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无锡惠山三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无锡惠山三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无锡惠山三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无锡惠山三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做完 “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的实验,强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 ) A杯子的组成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 答案: D 试题分析:相同质量、相同外观体积的杯子,组成材料不同,内部容积就不同,可能影响放入回形针的多少;杯口的大小不同,杯内所盛液体不同,可能导致液体恰好溢出时杯内物体的总体积不同,而杯子的价格高低与此无关。 考点:密度知识的应用 元旦这天早上,小红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
2、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小红发现蜂蜜向下流动的比较缓慢,不像水流那样。 “咦,怎么这么粘?什么因素会影响它的粘性? ”小红边走边思考这里面的奥秘,回到家后立即实验:将蜂蜜分装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各从一 瓶里取出一滴,滴在同样倾斜放置着的三个试管内壁,分别测得蜂蜜从试管口淌到试管底的时间:从冰箱中取出的用了两分钟,在室内的用了70秒,在微波炉加过热的用了 10秒。做完实验,小红非常开心,因为她揭开了这里面的 “奥秘 ”。根据小红的探究过程,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个图来描述这个“秘密 ”? (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温度越高,蜂蜜流动越快,即
3、粘性越弱, B图符合此规律。 A图表明温度越高,粘性越强,与题意相反,错误; C图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粘性先增大后减小,也不符合题意; D图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粘性先减小后增大, 不符合题意。 考点: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 答案: D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相等;(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是左右颠倒的虚像,所以 D选项正确。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4、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 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对;像的形状与光源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B错;物理学中的实像具备两个特点( 1)是实际光线的交点;( 2)能用光屏承接,小孔成的像符合这两个特点,是实像, C错;小孔成的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 屏的距离以及光源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5、光源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D错。 考点:小孔成像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 A 试题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余色光被吸收,红玻璃只透过红光,其余六种色光被它吸收,所以白屏上只留下红色;蓝玻璃只透过蓝光,其余色光被吸收
6、,白屏上应只留下蓝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余色光被吸收,红纸只反射红光,其余六种色光被吸收,所以红纸上只有红光照射的地方是红色,其余是黑色;绿纸上只有绿光照射的部分是绿色,其余是黑色。 考点:物体的颜色 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是晶体,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放热,温度不变, D 选项符合此特点;A选项物质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B选项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C选项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的熔化图像。 考点:熔化和凝固图像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
7、象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雪人变小 C草叶上的露珠 D湖水干涸 答案: C 试题分析: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雪人变小是升华;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自然现象中还有雾的形成也属于液化;湖水干涸是汽化现象。 考点:物态变化 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或防护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的;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据此来鉴别真伪;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的手术室、病房用紫外线灯来灭菌;过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遮阳帽能阻挡一部分射向人脸部的紫外线。 考点:红外线和紫外线 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
8、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冰变成水叫熔化,反之是凝固;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反之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冰叫凝华,反之是升华。 考点: 物态变化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要探究像与物体左右位置的关系,那物体应该是左右不对称的,B、 C、 D选项中的三个字母,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平面镜成像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5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 -3 C无锡盛
9、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80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7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大约 5 左右,无锡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甚至更高,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0 左右。 考点:温度的估算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选项说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选项说明发声体振动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 D 选项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声现象 双选题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下图所示,从侧面看去,则
10、:白纸比较 ,(填 “亮 ”或“暗 ”)因为它发生 反射; 答案:亮 漫 试题分析: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如图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向下照射,此时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射出,不能进入侧面的人眼中,所以看到镜子是暗的;光照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有一部分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比较亮。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只小鸟在深 2m的平静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 3m时,小鸟在湖面的 “倒影 ”是 (填 “实 ”或 “虚 ”)像,该 “倒影 ”距小鸟 m,当小鸟向水面靠近时,像 (选填 “变大 ”、 “不变 ”、 “变小 ”)。 答案:虚 6 不变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11、( 1)像和物大小相等;(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小鸟距水面 3m,则它的像距水面也是 3m,像距小鸟 6m;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虚像的特点: 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 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 的交的,所以是虚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题 在探究 “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及凝固的规律 ”时,小琴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数据 并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 1分,共 6分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石蜡的温度 / 5
12、9 54 50 47 45 44 43 42 海波的温度 / 61 56 51 48 48 48 46 45 ( 1)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 。 (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 ,石蜡是 (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判断的依据是 。 ( 3)在这个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 热量(填 “吸收 ”或 “放出 ”),这个过程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1)温度计( 2)晶体,非晶体,海波凝固时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 ( 3)放出,凝固 试题分析:( 1)由于实验中要每隔 1min记录一下温度,所以需要秒表和温度计;( 2)石蜡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
13、是非晶体,海波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 48 不变,是晶体;( 3)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凝固都要放热。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 在探究 “水的沸腾 ”实验中: (每空 1分,共 7分 ) (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 (选填 “A”或 “B”)部分。 ( 2)当水温升高到 90 时,每隔 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需要 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表明此时水上方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14、选填 “大于 ”、 “等于 ”、 “小于 ”)。 (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 “白气 ”, “白气 ”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 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 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质量较大的是 (选填 “a”或 “b”) 答案:( 1) B ;( 2) 98 吸, 保持不变, 小于;( 3)液化 ;( 4) b 试题分析:( 1)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应先调整石棉网的高度。( 2)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此实验中,水沸腾时保持 98 不变,所以沸点为 98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气压大,沸点高
15、,气压小,沸点低,此时水的沸点小于 100 ,所以当地气压小于 1个标准大 气压。( 3)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 a、 b两组实验从同一温度开始加热到水沸腾, b需时间长,说明 b实验水的质量大。 考点:水的沸腾 物态变化 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光的反射定律 ”。 ()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2分 ) (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 AO与 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下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
16、角等于入射 角。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 (2分 ) ( 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 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 OA射出,这说明 。 (2分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60 60 答案:( 1)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2)小聪; 先有入射角再有反射角 ( 3)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试题分析:( 1)将小铁板向后折,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仍然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而小铁板的右半部分偏离了原来的平面,所以在小铁板上不会看到反射光线;( 2)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究的主体
17、是反射角,反射角是未知,入射角为已知,叙述时,应先说反射角;( 3)在反射和折射时,光都能按原路返回,即光路可逆。 考点:光的反射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 (每空 1分, 4分 ) a移去蜡烛 B,在 B的位置上教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 b点燃一支小蜡烛 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有点 燃的同样的蜡烛 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蜡烛 A和 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蜡烛 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 A和 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 2)步骤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无锡 惠山三校 联考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