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左右颠倒的,所以 B正确。 A图中像和物完全一致,错; C图福娃是左右颠倒的,中国印的图案也是左右颠倒的,但中国印的位置不对,应在福娃的右上角; D图福娃没有左右颠倒,中国印虽然位置正确,但图案没有左右颠倒。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萧萧有一只透镜,经测量后焦距为 8cm,当把一物体放到 2f的位置时,萧萧又测量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小,那么这只透镜实际的焦距() A大于 8c
2、m B等于 8cm C小于 8cm D不好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时 u=16cm,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u 2f, 16cm 2f,则 f 8cm。 考点:凸透镜成像特点 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所以 图是近视眼示意图,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 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选 B。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 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 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 D早晨的浓
3、雾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现象中,霜、雪、冰花、雾凇都是凝华形成的;雾、露都是液化形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汽化现象。 考点:物态变化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 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因为冰的熔点是 0 ,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 0 ,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盆中的冰温度为 0 ,已达到熔点,但房间的温度也是 0 ,冰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盆中水的温度为 0 ,已达到凝固点,但房间内的温度也是
4、0 ,水不能放热,所以无法凝固。 考点:熔化和凝固条件 汽车在平直高速路上行驶 ,1分钟通过 1200米路程,汽车速度是 ( ) A 1200米 /秒 B 72米 /秒 C 60米 /秒 D 20米 /秒 答案: D 试题分析:已知汽车运动时间 t=1min=60s,路程 s=1200m,可得汽车速度,选项 D正确。 考点:速度的计算 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A 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 B 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C 甲、乙都向西运动 D 甲、乙都向东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看到树木向东运动,则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乙看到甲不动
5、,说明乙和甲是相对静止的关系,即乙也向西运动,且和甲的速度相同。 考点:参照物 李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一些物质的密度 /kg m-3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比如表中的煤油和酒精, A错;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的
6、大,例如干松木的密度比一般液体的密度都小, B错;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就不同,例如表中的水和冰, C对;根据公式 , m相同时,密度小的体积大,铜的密度小于铅的密度,所以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的体积大于铅的, D错。 考点:密度 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当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 中央刻度线的右边时 (如图所示 ),要使指针停在中央刻度线,应该: ( ). A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在右盘中加砝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能调节平衡螺母,不能移动游码或加减砝码,所以 C、 D错;指针向右偏,说明右侧
7、较重,应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A错 B对。 考点:天平的使用 “女高音歌唱家 ”和 “男低音歌唱家 ”,这里的 “高 ”与 “低 ”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用 “高 ”和 “低 ”来描述音调。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 “高 ”和“低 ”就是指音调。日常生活中,有时也用高和低来表示响度,如高声喧哗,低声细语等。 考点:音调 频率为 100Hz的声音() A每分钟振动 100次。 B人耳听不见。 C响度比 10Hz的一定大。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100赫兹的声音指发声体每秒振动 100次,
8、这个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能听到; 100Hz的声波比 10Hz的音调高,但响度不一定大。 考点:音调和响度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俗话说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欲聋 ”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隔墙有耳,土电话等都说明固体能传声, A正确;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并不是音调高, B错;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据此辨别是谁在发声, C对;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都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的特点,
9、D对。 考点:声现象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光垂直射向两种介质的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A错 B对;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 D正确。 考点:光的折射 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墙壁按一下开关,有时也可以将关闭的电视机打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可见光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不可见光的折射现象 C不可见光的反射
10、现象 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遇到物体会被反射,而且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红外线 教师上课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过程,粉笔: ( ). A体积、质量 .密度都不变 B体积、质量、密度都变小 C体积变小,质量、密度都不变 D体积变小、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老师用的粉笔越来越短,体积、质量都减小,但密度是物质的属性,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密度不变。 考点:密度 实验题 晓松在参观一个容积为 5103m3 粮仓时,想知道这粮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谷,于是他取一小包稻谷作样品,进行了以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内蒙古 巴彦淖尔 地区 年级 第一 学期 期末 模拟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