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初中历史七年级下 3.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A 1402年 B 1405年 C 1417年 D 1421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中: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 ”据此可知,故选 B。 考点:郑和下西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情况、影响。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 A
2、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B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中: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庞大的船队驶离刘家港,出长江口南下,浩浩荡荡地驶在茫茫大海上。到 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才称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故选 B。 A选项只
3、讲对郑和个人的评价,不能成为郑和下西洋是壮举的原因。 C选项只能说明时间早,开先例。 考点:郑和下西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 查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情况、影响。 1553年,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三子目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内容中: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据此可知,故选 B。 考点: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点评:本题
4、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其影响。 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D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这句诗抒发戚继光强烈的爱国情怀,据此可知,故选 C。 A选项是文天祥的诗句,表明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
5、。 B选项是辛弃疾 的诗句,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D选项抗金名将岳飞的诗句,表达了岳飞对现实的不满。 考点:戚继光抗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情况、意义。 明朝抗倭名将是( ) A林则徐 B戚继光 C岳飞 D文天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 “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 戚家军 。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据此可知
6、,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故选 B。 A选项林则徐是我国清朝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C选项岳飞是北宋抗金名将。 D选项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将。 考点:戚继光抗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情况、意义。 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 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中: “庞大的船队驶离刘家港,出长江口南下,浩浩荡荡地驶在茫茫大海
7、上。到 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据此可知, ABC 选项郑和船队下西洋都到过,故选 D。 考点:郑和下西洋 点评:本题 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情况、影响。 1553年,取得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国家(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葡萄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三子目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内容中: “1553年,葡萄牙
8、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据此可知,故选 D。 考点: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其影响。 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 “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 戚家军 。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据此可知,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
9、 是在台州,台州就在今浙江临海,故选 B。 考点:戚继光抗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情况、意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句出自( ) A戚继光 B俞大猷 C郑和 D于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据此可知,这句诗出自戚继光,故选 A。 B选项俞大猷是与戚继光同时期的抗倭名将,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 C选项郑和明朝伟大的航海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 初中历史 年级 3.16 中外 交往 冲突 练习 答案 解析
