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姜堰区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姜堰区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姜堰区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姜堰区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某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个途径实现的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 B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如图 1所示,是某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是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故选 B。 考点:减弱噪声 轿车前的挡风玻璃都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噪声 B尽可能排除因平面镜成像而影响司机视线 C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2、D为了造型美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轿车的挡风玻璃如果不竖直安装,司机在晚上行车时,车内物体很容易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正好在挡风玻璃的正前方,这样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所以轿车前的挡风玻璃都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排除因平面镜成像而影响司机视线。故选 B。 考点:平面镜成像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海波在 BC段没有吸热 B海波在 CD段是气态 C海波的熔点是 48 D 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在 AB 段是固态,在 BC段是固液共存,在 CD段是液体;海波熔化用了
3、 6min。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下列信息,海波在 BC段吸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选项A说法错误;海波在 CD段是液态的,选项 B说法错误;海波的熔点是 48 ,选项 C说法正确;在 6 min时海波开始熔化,选项 D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晶体的熔化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 ,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白屏与棱镜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光 B在白屏与棱镜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
4、他颜色的光 答案: A 试题分析: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果在白屏与棱镜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的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光,选项 A正确;在白屏与棱镜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白屏只有蓝光,选项 B 说法错误。不透明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能看到红色的光,选项 C说法错误;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屏上只能看到绿光,选项 D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物体的颜色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30角,则 A入射角是 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60 C反射角是 60 D入射角增大 5,反射角增大 10
5、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是 30,入射角是 60;反射角也是60,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当入射角增大 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 5,在此题中正确的选 C。 考点:光的反射 2012年 5月 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 .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物理规律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色散 答案: A 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日食月食、影子 的形成、小孔成像、手影游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2012年 5月 21日
6、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 .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物理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选 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池水映明月 B彩虹舞山涧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起舞弄清影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此题中 “池水映明月 ”是光的反射现象, “彩虹舞山涧 ”是光的色散现象;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起舞弄清影 ”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选 B。 考点:光的色散 如果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块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能通过该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7、D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块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能通过该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故选 C。 考点:光路的可逆 “神十 ”上天后,女宇航员王亚平进行 “太空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 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能传声 C在 “天宫一号 ”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0108米 /秒 D我们在地球能听到她的声音,这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知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王亚
8、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选项 A是正确的;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的信息,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选项 B说法不对;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 340m/s,选项 C的说法也是不对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我们在地球能听到她的声音,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的信息,不能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很大,选项 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A。 考点:声现象 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
9、的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其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 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 A。 考点:音色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对应点的连线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也会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选 C。 考点:平面
10、镜成像 有四位同学进行 “用温度计测水温 ”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 2中 A、 B、 C、D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注意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温度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在此题中操作正确的是选项 C。故选 C .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 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 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 B黄光 C紫光 D绿光 答案: D
11、试题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即它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这个物体就是什么颜色的。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绿色植物因为反射绿光才是绿色的,其它颜色的光都被绿色植物吸收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绿色植物是不喜欢绿色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绿光。故选 D。 考点: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反射 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夜视仪 B电视机遥控器 C验钞机 D医生用 B超检查身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可以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不可见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强。红外线夜视仪、热谱图、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线等都是红外线的应用;所以 AB选
12、项中的都是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紫外线杀菌、验钞机等都是紫外线的应用,选项 C就属于紫外线的应用。医生用 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的,选项 D说法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紫外线的应用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熔化 B太阳照射下,浓雾散去 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 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凝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物态变化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灯泡用久了,灯
13、丝会变细,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凝华现象;太阳照射下,浓雾散去,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也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是汽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冰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所以在此题中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的选 C。 考点:物态变化 实验题 小明探究 “水的沸腾 ”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 (1) 按图甲由 (选填 “上至下 ”或 “下至上 ”)安装实验装置,石棉网的高度应根据 (选填 “铁圈 ”、 “酒精灯的外焰 ”或 “温度计的玻璃泡 ”)的高度适当调整 . (2)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 和 . (3)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19乙所示,则此时温度
14、计的示数是 . (4) 分析如图 19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5) 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 90 到水沸腾共用时 10min.为了节约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 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 (1)下至上 酒精灯的外焰 (2) 温度计 秒表 (3) 94 (4)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5) 减少水的量、提高水的初温等(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探究 “水的沸腾 ”时,先固定石棉网,再固定温度计,石棉网的高度应根据酒精灯的外焰的高度适当调整。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秒表。水灾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为了减少实验所用的加热时间,可以减小水量,提高水
15、的初温,给烧杯加盖等。 考点:水的沸腾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一可沿 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 M上 (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 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B面绕法线 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 “发生 ”或 “不发生 ”)变化 答案:( 1)光路 入射角(或反射角) ( 2)不发生 试题分析: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把一可沿 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 M上,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光路,也能方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到反射角等于
16、入射角的规律;以法线 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B面绕法线 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在白色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可以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考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小明做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时,将 (选填 “平面镜 ”或 “玻璃板 ”)竖直放在桌面上 (如图所示),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 A点燃放在它的前方,将蜡烛 (选填 “点燃 ”或 “无需点燃 ”)放置它在后方 . ( 1)调节蜡烛 B的位置,直到 时,蜡烛 B的位置即为蜡烛 A的像所在的位置; ( 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 . ( 3)
17、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此时光屏上 (选填 “会 ”或 “不会 ”)呈现蜡烛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 “虚 ”或 “实 ”)像 . 答案:玻璃板 无需点燃 ( 1)蜡烛 B好象被点燃一样 ( 2)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 ( 3)不会 虚 试题分析: 在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 A点燃放在它的前方,将蜡烛无需点燃放置它在后方。调节蜡烛 B的位置,直到蜡烛 B好象被点燃一样时,蜡烛 B的位置即为蜡烛 A的像所在的位置;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的关系;直尺
18、的作用是为了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的关系。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此时光屏上不会呈现蜡烛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烧瓶内的水一直在沸腾着,请回答: (1)观察烧瓶内甲温度计和烧杯内乙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可以发现: a甲温度计的示数 ; b乙温度计的示数 ,(以上两空选填 “上升 ”, “下降 ”或 “不变 ”) (2)在实验进行中,左侧烧瓶内水的量会 ;右侧烧杯 内水的量会 .(填 “变多 ”“变少 ”或 “不变 ”) 答案: (1)a不变 b上升 (2) 变少 变多 试题分析: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温度计的示数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泰州 姜堰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