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苏州园区一中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苏州园区一中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苏州园区一中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苏州园区一中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是 ( ) A生存斗争 B用进废退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
2、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 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是通过 ( ) A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的遗传实现的 C生物的过度繁殖所引起的 D生物的变异实现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
3、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故选 A。 考点:本题 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为 ( ) A黑
4、色母羊必为 Aa B白色公羊必为 Aa C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D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只白公羊与一只黑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为白色,这说明在白色和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白色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 B控制,黑色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 b控制, 则这只白公羊的控制毛色的基因组成是 BB(因后代个体中没有出现黑羊,因此白羊的基因组成不可能是 Bb),这只黑母羊的控制毛色的基因组成是 bb,后代个体的控制毛色的基因组成是 Bb,因此生下的小羊全部是白羊;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黑色母羊交配,后代有黑色小羊,黑色小羊的基因是 bb,那么白色公羊的基因为 Bb,黑色母羊的基
5、因为 bb,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 ) 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减少遗传病的发生机率 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禁止近亲结婚,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人的性别决定是由精子类型决定的,这是由于它有 ( ) A两条 X染色体 B两条 Y染色体 C一条 X染色体和一条 Y染色体
6、D一条 X染色体或一条 Y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含 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 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 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 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 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 有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女孩,那么他们第二胎生育男孩的可能性为( ) A 1/4 B 1/2 C 1/6 D 1/8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 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
7、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含 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 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 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 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 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生男生女的几率是一样的,都是50%,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的性别遗传。 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 A XX B XY C YY D XXY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为 23对,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 XX,男
8、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 XY,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和性染色体的组成方面来分析。 人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 A 23对 B 23条 C 22对 D 22条 答案: A 试题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也是 23 对,故选 A。
9、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人类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 ) A 44 XY B 22 X和 22 Y C 22 XY D 22 X 或 22Y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为 23对,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 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 XY,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 22对 +XY,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22条 +X或 22条 +Y,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 22对 +XX,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22条 +X,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
10、。 性染色体存在于 ( ) A体细胞中 B生殖细胞中 C受精卵中 D以上都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内每个体细胞内有 23对染色体,包括 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 X染色体和 Y染色体,含有一对 X染色体的是女性,而具有一条 X染色体和一条 Y染色体的是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所以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一条,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能遗传的变异是由下列哪项引起的 ( ) A个体生长很快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个体发育很好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
11、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类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 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化女儿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肥水充足处
12、的大豆植株高大属于不遗传变异, 人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化女儿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类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 生物变异首先决定于 ( ) A环境 B遗传物质 C环境和遗传物质 D生物个体大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13、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因此生物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故选 B。 考点:本 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变异的原因。 原始大气不含有 ( ) A水蒸气 B氧气 C氨气 D氢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B。
14、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原始大气中的气体形成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的条件是( ) A高温 B紫外线 C闪电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是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演变来的,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 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的是 ( )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中 D紫外线等自然
15、条件的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 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
16、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 20种有机物,其中 11种氨基酸中有 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选 B。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米勒的模拟实验。 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
17、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始生命沿两条路线进化: 原始生命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原始生命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所以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进化历程,可结合进化树进行记忆。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 ) A生物遗传的结果 B生物变异的结果 C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D生物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
18、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变异是不定方向的,是否有利要看这种变异是否适应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 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DNA主要存在于( ) A细胞质中 B细胞膜中 C细胞核中 D液泡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核中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 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 DNA分子,一个 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
19、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所以说细胞核是生物的遗传信息中心,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 如果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 12对染色体 ,那么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 12条 B 6条 C 12对 D 6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相同,故生物体细胞中有 12对染色体,其经过两次分裂后所产
20、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仍然是 12对,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分裂后所产生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是一样的。 下列关于人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 23对 B DNA分子 46个 C基因 46对 D基因数万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人体体细胞的通常含有 23对染色体, DNA分子 46个,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 DNA分子,一个 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 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
21、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因此,基因 46对是错误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 DNA和基因的关系,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 鸡蛋中可以发育成小鸡的结构叫做 (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胎盘 答案: A 试题分析:鸟卵由外及里的结构为:卵壳起保护作用,卵 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
22、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卵的结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所有的鸟均具有( )行为 A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 雏 B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 C求偶、交配、筑巢、产卵 D求偶、交配、产卵 答案: D 试题分析: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如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和亲代抚育等,有的
23、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繁殖行为。 青蛙的发育方式是 ( )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雌蛙与雄蛙之间抱对的意义是 ( ) A抓住雌蛙,防止雌蛙逃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苏州 一中 初二 下期 期中考试 生物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