是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所以要求三根琴弦长度相同、横截面 积相同,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GHJ符合条件,所以添加这根铜琴弦 J,它的长度也为 80cm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
20、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_(填 “正立 ”或 “倒立 ”“实像 ”或 “虚像 ”);其成像的原理是 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向下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_移动;如果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_(选填 “顺 ”或 “逆 ”)时针旋转的; (4)如果小孔变大,它在薄膜上所成的像将变 _。 (5)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21、_; 答案: (1)倒立实像、光的直线传播 (2)D (3)上、顺 (4)亮或模糊 (5)增大光 蔚叫】椎木嗬耄 侠砑纯桑 /p 试题分析:因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这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1)蜡烛光透过易拉罐底部的中央小孔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就是小孔成像,所以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 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 D (3)因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是倒立像,所以蜡烛向下方
22、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上方移动;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4)如果小孔变大,则相当于在光屏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成像,且小孔的位置不同,所以蜡烛所成的像就变模糊 (5)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换用更大的蜡烛或蜡烛与小孔距离不变增大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或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将蜡烛靠近小孔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在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 B是读数过程, C是读取的温度 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扬州 江都 区花荡 中学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